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睿;牟凌
传统的阴囊敷药方式有以下弊端:药液外漏,药液不易与患处充分接触,影响治疗效果;药液外流导致患者床单位潮湿,增加护士更换床单的工作量;敷药位置特殊,纱布不易固定,操作费时费力;患者活动受限,舒适度低.为了增强阴囊敷药效果,我科护士经过反复改进,设计并自制了阴囊敷药裤,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李琳;邱宇芳;陈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短板修复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护理安全,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部分科室护理人员运用短板修复模式进行管理.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能力“短板”评估表和面对面访谈获得护士工作中的“短板”,分析“短板”的产生原因,采用健康关怀、心理支持、职业分析、服务诱导、技术帮扶、启发学习、沟通互补、应急互动的人性化方法修复短板.结果 该模式实施前3年(2007~2009年),护理一般差错发生率占收治患者数的0.16%~0.20%;实施后(2010~2012年)为0.011%~0.015%.严重差错发生率为零.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客观调查和分析护士工作中的短板,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才能实现护理安全目标.
作者:叶彩云;何敏;熊合民;叶玉兰;钟杏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对减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所致的皮肤损伤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及实施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患者护理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8.7%提高到96.2%,护理服务满意度由89.6%提高到99.1%;患者皮肤损伤分级情况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P<0.01).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率35.8%,低于目标值.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程度,提高了其放疗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柏兴华;臧爽;韩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方法,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在全院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先对少数护理骨干进行培训,在试点科室率先开展后再逐步向全院铺开,品管圈推行委员会适时进行监督指导,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结果 全院开展的品管圈由21圈增至80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86.53%升至2012年的95.76%.结论 以点带面的方法能有效地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整体提升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临床急救工作中通常会用到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急救器械,但因都是钢质材料,硬度较大,使用时如患者烦躁、不配合很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牙齿、舌的损伤或器具滑脱而影响患者救治.为避免上述情况,临床上常将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的与患者接触端包裹一层纱布或棉垫,这样做虽然可以减少损伤,但费时费材料,还会因事先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抢救.鉴此,笔者对传统的金属抢救器械进行改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徐大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每个月开展一项护理专项自查工作,通过自查、自纠,原因分析,改进措施,护理质量持续追踪的方法防范护理缺陷.结果 实施一月一主题活动后护理缺陷发生数少于实施前.结论 一月一主题活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姚亚春;敖薪;张应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APN排班模式对护士激素水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评估APN排班模式的利弊.方法 将300名护士按病区分为传统组和APN组各150名,传统组按传统排班方式,APN组采取APN排班.结果 APN组护士血清皮质醇浓度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1);APN组护士SCL-90评分(除外偏执因子)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APN排班模式对护士的生理节律影响小,有助于维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逯传凤;孙延文;谭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属于无陪护病区,患儿多在温箱中接受输液等治疗护理.由于温箱空间受限,难以采取有效的约束措施,如果患儿躁动易造成针头滑出血管使液体外渗,影响治疗顺利进行.2011年10月起,我院NICU针对接受手背部静脉输液的温箱内患儿采用长方形棉布进行约束,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贺景云;况成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5个部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健康教育模式能极大提高患者的记忆效率,促使护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桂霞;单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方法 根据资历、值班时间将急诊科36名护士和12名医生划分为12个医护合作小组,每组3名护士及1名医生,按团队抢救配合流程进行3个月培训与实践.结果 实施后,医护人员抢救配合度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医护合作小组工作模式能增加急诊科医护工作配合度,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及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小平;钟晓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均干预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检查结果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干预结束前,观察组7例减少药量,对照组4例减少药量.结论 将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用于饮食健康教育更有助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且对人体蛋白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樊春华;陈丽芳;王宏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7例(40条患肢)糖尿病足患者行介入治疗,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升高.9例足部溃疡或坏疽患者,7例溃疡面愈合良好,2例溃疡面减小.2例坏疽患者仅行足趾截肢术.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截肢平面.围术期消除患者消极心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和防范出血是巩固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方睿;牟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较低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再调查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并采取相应的巩固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的认知度.
作者:刘晓霞;贡浩凌;真启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提高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依从性,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39人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及人文关怀护理,39人全部观察7d,观察期间体温正常.认为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是居家医学观察成功实施的关键;提出增强医学的人文意识,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倡导人性化服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虞海燕;杨劼;邱建章;李运萍;李春生;吴桂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介绍英国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理念,从护理教育,护士注册、分级及工作范畴方面对中外护理教育和实践现状进行对比,为国内护理教育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作者:胡亚南;张晓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查房中运用概念图对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40名儿科护士按病区分为传统查房组(20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查房;概念图查房组(20名)运用概念图进行护理查房.两组均每个月查房1次,持续12个月.采用评判性思维测评量表(CTDI-CV)测量干预前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实施前两组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各特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概念图查房组除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外,其他特质和总分较传统查房组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在护理查房中运用概念图,可开放思想,增强临床护士的求知欲和分析能力及系统化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姜玉娥;谢春华;陈蔚萱;郭平仙;周艳琼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由手术室一线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门诊手术患者总体满意度由活动前(6.80±0.57)分提高到活动后的(7.41±0.44)分,效果显著(P<0.01);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手术服务质量、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健;白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时适宜的注射部位及合适的针头长度.方法 选择超重、肥胖、极度肥胖的235例行肌内注射患者,用超声技术检测臀大肌及臀中肌注射点的厚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结果 臀大肌注射点的皮下组织厚度小于臀中肌(P<0.01),男女臀大肌、臀中肌注射点皮下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于肥胖患者,在使用同种标准针头注射时,选择臀大肌注射会更能保障肌内注射的效果;臀大肌注射点注射针头长度,男性32.3 mm、女性48.0 mm,臀中肌注射点注射针头长度,男性40.2 mm、女性49.7 cm为宜.
作者:胡佳佩;周玲;章晓露;李卉;陈冬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影响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68例胶囊内镜检查过程和结果,分析影响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护理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在有效检查时间内胶囊通过回盲部,完成全小肠检查率为95.6%,49例检查满意(72.1%).结论 检查前全面评估,督促患者充分肠道准备,认真检查设备;检查中实时图像监测,对患者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
作者:李荣香;周勤;朱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让血液在导管内停留,同时操作环节没有导管口的暴露机会.结果 对照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71例次,完全堵塞12例次,感染6例次;观察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11例次,完全堵塞2例次,感染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导管使用和维护中,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防范导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高峰;黄行芝;马春玲;徐丹丹;杨举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