学术投稿

重庆市养老机构护理分级现状的质性研究

胡丽;赵庆华;喻秀丽;童立纺

关键词:养老机构, 护理分级, 护理员,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养老机构护理分级的现状.方法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重庆市11家养老机构的11名管理者进行研究,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2个主题:缺乏统一的护理分级标准及专业评估人员;护理分级应用不规范.结论 重庆市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无统一标准,应探索统一的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标准,规范护理分级制度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及其管理.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体位对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体位对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探讨平卧位(0°)与其他体位间CVP的定量关系.方法 选取入住ICU的危重患者106例,分别测定每例患者平卧位、15°、30°、45°和60°卧位时的CVP、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平卧位时CVP测量值为(14.38±6.73) cmH2O,均高于15°、30°、45°和60°卧位时的CVP测量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卧位CVP与其他卧位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平卧CVP=0.991×15°卧位CVP+0.797,平卧CVP=0.973×30°卧位CVP+1.807,平卧CVP=0.963×45°卧位CVP+ 2.653,平卧CVP=0.950×60°卧位CVP+ 3.495.结论 ICU重症监护患者体位角度越高,则其CVP测量值越低;平卧位与其他体位间的CVP存在线性定量关系.

    作者:高非;何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佳时间.方法 将1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术前均选用2%利多卡因行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其中A组吸入麻醉时间为25 min、B组20 min、C组15 min.结果 三组患者均完成检查;三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优于B组和C组,A组心率、呼吸及SpO2相比另两组更为平稳(均P<0.05).结论 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采用2%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时间以25 min为宜,其麻醉效果好、安全.

    作者:肖翠蓉;谭蕾;张宏;姚恩莉;喻巍;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怀旧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怀旧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怀旧疗法,包括确定12个怀旧话题,实施引入、回忆唤起、人生经历呈现、人生经历分享等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2周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Cornell痴呆抑郁量表(CSDD)、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 AD)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MMSE中的记忆力、回忆力、语言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CSDD、FA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QOL AD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怀旧疗法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情绪、社会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琳;葛兆霞;邓小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国外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院校合作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院校合作是中外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总结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院校合作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院校合作教育提出建议,以期能合理借鉴国外院校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院校合作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邓菲菲;魏大琼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团队式授权教育配合家庭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配合家庭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团队式授权教育配合家庭支持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 出院4周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团队式授权教育配合家庭支持模式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程雪花;全美玲;冯瑞珍;管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士心理咨询室的创建与运行

    目的 创建护士心理咨询室,维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方法 成立心理咨询工作组,创建护士心理咨询室,配备标准化硬件及软件设施,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心理健康普查、高危筛查及心理干预.结果 自心理咨询室成立至2014年6月,共举办全院心理知识系列讲座64学时,参与人数18 761人次;团体心理辅导11场次,参与人数286人次;个案心理咨询162人;拓展训练4场次;特殊事件心理辅导15人次.结论 护士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运行,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

    作者:郑丽君;何华英;曾铁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大型综合性医院对临床护士实施心理健康管理的实践

    目的 通过开展系统规范的护士心理健康管理,提升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成立心理小组,对心理小组成员强化心理专业知识培训;提供减压放松和交流平台,促进护士个人心理成长;为护理人员输送正能量,提供心理援助;开展心理管理研究,提供持续心理健康管理的能力.结果 全院培养心理咨询师近200人.全院接收心理咨询护士30人,通过咨询后28人心理健康状况大大好转,转介2人.2010~2014年,护士工作满意度为78.51~89.15分;护士离职率为0.81%~1.67%,平均1.27%.结论 心理小组开展护士心理健康管理能解决护士的心理困扰,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作者:鲁才红;胡德英;曾莉;刘义兰;颜巧元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均值为(33.26±8.78)分,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年龄、病程、合并症种类5个因素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自我感受负担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芳华;刘国杰;祁小红;刘文婕;赵蓉;黄美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安全课堂家长会对预防白血病患儿跌倒的作用

    目的 探索举办安全课堂家长会对预防白血病患儿跌倒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院内预防跌倒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家长参加安全课堂家长会活动.比较两组患儿家长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遵医性及患儿出院半年内跌倒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预防跌倒知识知晓情况、患儿遵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半年内跌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展安全课堂家长会能有效提高家长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儿遵医性,预防白血病患儿跌倒.

