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目的 探讨护士营养知识培训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对80名新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临床实际构建营养知识教学模块,用于新护士的培训.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临床护士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3个维度中营养知识、营养行为显著提高(均P<0.01);营养态度得分高于应用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营养知识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应用可显著提高新护士营养知识,改善其营养行为,有利于营养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谢晓峰;徐晶晶;林征;殷蓉;陶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其原因是麻醉药物扩张血管使体温下降,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患者以寒战的方式产热[1].寒战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心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2].对术后患者加强保暖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临床使用的被套为敞开式,不利于术后患者保暖,我们将传统被套加以改良,设计出一种睡袋式被套,可增加棉被的保暖性,介绍如下.
作者:张悦敏;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从护理工作量的概念出发,对影响护理工作量的六大因素,即护士及患者因素、护理专科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测量因素、信息技术因素进行综述.同时简要阐述了若干常用工作量测量工具,认为护理工作量研究应体现因素系统完整性、护理专科性和临床实用性,以准确测评护理工作量,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红;蒋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院为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痰液标本时,通常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将痰液以无菌集痰器收纳后提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存在痰标本暴露被污染和污染环境的弊端.鉴此,笔者于2012年6月研制了一种带有环形取痰匙的试管集痰器,至2012年10月应用于38例患者留取痰标本,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峰英;王作艳;王砚;王霞;李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 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 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462件外来器械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73件)和观察组(789件).对照组采用常规外来器械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管理.结果 观察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可保障外来器械安全供应,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赵体玉;曾莉莉;罗艳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落实产后家庭访视举措,提高访视效果.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初拟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下称产后访视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与论证;按出院日将产妇286人单号分为观察组(154人)、双号分为对照组(132人),分别行常规访视和采用产后访视标准访视,连续3次时评价效果.结果 形成8个一级条目、45个二级条目的产后访视标准;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的协调系数为0.567,一致性检验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访视标准内容合理,评分客观,用于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访视效果.
作者:梁赤波;王晓红;叶学英;刘小琼;欧召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护理的策略.方法 对78例ICU多发伤患者给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静、芬太尼镇痛治疗;同时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和相应护理.结果 实施镇静镇痛3~6 d,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从+1~+2分降至-2~-3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上年同期65例未实施每日唤醒计划的患者(均P<0.01).结论 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及相应护理有利于其病情的改善.
作者:吴永红;高燕;李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流程重组对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方法 运用业务流程重组的理念和方法,对原有退药流程进行重组,同时规范退药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比较流程重组前后电子退药处方数.结果 流程重组后原时间点退药比例下降,月均电子退药处方比例显著低于流程重组前(P<0.01).结论 流程重组有利于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可降低电子退药处方数.
作者:夏英华;毛燕君;顾家萍;郁红星;朱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输注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使用微量注射泵并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306例患者按输注结束时间与预设时间是否相符分为输注异常组67例和输注正常组239例.记录两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移动方法及静脉回血的次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发生输注异常的影响.结果 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组与输注正常组相比,排气方式、快进键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垂直移动、平行移动及静脉回血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排气方式一、垂直移动及静脉回血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独立的危险因素(OR为7.284,3.273,3.275),快进键方法二、微量注射泵高度三是微量注射泵输注异常的保护因素(OR为0.255,0.295).结论 微量注射泵操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排气方式、快进键的使用方法、微量注射泵的高度及移动方法有利于减少输注异常的发生.
作者:林陶玉;程青虹;王水莲;王凤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检查时间将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569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74例)和观察组(29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即成立由检查医生、护士组成的喉镜检查小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优化检查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检查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有效提高了患儿的耐受性及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的安全.
作者:李会琴;张惠荣;张庆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作者: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7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漱口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连续1周后评价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手术满1个月后评价瘢痕挛缩情况.结果 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漱口法与颈部运动相结合,护士的全程指导提高了患者早期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有效避免瘢痕挛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张博婵;张敏;聂雷霞;胡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系统早期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下实施修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主动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可促进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潘丽英;潘军;孙晨;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经尿道手术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经尿道前列腺剥脱(TUEP)、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等手术,以创伤小、不留瘢痕、恢复快等特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此类手术术中需要使用大量膀胱冲洗液,有时多达数万毫升.如此大量的冲洗液,给冲洗液的收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国内大多数医院的泌尿外科手术间采用术间的地面设置地漏的方法,使冲洗液与术中出血混在一起通过地漏排除.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使手术间的无菌环境受到影响;术中出血混在冲洗液中从地漏排除,无法准确测得术中出血量,影响到术后治疗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术中冲洗液收集系统,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效果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菊;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量表(下称健康教育自评量表)及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调查表,对新疆地区某军队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69名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能力与学习需求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评分(150.81±17.93)分,不同科室、用工类别、年龄、护龄、临床带教经历、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理人员对于健康教育方面总体需求为81.3%.75.1%的护士认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理人员因素是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结论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总体水平良好,学习需求高;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杨晓宇;梁萍;王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矫形手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效果.方法 对24例强制性脊柱炎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患者,术前1d入手术室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解释唤醒试验意义和进行指令动作训练;术日进行指令敏感性训练;术中脊柱矫形主要步骤完成后行唤醒试验,记录唤醒时间;回访术中唤醒知晓率.结果 患者均于5 min内完成唤醒动作,唤醒时间为(3.2±1.6)min;20例唤醒试验质量为好,4例为满意,均对唤醒过程无记忆;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内进行唤醒试验强化训练有利于达到术中平稳、快速、高质量的唤醒效果.
作者:李雪云;王巧桂;华薇;周亚昭;杨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时制量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除按岗位系数、职称系数、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外,对手术工作量进行工时制量化考核,每个月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医患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医生、患者、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手术室实施工时制量化考核,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龚腊梅;王虹;余知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从危重患者疼痛评估的意义、疼痛评估方法的选择及疼痛评估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尽可能获取患者主诉、寻找疼痛的潜在原因、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法评估危重患者的疼痛.结合使用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可为危重患者疼痛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作者:刘要伟;李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心率.结果 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孕妇UtA-RI、S/D值和RI值均显著低于仰卧位(均P<0.05);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位孕妇及胎儿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S/D标准值下限组孕妇改变体位S/D值升高,反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半坐卧位具有与左、右侧卧位同等效果,改变体位有利于胎儿血流供应.
作者:陈雪群;彭李珍;陆云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