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睿;牟凌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4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1例),两组均给予胃肠道外营养和/或鼻饲管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抚触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部感觉运动干预、合适的喂养护理技巧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胃肠外营养、鼻饲喂养及平均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的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等.结果 干预组胃肠外营养时间、鼻胃管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均早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时间,促进早产儿尽早完成向经口喂养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喂养干预方法.
作者:余晓娟;李琛;王昌燕;李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影响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68例胶囊内镜检查过程和结果,分析影响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护理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在有效检查时间内胶囊通过回盲部,完成全小肠检查率为95.6%,49例检查满意(72.1%).结论 检查前全面评估,督促患者充分肠道准备,认真检查设备;检查中实时图像监测,对患者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
作者:李荣香;周勤;朱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总质检班次对提高各种污染物品清洗和灭菌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始重新调整班次职责,设置专职总质检班,依据卫生部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规定,建立“日常监测记录表”对污染器械、物品清洗质量进行监测并记录,以确保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为全院提供合格的无菌产品.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设立总质检班后污染器械清洗不合格数下降;无菌物品采样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100%合格.结论 总质检班护士每日实行常态化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并纠正清洗环节的问题,协助护士长做好难点、弱点、重点的质量管理,能在第一时间纠正偏差,使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工作质量得以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
作者:钱云娟;刘经纬;朱玉华;周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APN排班模式对护士激素水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评估APN排班模式的利弊.方法 将300名护士按病区分为传统组和APN组各150名,传统组按传统排班方式,APN组采取APN排班.结果 APN组护士血清皮质醇浓度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1);APN组护士SCL-90评分(除外偏执因子)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实施APN排班模式对护士的生理节律影响小,有助于维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逯传凤;孙延文;谭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7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 男性发病比例较高,女性病死比例较高;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病和病死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老年、高龄患者以非典型症状为主.结论 加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针对夏季和男性好发特点做好相应的物资和人员准备;尤其高度警惕女性、老年人及首发症状不典型等特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汪学付;宋瑰琦;邹恒娣;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5个部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健康教育模式能极大提高患者的记忆效率,促使护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桂霞;单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临床急救工作中通常会用到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急救器械,但因都是钢质材料,硬度较大,使用时如患者烦躁、不配合很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牙齿、舌的损伤或器具滑脱而影响患者救治.为避免上述情况,临床上常将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的与患者接触端包裹一层纱布或棉垫,这样做虽然可以减少损伤,但费时费材料,还会因事先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抢救.鉴此,笔者对传统的金属抢救器械进行改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徐大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方法 组建品管圈,以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镜诊疗等侯时间由实施前的63.0min/例下降至47.0 min/例,改善幅度25.4%,目标达标率94.1%;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4%以上.圈员8项能力提高2.2%~105.6%.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侯时间,优化患者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候诊环境,满足患者内镜诊疗需求,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圈员能力亦得到提高.
作者:蔡贤黎;王萍;徐建鸣;姚礼庆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与实施在肿瘤介入病房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肿瘤介入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的临床管理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制定适合肿瘤介入病房的护理风险预案并实施,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考评、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护理风险预案实施后,肿瘤介入病房护理质量综合考评在全院55个护理单元排名从(28.3±3.0)名上升至(5.9±1.2)名;患者满意率从(93.2±1.0)%上升至(98.5±0.4)%;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结论 制定与实施护理风险预案,是肿瘤介入病房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莲琴;毛燕君;王慧;赵汉美;张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操作流程改良对预防透析导管堵管和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透析中心置入长期透析导管的21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0例按照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进行导管使用和护理,观察组11例强化双腔导管的细节管理,即整个操作过程不让血液在导管内停留,同时操作环节没有导管口的暴露机会.结果 对照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71例次,完全堵塞12例次,感染6例次;观察组1 200个导管日,导管不全堵塞11例次,完全堵塞2例次,感染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导管使用和维护中,注重细节管理,可有效防范导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高峰;黄行芝;马春玲;徐丹丹;杨举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老年2型糖尿病行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食物交换份法行饮食健康教育,均干预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检查结果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干预结束前,观察组7例减少药量,对照组4例减少药量.结论 将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用于饮食健康教育更有助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且对人体蛋白营养状况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樊春华;陈丽芳;王宏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较低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再调查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并采取相应的巩固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外科术后鼻饲营养患者对肠内营养安全的认知度.
作者:刘晓霞;贡浩凌;真启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入院评估的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ADL、MMSE、GDS量表对100例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入院评估.结果 入院评估有效完成率100%;不同ADL等级患者MMSE、GD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入院评估时采用常规评估方法,不能及时发现痴呆及抑郁倾向.增加MMSE、GDS量表评分,为筛查早期老年痴呆症及抑郁症提供了客观依据,对护理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健康理念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睡眠障碍住院患者睡眠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理念心理干预,即在睡眠控制的同时给患者建立积极心理基础、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心理调节及家庭指导.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健康理念心理干预对高血压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改善睡眠对控制血压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王印伟;董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方法,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在全院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先对少数护理骨干进行培训,在试点科室率先开展后再逐步向全院铺开,品管圈推行委员会适时进行监督指导,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结果 全院开展的品管圈由21圈增至80圈;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86.53%升至2012年的95.76%.结论 以点带面的方法能有效地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行品管圈活动,整体提升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时适宜的注射部位及合适的针头长度.方法 选择超重、肥胖、极度肥胖的235例行肌内注射患者,用超声技术检测臀大肌及臀中肌注射点的厚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结果 臀大肌注射点的皮下组织厚度小于臀中肌(P<0.01),男女臀大肌、臀中肌注射点皮下组织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于肥胖患者,在使用同种标准针头注射时,选择臀大肌注射会更能保障肌内注射的效果;臀大肌注射点注射针头长度,男性32.3 mm、女性48.0 mm,臀中肌注射点注射针头长度,男性40.2 mm、女性49.7 cm为宜.
作者:胡佳佩;周玲;章晓露;李卉;陈冬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7例(40条患肢)糖尿病足患者行介入治疗,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升高.9例足部溃疡或坏疽患者,7例溃疡面愈合良好,2例溃疡面减小.2例坏疽患者仅行足趾截肢术.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截肢平面.围术期消除患者消极心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和防范出血是巩固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方睿;牟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查房中运用概念图对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40名儿科护士按病区分为传统查房组(20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查房;概念图查房组(20名)运用概念图进行护理查房.两组均每个月查房1次,持续12个月.采用评判性思维测评量表(CTDI-CV)测量干预前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实施前两组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各特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概念图查房组除寻找真相和认知成熟度外,其他特质和总分较传统查房组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在护理查房中运用概念图,可开放思想,增强临床护士的求知欲和分析能力及系统化能力,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姜玉娥;谢春华;陈蔚萱;郭平仙;周艳琼 刊期: 2013年第13期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质量,保障人工气道管理安全,从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的湿化类型、湿化方式、湿化液选择、湿化温度、湿化效果与判断等方面综述机械通气呼吸湿化器湿化的研究现状.提出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度主要靠呼吸湿化器的主动湿化来达到佳湿化,需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效果与佳温度及湿度监测的研究.
作者:蓝惠兰;邓旭萍;陈瀚熙;陈丽芳;张秀浓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多元化的以形成性考核评价为依据的护理专业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51名本科护理学生社会医学课程中试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采取多样化形式,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结果 学生对社会医学课程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达90.7%,认为“该课程教学活动符合教学大纲”很好和较好的学生有92.7%;学生认为该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 以形成性考核方式为依据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卓晟珺;付伟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