    作者:李瑶;孙新;吴丽芬;何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员活动对动态空气消毒机病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员活动情况对动态空气消毒机病室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为完善病区消毒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面积、室内布置、收治患者类型相同的烧伤整形外科病房4人间病室3间,每日8:30空气消毒1h的同时,将病室内人员活动情况设置为严格限制(R1)、部分限制(R2)、不限制(R3),消毒后立即采样,每间共20次;R1空气消毒后严格限制病室内人员活动1h后采样送检,再部分限制病室内人员活动1h后采样送检(R1-2组),均每天1次、连续20次.R2病室的实验设计与R1类似,分别为R2-1(消毒后部分限制1 h)、R2-2(消毒后不限制1h).R3空气消毒后不限制活动1h后采样(R3-1).结果 相同条件下,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病室空气消毒过程中,严格限制人员活动,空气中自然菌菌落均值为68.5 cfu/m3;部分限制人员活动,空气中自然菌菌落均值为153.9 cfu/m3;不限制人员活动,空气中自然菌菌落均值为222.8 cfu/m3.不同活动限制下的空气自然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室空气消毒时,消毒效果与人员活动情况有密切关系,在消毒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活动,以确保消毒效果.

    作者:温绣蔺;李洁琼;霍晓薇;刘金金;张雪琴;苏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级甲等医院各层级护士对护患纠纷认知的调查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各层级护士对护患纠纷的认知,为完善护患纠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422名不同层级护士进行护患纠纷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 N0~N4级护士2012~2014年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8.22%、9.35%、3.82%、3.53%、0;不同层级护士对护患纠纷原因认知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低层级护士为护患纠纷的高发群体,且其对护患纠纷的认知偏消极;护理管理者应特别关注并给予正向引导.

    作者:刘爽;王瑞;袁春华;侯丽;张晓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肠道肿瘤局部给药新型纳肛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为肠道肿瘤患者提供实用、方便的肠道给药设备.方法 设计新型纳肛器,包括管体、前端开合嘴、给药推进棒等6组结构通过杠杆原理和螺旋推进装置调控纳肛给药的部位及剂量,进行局部肠道黏膜给药.结果 新型纳肛器可准确定位给药部位,减少药物浪费,能达到满意的施治效果.结论 应用新型纳肛器可以准确掌握直肠黏膜给药剂量及部位,为肿瘤患者镇痛药物、通便药物提供新的给药途径,对肠道肿瘤的治疗发挥了直接药效.

    作者:王瑾;王淑娟;张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辱虐管理对护士工作投入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护士长辱虐管理行为对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 对方便抽取的923名临床护士进行辱虐管理感知和工作投入水平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辱虐管理均分1.55±0.71,工作投入总均分5.00±1.25;辱虐管理与护士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P<0.01);辱虐管理与工作投入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x2=5.449,x2 /df=0.681,P>0.05,GFI=0.997),辱虐管理对护士工作投入的总效应为-0.34(P<0.01).结论 辱虐管理对护士工作投入起着负向预测作用,表明减少并控制辱虐管理这种负性领导行为,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

