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纪丽;白姣姣;顾幼敏;项平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肠道清洁, 肠道准备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26例结肠镜受检者的肠道清洁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526例患者中,肠道清洁有效者397例(75.5%),清洁无效者129例(24.5%);气泡影响不显著者414例(78.7%);是否住院、性别、是否首次检查、肠道准备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及末次口服泻药时间是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加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指导,尤其关注门诊、首次受检及男性受检者;对口服泻药出现不良反应者,可考虑采取分次口服泻药法;末次口服泻药时间与肠镜检查时间间隔控制在4~6 h,以提高肠道准备清洁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PubMed数据库的肠造口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目的 检索肠造口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对PubMed数据库中2010~2014年发表的有关肠造口的文献进行分析,下载肠造口相关文献题录,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份、来源期刊及期刊所属国家、第一作者;使用BICOMB统计主要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20次的高频主要主题词形成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肠造口相关文献共1 152篇,出现频次≥20次的主题词40个,通过分析获得肠造口研究的7个研究热点:改善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相关研究、肠造口缝口技术的相关研究、肠造口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口旁疝的治疗与预防、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行保护性造口的必要性、直肠癌术后行保护性造口的相关研究、肠造口的护理.结论 近年来护理人员在肠造口相关研究的参与度较高,主要致力于研究肠造口器具的改良、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作者:张雯;罗媛慧;姚抒予;张静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半坐卧位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半坐卧位的定义以及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半坐卧位的临床意义,总结了国内外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半坐卧位的执行现状,探讨影响半坐卧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西娟;苗金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以提高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目的 探讨以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将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1人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10人为观察组,分别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以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采用护士职业胜任力评价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表和医学教育环境测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习前,观察组职业胜任力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对医学教育环境的总体感受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可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胜任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受到学生认可.

    作者:丁淑贞;孙雪洁;高筱琪;田其濡;李世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失效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现状.方法 组建FMEA管理团队,探讨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调查分析各失效模式的发生频度(O)、不易探测度(D)、严重度(S)和风险优先指数(RPN).结果 RPN评分>125分的失效模式有6个:未执行落实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未规范监测气囊压力、未监测胃部残留容量、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未刷牙法口腔护理、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O值和D值高的模式均为未执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值高的模式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主管护师测算的床头未抬高30~45°、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未预防深静脉血栓、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的RPN值显著高于护士和护师(均P<0.05).结论 FMEA有助于找到亟需改善的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中级职称护士对预防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的认知显著高于初级职称者.

    作者:陈瀚熙;李艳敏;蓝惠兰;罗红敏;张秋萍;刘西兰;邓燕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功能性单心室房室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功能性单心室合并重度房室瓣返流患者行瓣膜置换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32例合并重度房室瓣重度返流的功能性单心室患者行房室瓣膜置换17例,房室瓣置换+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5例,房室瓣置换+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10例.术前参与复杂手术病例讨论,明确手术方案及步骤,提前备好手术常规及特殊用物,术中熟练配合外科医生,做好抢救及术式改变的配合,术后安全及时转运患者.结果 4例术后死亡,生存28例均接受随访(其中2例失访),随访0.9~9.3年,期间无死亡.结论 手术护士术前参与手术病例讨论,正确准备特殊器械和物品,术中沉着应变,默契配合,传递准确,做好各项应对措施是复杂手术配合的关键.

    作者:欧阳淑怡;谢庆;卢嫦青;梁嘉健;刘小民;谭玲玲;冯旭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吸入麻醉废气的危害及预防研究进展

    介绍麻醉废气的产生、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危害、排放标准与现状以及危险因素,从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总结预防麻醉废气暴露的措施.提出麻醉废气的危害还不完全确定,但应进行废气监测,使用综合且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控制废气浓度.

    作者:刘尚昆;王学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全程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按照所住病房编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592例和观察组5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患者在整个疾病期间由专人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工作.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3个月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全 程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康复进程.

    作者:韩玲;王蓓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思维导图对结肠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癌因性疲乏教育,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结肠造口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教育管理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及自我管理效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自我管理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思维导图教育方式能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作者:高学兰;梅芳;陆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优化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护理服务流程

    目的 优化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护理服务流程.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为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开通“绿色通道”,有效沟通骨科手术主刀医生的手术需求,对原有外来器械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放行等处置流程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前后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全程处置时间及主刀医生满意度.结果 优化后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全程处置时间显著短于优化前(P<0.01),骨科主刀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前(P<0.01).结论 优化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全程处置的工作效率及骨科主刀医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满意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刘启华;马云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参与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的成效与建议

    目的 探讨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任务中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本院共3批援塞医疗队护理管理模式及效果,总结经验,提出建议.结果 3批医疗队护理人员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全面人员培训、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职业防护等,圆满完成了援塞抗埃的任务,实现了双零感染的目标.结论 在援塞抗埃任务中,完善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强化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值得在海外执行医疗救助和应对新发传染病等任务中借鉴.

