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英
目的 了解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符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相关护理人力资源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目前广东省及全国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11年广东省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84%;每千户籍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2.12人;医护比为1∶1.01;整体结构以女性、34岁以下、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居多.结论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正逐年好转,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医护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现状,有待进一步调整.
作者:张容;黄惠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的现状,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莱斯特郡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对城乡社区的120名老年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患者近1个月内发生过尿失禁占65.83%,夜尿≥3次者占46.67%,74.17%患者对伴随尿失禁症状度过余生表示“非常不满意”.结论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较严重,其生活体验和获得的支持体验不理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以积极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夏妙娟;胡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李平;刘淑娟;冯凤;包月;许凤秀;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3C方案监测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于入院第6天开始空腹血糖逐渐控制在6.5~8.6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2.8 mmol/L;尿酮均转阴;住院15~25 d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4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3.7 mmol/L,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现象.结论 3C方案可安全用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杨丽芳;熊翠;万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模式.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整合专科护士与学组骨干力量,形成以护士长带头的循证护理小组,负责科室临床带教、科研创新工作及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后,护理带教满意度由82.5%提高至92.4%;住院满意度由90.34%提高至98.75%;科室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由2篇增加到9篇;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可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品质.
作者:张俊红;邹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药物应用护理经验.方法 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中遵医嘱运用镇痛、抗凝、激发试验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镇痛;肝素抗凝过程中无出血,1例导管顶端有血栓形成,加大肝素用量后完成消融;3例发生异常迷走神经反射,立即停止异丙肾上腺素输入,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三磷酸腺苷注射中所有患者都有一过性胸闷,3例患者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经紧急起搏后转危为安.结论 护士需掌握药物剂量、方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准确用药,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李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层次、特征及属性,探讨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策略.方法 对499名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在循证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实施信念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48、2.76、1.87、1.59、2.55.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被调查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n=90)护士中,较高年资、较高学历及较高职称者占相对较大比例;Ⅱ类(n=152)以低年资、低职称、较高学历为主;Ⅲ类(n=194)以低年资、低学历及低职称为主;Ⅳ类(n=63)以高年资、高学历及高职称为主.结论 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态度积极、信心充足,但知识、技能欠缺,行为频率低.4类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7例(55处)老年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28处)和对照组23例(27处).两组均按照压疮常规的创面处理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碘伏纱布换药,观察组用自制的双樟膏治疗压疮,均换药1~2次/d.连续换药7d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优于传统的碘伏治疗,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梅君;汪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手足口病房的401名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分析隐性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率63.6%;手卫生的知识与行为,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是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较高,需通过提高其手卫生的知识及行为,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减少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娟;彭兰兰;孙素景;朱红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CV)、中文版国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结果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评分为67.26±2.21,适应性评分为58.34±2.18;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的患者,除环境领域外,其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的患者(均P<0.01).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在治疗及护理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注重患者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及其适应性的高低,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家庭支持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艳;汤红玲;傅碧玲;杨云智;朱赛香;张友惠;曾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阐述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预防和治疗策略,进一步评价现有的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预防与治疗策略的效果,为护理同仁提供参考.
作者:顾艳荭;胡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校2009级、2010级在校护理本科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微格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取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反示教—教师点评的方法,微格教学组采取教师示教—观看技能操作录像—学生练习—反示教录像—观看反示教录像—师生点评的方法.结果 微格教学组5o%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技能非常好,66.67%学生对微格教学法表示满意,73.53%学生认为微格教学能够提高自身成就感.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较,微格教学组皮肤黏膜淋巴结评估、头面部评估、心脏评估、运动神经系统评估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微格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师授课技能,增强学生自我表现意识、锻炼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显著提高部分考核模块技能考试成绩.
作者:袁红霞;刘涛;周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问卷,对国内28所高校在读的512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与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行为得分分别为2.48±0.68、3.80±0.35、2.65±0.50、2.25±0.71,技能、培养方向、年龄、知识是循证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的态度,但循证护理行为较少.高等院校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相关的循证护理教育,重视循证护理技能的培养,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作者:傅亮;胡雁;邢唯杰;董翠珍;叶晶;孙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对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输液港底座与导管系统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警示,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判断、运送时的正确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2例患者均正确处置并重新置入导管完成后续化疗.
作者:郭柳芳;莫绮珊;郭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自制嵌插式约束手套对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防范作用.方法 将ICU留置静脉留置针、尿管、胃管、引流管等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使用腕部约束带,观察组使用棉布、有机玻璃等制作的嵌插式约束手套.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嵌插式约束手套具有便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防旋转、防抓握、便于拆卸清洗的优点,可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方丽;李国春;曾倩倩;张玲;曾秀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沈瑞芳;鲁丛林;王春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意愿及动机,为开展护理人员志愿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通过整群抽样法对158名在职护理人员的志愿服务认知、意愿及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志愿服务的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和意愿程度高于未参加人员(P<0.05,P<0.01),其志愿服务动机中的社会动机得分高于未参加人员(均P<0.01).结论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意愿和社会动机,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崔雯;赵慧玲;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未规范、非有效服用率显著下降,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降至6.0%,未按规定剂量服用降至4.0%,均达到目标值.漏服降至2.3%,尚未达到目标值(2.0%),除服用过期药物外,其他各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杨柳;程丹丹;徐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作者:李红梅;刘爱珠;毛燕君;曹军;缪英霞;胡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例,5例经用药治疗及对症护理后,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自动出院1例.结论 严密观察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可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斌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