    作者:郑秋兰;李秋洁;范宇莹;吕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产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时局部表现与静脉损伤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早产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局部表现及后期血管恢复情况,为临床专科制定早产儿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拔管指征提供参考.方法 对90例早产儿使用BD 24G静脉留置针输液,安排固定的专人评估留置针及其静脉,拔针时记录留置时间,标记留置静脉,评估留置针穿刺部位血管表现并记录.拔针后第7天和第14天对静脉血管的弹性、血管充盈度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留置时间下,拔管后第14天静脉血管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针后第7、14天,静脉炎级别与血管恢复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拔针后第7、14天相比,仅Ⅰ级静脉炎的血管恢复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Ⅱ级、Ⅲ级静脉炎的血管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不应以留置针留置时间来作为静脉留置针的拔管条件,而应注重评估留置针穿刺局部的表现,每天在输液前、后和输液过程中评估穿刺部位的血管,当有Ⅰ级静脉炎表现时,及时拔出静脉留置针,避免Ⅲ级静脉炎发生.

    作者:赵改婷;李瑞竹;李巧芬;张重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国内老年临终关怀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目的 分析近20年国内老年临终关怀的发展与研究历程及现状,以探讨国内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未来发展.方法 检索国内四大数据库(CNKI、VIP、WanFang、CBM)建库至2014年10月有关老年临终关怀的全部文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符合文献267篇,其中233篇(87.27%)文献发表在非护理期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现状研究、社会工作、心理关怀4个主题,近10年发文量增加;由基金资助的论文为37篇,篇均引文数量为5.65.结论 临终关怀近10年发展迅速,但我国传统的死亡观念、孝道文化,缺少资金支持,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等问题阻碍了临终护理事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社会民间临终关怀组织的作用,建立全民临终关怀的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临终护理模式.同时,开展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加强跨区域合作.

    作者:王燕;马丽;赵媛;王晴晴;孙似锦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功能锻炼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功能锻炼的佳方式.方法 将1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自主张口锻炼组40例、咬软木塞组40例、张口功能锻炼器组40例.观察3种方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程度影响及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门齿距的变化.结果 三组放疗后张口困难程度和门齿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张口功能锻炼器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使用张口功能锻炼器进行张口锻炼,有利于维持门齿距,降低张口困难程度.

    作者:吴伟英;苏驳;高淑红;林白浪;符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交接班流程改进对低年资护士交接班效果的影响

    目的 提高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其综合能力.方法 将同一专科2个病区的40名低年资护士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晨会交班及口头床边交班;观察组根据病区特点制定专科交接班评估表联合分享式交接班进行交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情知晓度、床边查房成绩及专科理论成绩、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6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专科交接班评估表联合分享式交接班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常握患者病情、熟悉交接班工作内容,从而提高交接班质量和其综合能力.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文版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行为量表的信效度检测

    目的 测评中文版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行为量表(Diabetes Family Behavior Checklist,DFBC)的信效度,为评价家庭成员行为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的作用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对DFBC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预试验,使用中文版量表调查266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42,分半系数为0.853,重测信度为0.783,内容效度为0.893;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1.264%;且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结论 中文版DFBC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其评价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作者:刘延锦;高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深呼吸训练器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深呼吸训练器用于肺癌化疗患者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接受4个周期化疗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咳嗽、排痰、深呼吸法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深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结果 化疗后4周期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DLCO/VA、VC、MVV、FVC、FEV1)及血生化指标(PaO2、Pa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肺炎和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深呼吸训练器能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刘晓琴;殷利;彭丽;罗珊;成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特异性心理反应测评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目的 译制中文版特异性心理反应测评表,并对其进行效度和信度评价.方法 对特异性心理反应测评表进行翻译、回译,确定中文版POSM;对2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对测评表的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项目分析显示,所有条目高分组的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均P<0.01);测评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705~0.748,重测信度为0.890;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焦虑、抑郁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41、0.261(均P<0.05);因子分析结果,计划怀孕者测评表提取了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308%,非计划怀孕者测评表提取了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2.466%.结论 中文版特异性心理反应测评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运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特异性心理反应的测评.

    作者:杨名洁;王君俏;熊娜群;郑仙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