    作者:杨滢;沙花燕;于燕波;王亚东;张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骨科护士站前移提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

    目的 探讨骨科护士站前移对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护士站前移后收治的60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护士站前移的工作方式;护士站前移前收治的550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关怀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响铃次数、响铃后护理人员到达患者床旁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关怀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站前移后铃响次数显著减少,响铃后护理人员到达患者床旁的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实施护士站前移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兵;王爱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限制抗生素使用患者预防手术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限制抗生素使用患者预防手术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 192例和干预组1 058例,两组均限制抗生素使用,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即对1 058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将抗生素合理使用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系统进行目标管理,评估患者术前护理高危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对于限制抗生素使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江燕;陈军华;徐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轮转护士定科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目的 优化轮转护士定科方案,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 2013年轮转护士定科方案优化为“固定组片,相对固定科室与组片区间流动”,2012年采用传统“固定科室”方案定科.比较方案优化前后轮转护士定科意愿满足情况及护士定科一年后对工作满意度.结果 优化后轮转护士志愿达成率优于优化前(P<0.01),定科护士对同事间的关系与管理模式、工作被称赞和认可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前(均P<0.01).结论 优化后的轮转护士定科方案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并通过积极正面的强化与反馈,促使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卢韵琦;金瑞芬;王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态空气消毒机病室空气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观察动态空气消毒机不同消毒时间、消毒面积、消毒机数量对病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不同面积的病室,使用1台或2台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不同时间后进行空气采样,比较不同消毒条件下病室内空气中自然菌落数.结果 面积≤30 m2的病室,使用1台消毒机消毒60 min时菌落数显著少于消毒30 min、120 min(均P<0.01);使用1台消毒机消毒60 min后,面积28.5 m2的病室菌落数显著少于面积41.9 m2病室(P<0.01);使用2台空气消毒机消毒60 min后,面积41.9 m2病室菌落数显著少于面积28.5m2病室(P<o.01);病室空气消毒6h后,室内空气中菌落数≥500 cfu/m3.结论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根据病室空间需求,合理配置消毒机数量,设置消毒时间.

    作者:温绣蔺;李小妹;辛霞;李洁琼;郭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526例结肠镜受检者的肠道清洁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526例患者中,肠道清洁有效者397例(75.5%),清洁无效者129例(24.5%);气泡影响不显著者414例(78.7%);是否住院、性别、是否首次检查、肠道准备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及末次口服泻药时间是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加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指导,尤其关注门诊、首次受检及男性受检者;对口服泻药出现不良反应者,可考虑采取分次口服泻药法;末次口服泻药时间与肠镜检查时间间隔控制在4~6 h,以提高肠道准备清洁效果.

    作者:纪丽;白姣姣;顾幼敏;项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出院后常规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家属对TKA疾病的认知水平.结果 出院3个月,干预组HSS总评分及各方面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家属疾病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作者:冷佳俐;高凤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就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的母乳喂养现况、哺乳对患者及其子代远期代谢的影响、影响哺乳的因素、提高哺乳率的方法进行综述,提出在提高GDM患者产后哺乳方法上仍需不断研究,以提高患者产后哺乳率、减少远期代谢问题.

    作者:郭慧洁;王吉平;徐倩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基于互联网的手术信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方法 将手术室2014年10月13~24日择期手术1 034台次作为对照组,采用原手术室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将手术室2015年4月13~24日择期手术1 234台次作为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手术信息平台实施管理,手术人员通过手机登录身份确认查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进展及次日手术安排情况;短信提醒接台手术医生.结果 观察组首台手术准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连台手术间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每间手术间日均手术多0.96台次.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手术信息平台能有效增加单位时间手术量,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作者:张秀平;卫锦薇;刘婕婷;廖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术中压疮发生风险

    目的 探讨降低术中压疮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 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中选取7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前期现状调查,分析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损伤产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关对策,制订“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压疮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结果 QCC活动后,术中皮肤损伤发生率由9.07%降至4.50%,目标完成率100.88%.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危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马琼;钱萍;高兴莲;吴荷玉;杨英;王曾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改良粘贴电刀负极板法应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粘贴电刀负极板法在新生儿经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经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粘贴电刀负极板,改良组采用改良粘贴电刀负极板.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后单位面积下婴儿型患者回路负极板的有效接触面积.结果 改良组35例(81.40%)手术后婴儿型患者回路负极板的有效接触面积≥9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粘贴电刀负极板法可扩大手术后婴儿型患者回路负极板的有效接触面积,保证负极板有效粘贴散热面积,促进电外科安全.

    作者:陈春梅;王媛;龚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