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叠转盘卡的制作及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王素霞;邵芳林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 椎弓根内固定, 三叠转盘卡, 专科护理
摘要:目的 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叠转盘卡的制作及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作者:王素霞;邵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漱口运动法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7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漱口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连续1周后评价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手术满1个月后评价瘢痕挛缩情况.结果 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漱口法与颈部运动相结合,护士的全程指导提高了患者早期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有效避免瘢痕挛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张博婵;张敏;聂雷霞;胡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血袋被输血器针头扎破2例报告

    我科室2012年9月发生输血袋被扎破2例,造成了血液外流和环境污染,针对性改进输血流程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报告如下,引以同仁借鉴.1临床资料例1,28岁.孕40周产钳助娩一男婴,体质量3.9kg.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500 mL,急需输血.护士核对后常规建立生理盐水通路后,将输血袋悬挂于输液架上,将输血器针头斜面刺入一半时,输血器针头将血袋衔接部位插针梗管处穿透,血液外溅,污染了床单位、地面,护士在慌乱中用双手去操作,污染了双手.责任护士当即向患者及家属赔礼道歉,解释后重新抽血、配型检查及取同等量血等,费用全部由护士承担.

    作者:赵磊;孙桂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级医院门诊孕妇短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提高孕妇孕期检查的依从性.方法 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建立门诊孕妇短信平台和孕妇数据库,定期向建档的6 011例孕妇发送短信进行产前检查提醒、给予健康指导及提供相关信息.结果 建立短信平台后,孕妇孕检依从性显著提高,入院分娩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孕妇学校参入者年均由458例发展到2 300例.结论 建立孕妇短信平台可有效扩展护理服务内涵和范围,提高孕妇孕检率、入院分娩率及孕产妇满意度.

    作者:万文萍;夏芸;高雅;何菊芳;肖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滑动疝手术致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

    对1例滑动疝手术过程中误伤膀胱,立即进行膀胱修补.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管道护理,充分镇痛解痉及心理疏导等,患者于术后15d痊愈出院.术后个性化的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耿东霞;姜广荣;蒋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棉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孔巾应用中空气尘埃颗粒量比较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手术间尘粒数量.笔者分别采用传统棉布手术衣、孔巾与无纺布手术衣、孔巾进行空气尘埃颗粒量的测定,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常规棉布手术衣及孔巾,经高压灭菌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及孔巾(杜邦胜特龙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使用,使用时均为合格产品.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间相同,手术间的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60%,两种手术衣、孔巾各取10件.

    作者:邓瑞文;何丽珠;周红菊;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作者: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信息系统下给药护理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对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潜在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临床给药风险管理小组,在回顾55例给药不良事件的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分析HIS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及其潜在风险因素,计算风险指数(RPN).结果 确定了20个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失效模式;RPN排序较高的有患者身份识别错误(222.50),执行错误医嘱(191.84),药品配制错误(186.42),错误执行医嘱(185.62),配制剂量错误(180.88),遗漏给药(179.82),药物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174.42)等;潜在风险因素有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给药流程,护士给药相关知识掌握不全,环境干扰沟通不足,HIS本身的弊端等.结论 HIS系统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主要是护士因素导致的错误给药及不合理给药.应从医院整体环境和护理等多方面加强给药风险管理,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作者:付京;程秀华;裴胜利;晏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睡袋式被套的设计及应用

    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其原因是麻醉药物扩张血管使体温下降,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患者以寒战的方式产热[1].寒战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心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2].对术后患者加强保暖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临床使用的被套为敞开式,不利于术后患者保暖,我们将传统被套加以改良,设计出一种睡袋式被套,可增加棉被的保暖性,介绍如下.

    作者:张悦敏;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带取痰匙集痰器的制作与应用

    医院为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痰液标本时,通常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将痰液以无菌集痰器收纳后提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存在痰标本暴露被污染和污染环境的弊端.鉴此,笔者于2012年6月研制了一种带有环形取痰匙的试管集痰器,至2012年10月应用于38例患者留取痰标本,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峰英;王作艳;王砚;王霞;李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危重患者的疼痛评估

    从危重患者疼痛评估的意义、疼痛评估方法的选择及疼痛评估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尽可能获取患者主诉、寻找疼痛的潜在原因、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法评估危重患者的疼痛.结合使用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可为危重患者疼痛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作者:刘要伟;李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维汉哈族成年女性对定期乳腺体检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特色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体检的158名成年女性采用自制的“乳腺疾病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行为总分为(10.5±6.1)~(22.9±5.9)分,汉族高,维族次之,哈族低(均P<0.05);影响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的因素,汉族有文化水平、是否患过乳腺疾病和职业,哈族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维族有文化水平和职业(均P<0.05).结论 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水平偏低,哈族、文化程度低、工人及其他职业、年龄偏大者更为明显,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各族妇女乳腺体检的认知及正确行为.

    作者:辛丽萍;古丽巴田;王燕;王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的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宫颈癌患者就医情况调查问卷和家庭动力评定量表(FAD)对7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为37.50%;时间短3d,长1 440 d,中位数47.25 d;就医延迟组在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得分与未延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感介入、总的功能、沟通、问题解决和情感反应维度得分与患者就医延迟时间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普遍,情感介入、总的功能、沟通、问题解决和情感反应是影响宫颈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因素.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目的 落实产后家庭访视举措,提高访视效果.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初拟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下称产后访视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与论证;按出院日将产妇286人单号分为观察组(154人)、双号分为对照组(132人),分别行常规访视和采用产后访视标准访视,连续3次时评价效果.结果 形成8个一级条目、45个二级条目的产后访视标准;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的协调系数为0.567,一致性检验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访视标准内容合理,评分客观,用于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访视效果.

    作者:梁赤波;王晓红;叶学英;刘小琼;欧召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 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 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APN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APN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访谈法与APN工作模式护士感受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APN排班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护士实施转变观念教育、调整班次、提供午餐及心理支持等举措,连续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护士感受得分、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APN排班模式对护士更人性化,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永红;王高华;何利波;刘芳;李凤姣;王淑莲;胡艳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

    目的 了解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时的体验,为改进我国助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舒适度增加、分娩自我效能提高、夫妻感情增加、拉近医患关系.结论 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可以促进产妇舒适、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促进家属互动、促进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顾倩;吴娜;庄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男性患者留置导尿管意外原因分析及处理

    对19例留置尿管发生导尿管置入困难(8例)、导尿管不能拔出(7例)及后尿道损伤(4例)的患者,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均顺利解决问题.提出对类似问题应针对发生的原因,采取个性化综合处理方案,以尽快解除患者痛苦.

    作者:王玲;厉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饲患者胃潴留研究进展

    阐述鼻饲患者胃潴留常见危险因素,胃潴留的判断方法、胃潴留判断标准及胃残留液的处理,以及胃潴留患者的管理,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鼻饲患者的良好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王丽娟;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心率.结果 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孕妇UtA-RI、S/D值和RI值均显著低于仰卧位(均P<0.05);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位孕妇及胎儿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S/D标准值下限组孕妇改变体位S/D值升高,反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半坐卧位具有与左、右侧卧位同等效果,改变体位有利于胎儿血流供应.

    作者:陈雪群;彭李珍;陆云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