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方法 对本校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68名护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包括6个专题培训:认识自我训练;角色适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调控训练;合作与竞争训练;学习适应训练.一共6次活动,每周1次,每次1.5~2.0 h,共6周.采用班级凝聚力问卷和人际关系量表分别于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班级凝聚力和护生人际关系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班级管理、待人接物及与异性朋友交往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改善护生现存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是在交谈方面、交际与交友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与异性朋友交往能力、待人接物上改变不明显.
作者:张淑萍;牛慧君;李蔓荻;苏萌;张淑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206例雾化吸入治疗惠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31例)和观察组(6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优化雾化室环境,改良雾化吸入治疗方式(诱导式治疗、吸入式治疗、睡眠式治疗),采取预约服务.结果 观察组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优质护理可增加婴幼儿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舒适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沈克军;林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4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1例),两组均给予胃肠道外营养和/或鼻饲管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抚触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部感觉运动干预、合适的喂养护理技巧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胃肠外营养、鼻饲喂养及平均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的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等.结果 干预组胃肠外营养时间、鼻胃管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均早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时间,促进早产儿尽早完成向经口喂养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喂养干预方法.
作者:余晓娟;李琛;王昌燕;李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均干预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检查结果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干预结束前,观察组7例减少药量,对照组4例减少药量.结论 将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用于饮食健康教育更有助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且对人体蛋白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樊春华;陈丽芳;王宏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方法 根据资历、值班时间将急诊科36名护士和12名医生划分为12个医护合作小组,每组3名护士及1名医生,按团队抢救配合流程进行3个月培训与实践.结果 实施后,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医护合作小组工作模式能增加急诊科医护工作配合度,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及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小平;钟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逆向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实施逆向介入治疗的123例CTO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手术成功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6.9%;16例因手术时间过长,导丝未能通过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并发症治疗失败.无死亡病例.结论 护理人员术前有效的护患沟通、认真的皮肤评估、输液通路的建立和术中并发症的密切观察与处理,降低了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5个部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健康教育模式能极大提高患者的记忆效率,促使护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桂霞;单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后放置时间与污染度的关系,为提高灭菌质量提供佳的包装时间.方法 将清洗后检测合格的360件复用关节器械裸露放置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检查包装区,随机分成6组各60件,分别放置15 min、30 min、1h、2h、3h、4h后采用ATP生物荧光技术进行污染度监测.结果 器械放置15 min、30 min、1h、2h、3h、4h合格率分别为100%、96.7%、83.3%、58.3%、33.3%、16.7%,不同时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15 min、30 min与放置1h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313);其他时间合格率显著低于1h合格率(均P<0.00313).结论 清洗后的器械不宜超过1h包装.
作者:陈敏涛;高丽梅;刘春林;李丹妮;陈凤婵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OSCE考核运用于全科护士综合能力测评的可行性.方法 在全科护士培训考核体系中引入OSCE考核,结合培训内容设置情境、编写考核病历,培训SP和设置OSCE考核站点考核80名培训学员并进行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 各站点考核合格率为100%;80.00%以上的学员认为此次OSCE的考核总时间和难度适中,各考核站点的设置合理;78.75%的学员表示OSCE能反映综合能力,73.75%的学员表示能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82.50%的学员认为该考核模式公平.结论 应用OSCE考核模拟社区复杂的就医环境,能使学员身临其境地运用培训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其是否具有全科护士的综合能力;但该考核成绩受各考站主考老师和SP的主观影响较大,尚有待改进.
作者:董文菊;汪淼芹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方法 组建品管圈,以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镜诊疗等侯时间由实施前的63.0min/例下降至47.0 min/例,改善幅度25.4%,目标达标率94.1%;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4%以上.圈员8项能力提高2.2%~105.6%.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优化患者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候诊环境,满足患者内镜诊疗需求,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作者:蔡贤黎;王萍;徐建鸣;姚礼庆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在肿瘤介入病房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肿瘤介入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的临床管理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制定适合肿瘤介入病房的护理风险预案并实施,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考评、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护理风险预案实施后,肿瘤介入病房护理质量综合考评在全院55个护理单元排名从(28.3±3.0)名上升至(5.9±1.2)名;患者满意率从(93.2±1.0)%上升至(98.5±0.4)%;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 制定与实施护理风险预案,是肿瘤介入病房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莲琴;毛燕君;王慧;赵汉美;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方法,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在全院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先对少数护理骨干进行培训,在试点科室率先开展后再逐步向全院铺开,品管圈推行委员会适时进行监督指导,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结果 全院开展的品管圈由21圈增至80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86.53%升至2012年的95.76%.结论 以点带面的方法能有效地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整体提升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介绍英国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理念,从护理教育,护士注册、分级及工作范畴方面对中外护理教育和实践现状进行对比,为国内护理教育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胡亚南;张晓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由手术室一线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门诊手术患者总体满意度由活动前(6.80±0.57)分提高到活动后的(7.41±0.44)分,效果显著(P<0.01);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手术服务质量、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健;白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7例(40条患肢)糖尿病足患者行介入治疗,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升高.9例足部溃疡或坏疽患者,7例溃疡面愈合良好,2例溃疡面减小.2例坏疽患者仅行足趾截肢术.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截肢平面.围术期消除患者消极心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和防范出血是巩固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方睿;牟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 观察组红肿消退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短于/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对预防和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治疗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作者:孙建;王枫;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每个月开展一项护理专项自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护理质量持续追踪的方法防范护理缺陷.结果 实施一月一主题活动后护理缺陷发生数少于实施前.结论 一月一主题活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姚亚春;敖薪;张应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提高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依从性,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39人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及人文关怀护理,39人全部观察7d,观察期间体温正常.认为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是居家医学观察成功实施的关键;提出增强医学的人文意识,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倡导人性化服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虞海燕;杨劼;邱建章;李运萍;李春生;吴桂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对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影响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因素,针对其中3大要因制定对策计划并实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轮换缺陷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97.65%、72.81%.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因素涉及多方面,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分析影响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原因和指导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促进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
作者:胡鹏;黄丽红;陶静;王雅琳;孙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入院评估的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ADL、MMSE、GDS量表对100例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入院评估.结果 入院评估有效完成率100%;不同ADL等级患者MMSE、GD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入院评估时采用常规评估方法,不能及时发现痴呆及抑郁倾向.增加MMSE、GDS量表评分,为筛查早期老年痴呆症及抑郁症提供了客观依据,对护理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