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关键词:顽固性肺部感染, 心胸外科手术, 痰液引流, 体位
摘要: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目的 落实产后家庭访视举措,提高访视效果.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初拟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下称产后访视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与论证;按出院日将产妇286人单号分为观察组(154人)、双号分为对照组(132人),分别行常规访视和采用产后访视标准访视,连续3次时评价效果.结果 形成8个一级条目、45个二级条目的产后访视标准;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的协调系数为0.567,一致性检验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访视标准内容合理,评分客观,用于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访视效果.

    作者:梁赤波;王晓红;叶学英;刘小琼;欧召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眼部蜱虫病患儿的护理

    对1例眼部蜱虫病患儿局部注射0.1%利多卡因0.2 mL,待虫体自然脱落后于显微镜下清创,给予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惠儿1周后痊愈出院.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观察与健康教育,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饲患者胃潴留研究进展

    阐述鼻饲患者胃潴留常见危险因素,胃潴留的判断方法、胃潴留判断标准及胃残留液的处理,以及胃潴留患者的管理,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鼻饲患者的良好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王丽娟;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叠转盘卡的制作及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作者:王素霞;邵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滑动疝手术致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

    对1例滑动疝手术过程中误伤膀胱,立即进行膀胱修补.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管道护理,充分镇痛解痉及心理疏导等,患者于术后15d痊愈出院.术后个性化的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耿东霞;姜广荣;蒋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初产妇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的体验

    目的 了解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时的体验,为改进我国助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8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舒适度增加、分娩自我效能提高、夫妻感情增加、拉近医患关系.结论 初产妇第一产程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可以促进产妇舒适、提高自然分娩信心、促进家属互动、促进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顾倩;吴娜;庄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输注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使用微量注射泵并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306例患者按输注结束时间与预设时间是否相符分为输注异常组67例和输注正常组239例.记录两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移动方法及静脉回血的次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发生输注异常的影响.结果 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组与输注正常组相比,排气方式、快进键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垂直移动、平行移动及静脉回血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排气方式一、垂直移动及静脉回血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独立的危险因素(OR为7.284,3.273,3.275),快进键方法二、微量注射泵高度三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的保护因素(OR为0.255,0.295).结论 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及移动方法有利于减少输注异常的发生.

    作者:林陶玉;程青虹;王水莲;王凤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行后路矫正术中复位护理方法对手术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1例手术患者由原先的体位架复位后,在两肩下加垫抬高上半身促使截骨面闭合改为:体位架复位后,抬高双下肢,使大腿处于过度后伸状态,促使骨盆前旋来闭合截骨面.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3.3~4.6 h,出血量1 500~2 000 mL,无手术并发症;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8°,腰椎前凸平均矫正44.3°,骨盆倾斜角平均矫正14.1°,骶骨倾斜角平均矫正13.4°;截骨面均按预期闭合,脊柱及骨盆接近生理状态.结论 腰椎前凸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密切相关,有效的复位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矫正术中起到辅助矫正作用.

    作者: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 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 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漱口液浓度递增对扁桃体手术患儿漱口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提高扁桃体手术患儿漱口依从性,促进伤口愈合.方法 将111例扁桃体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7例).均行常规护理和采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对照组入院即用硼砂原液漱口至出院后2周;实验组采取浓度递增的方法即入院第1天用硼砂原液与蒸馏水按1:3配制,第2天用1:1比例配制,第3天用硼砂原液漱口至出院后2周.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周漱口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伤口愈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擅自减药、停药及拒绝服药为主要不依从表现,家长忘记、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患儿不配合、不愿坚持为主要原因.结论 对扁桃体手术患儿采取漱口液浓度递增的方法可提高患儿漱口的依从性,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余晶晶;陈庆;阮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的因素,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运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1 218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作为应变量,以护生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为116.86±17.02,与护生学历、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接受人文关怀教育、来自母亲和同学的关怀6个因素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为中等水平.加强人文关怀教育、营造关爱的环境、注重对独生子女的关怀教育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霖;陶莹;刘于皛;胡韵;钱晓路;姜安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级医院门诊孕妇短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提高孕妇孕期检查的依从性.方法 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建立门诊孕妇短信平台和孕妇数据库,定期向建档的6 011例孕妇发送短信进行产前检查提醒、给予健康指导及提供相关信息.结果 建立短信平台后,孕妇孕检依从性显著提高,入院分娩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显著提高(均P<0.01);孕妇学校参入者年均由458例发展到2 300例.结论 建立孕妇短信平台可有效扩展护理服务内涵和范围,提高孕妇孕检率、入院分娩率及孕产妇满意度.

    作者:万文萍;夏芸;高雅;何菊芳;肖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棉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孔巾应用中空气尘埃颗粒量比较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手术间尘粒数量.笔者分别采用传统棉布手术衣、孔巾与无纺布手术衣、孔巾进行空气尘埃颗粒量的测定,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常规棉布手术衣及孔巾,经高压灭菌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及孔巾(杜邦胜特龙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使用,使用时均为合格产品.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间相同,手术间的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60%,两种手术衣、孔巾各取10件.

    作者:邓瑞文;何丽珠;周红菊;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喉癌患者术后鼻饲量与间隔时间研究

    目的 研究喉癌患者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的佳鼻饲方式.方法 将喉癌术后鼻饲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自术后6h开始鼻饲流质,从100 mL逐渐递增至维持量,第3天进入研究观察.改进组每日鼻饲全营养流质5次,每次600 mL,每次间隔4h;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8次,每次390 mL,每次间隔2.5h.连续10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营养状况、淋巴细胞计数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胃休息时间显著延长、鼻饲日均护理耗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采用改进鼻饲方式安全,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陈冬兰;莫福琴;黄代娜;覃婉;冯梦春;陈虹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作者: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用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实施修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潘丽英;潘军;孙晨;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462件外来器械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73件)和观察组(789件).对照组采用常规外来器械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管理.结果 观察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可保障外来器械安全供应,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赵体玉;曾莉莉;罗艳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血袋被输血器针头扎破2例报告

    我科室2012年9月发生输血袋被扎破2例,造成了血液外流和环境污染,针对性改进输血流程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报告如下,引以同仁借鉴.1临床资料例1,28岁.孕40周产钳助娩一男婴,体质量3.9kg.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500 mL,急需输血.护士核对后常规建立生理盐水通路后,将输血袋悬挂于输液架上,将输血器针头斜面刺入一半时,输血器针头将血袋衔接部位插针梗管处穿透,血液外溅,污染了床单位、地面,护士在慌乱中用双手去操作,污染了双手.责任护士当即向患者及家属赔礼道歉,解释后重新抽血、配型检查及取同等量血等,费用全部由护士承担.

    作者:赵磊;孙桂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取面对面观察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形式,访谈全膀胱切除术后10例患者出院后的状况,以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个人层面包括生理功能及自我概念、自护不足和观念的转变;家庭层面包括分离性焦虑、感激和愧疚;社会层面包括社交孤立和社会心理问题共三方面8个主题.结论 患者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和自我概念方面的不适应,有较重的社交孤立表现;其家庭支持系统起到了积极的正性作用.护士可采取针对性随访和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和适应术后生活.

    作者:金昌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流程重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对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方法 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的理念和方法,对原有退药流程进行重组,同时规范退药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比较流程重组前后电子退药处方数.结果 流程重组后原时间点退药比例下降,月均电子退药处方比例显著低于流程重组前(P<0.01).结论 流程重组有利于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可降低电子退药处方数.

    作者:夏英华;毛燕君;顾家萍;郁红星;朱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