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程丹丹;徐丽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作者:李红梅;刘爱珠;毛燕君;曹军;缪英霞;胡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两种教学方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予文献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初检文献139篇,经筛选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4篇.异质性检验x2 =5.71,P=0.13,I2=4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Z=22.23,P<0.01.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纳入分析的研究风险偏倚较高,有必要开展更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该结论.
作者:单亚维;苏春香;郝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患者输液多依靠护理人员的巡视和患者家属的观察来完成换液,既增加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难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又给患者家属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再者,若家属缺乏护理常识或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容易发生意外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输液报警器在临床开始应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重力原理和光电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但据临床反映,重力原理的误报率较高,光电原理的易受光线影响且价格昂贵[1-3].为了解决误报率、价格、光线影响等问题,我们在现有输液报警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了基于电磁场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昕;吴桐;陈燕雅;金昌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层次、特征及属性,探讨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策略.方法 对499名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在循证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实施信念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48、2.76、1.87、1.59、2.55.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被调查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n=90)护士中,较高年资、较高学历及较高职称者占相对较大比例;Ⅱ类(n=152)以低年资、低职称、较高学历为主;Ⅲ类(n=194)以低年资、低学历及低职称为主;Ⅳ类(n=63)以高年资、高学历及高职称为主.结论 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态度积极、信心充足,但知识、技能欠缺,行为频率低.4类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李平;刘淑娟;冯凤;包月;许凤秀;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 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 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 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作者:刘从秀;吴雪兰;吴丽娟;丁玲玲;王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7例(55处)老年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28处)和对照组23例(27处).两组均按照压疮常规的创面处理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碘伏纱布换药,观察组用自制的双樟膏治疗压疮,均换药1~2次/d.连续换药7d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优于传统的碘伏治疗,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梅君;汪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符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相关护理人力资源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目前广东省及全国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11年广东省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84%;每千户籍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2.12人;医护比为1∶1.01;整体结构以女性、34岁以下、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居多.结论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正逐年好转,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医护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现状,有待进一步调整.
作者:张容;黄惠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的现状,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莱斯特郡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对城乡社区的120名老年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患者近1个月内发生过尿失禁占65.83%,夜尿≥3次者占46.67%,74.17%患者对伴随尿失禁症状度过余生表示“非常不满意”.结论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较严重,其生活体验和获得的支持体验不理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以积极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夏妙娟;胡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行多层螺旋CT (MSCT)扫描的佳对比剂注射流速,以提高MSCT扫描图像质量.方法 将8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均行MSCT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分别设为0.3、0.5、0.7、0.9 mL/s.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并记录每组患儿血管峰值压力.结果 0.3、0.5、0.7、0.9 mL/s组注射时分别有0例、1例、5例、9例患儿血管存在渗漏风险,其中0.9 mL/s组有2例出现对比剂外渗,四组血管渗漏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 mL/s组显著差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他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随着注射流速的增加,图像质量逐步提高,但血管安全性逐步降低,临床上可根据新生儿体质量、血管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许敬;王芳;姚红莉;廖丽娅;王玲;郑楠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沈瑞芳;鲁丛林;王春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除感觉异常外)及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循证护理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吕志玲;徐慧高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问卷,对国内28所高校在读的512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与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行为得分分别为2.48±0.68、3.80±0.35、2.65±0.50、2.25±0.71,技能、培养方向、年龄、知识是循证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的态度,但循证护理行为较少.高等院校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相关的循证护理教育,重视循证护理技能的培养,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作者:傅亮;胡雁;邢唯杰;董翠珍;叶晶;孙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3C方案监测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于入院第6天开始空腹血糖逐渐控制在6.5~8.6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2.8 mmol/L;尿酮均转阴;住院15~25 d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4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3.7 mmol/L,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现象.结论 3C方案可安全用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杨丽芳;熊翠;万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 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 h的颜色、澄明度、微粒数、pH值及吸光度.结果 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不溶性微粒未发生大幅度改变,吸光度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后溶液在4h内基本稳定,其中1~2 h配伍使用为稳定.建议中药注射剂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输注,以提高输液安全性.
作者:林玲;万长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测评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性调节和身体意象量表(Sexual Adjustment and Body Image,SABIS)的信效度.方法 运用中文版SABIS对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30例患者于2周后重测.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SABIS中性调节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73,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1.79%;身体意象的Cronbach'sa系数0.70,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1.37%.结论 中文版SABI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临床中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性调节与身体意象评估.
作者:张萍;陈菲菲;连晓杰;丁淑红;赵忠红;林兴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阐述了基于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理念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提出将循证护理与仿真模拟学习融合能使学生有效地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评判性地评鉴所获得的信息,并在模拟情境中运用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准备、情境澄清、确立问题、文献检索与评鉴、护理评估、护理计划与实施、学习反思与知识整合.直接观察法、小组焦点讨论及个人或小组访谈法等都可作为教学评价方法.
作者:袁浩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核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护理工作内容与护理时数为评估系统,对临床护理的护理绩效奖金进行改革.病房护理绩效奖金=护理费+护理治疗费+(床日总量+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护理时数-基本工资-可控成本×0.5-折旧×0.1.以胸外科、血液科为例,比较改革前后奖金增幅情况.结果 改革后胸外科护理人员个人奖金增加32.1%,血液科增加26.1%.结论 改革后各护理单元人均奖金有不同程序的增幅.护理人员绩效改革体现了各护理单元的劳动强度、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实现按岗位、按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分配,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吴剑;环晓锋;吴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胃镜检查或胃镜下手术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在实施此项操作时,患者会有大量的分泌物从嘴角流出,通常嘱患者自己用手托住一次性治疗碗将其接住,但一次性治疗碗与面部接触不良,稍有不慎,分泌物就会污染患者衣物及诊断床,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且在实施无痛胃镜时,患者处于睡眠状态,需医务人员负责分泌物的收集工作.为方便操作,笔者设计制作口腔分泌物收集装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霞;何生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手足口病房的401名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分析隐性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率63.6%;手卫生的知识与行为,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是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较高,需通过提高其手卫生的知识及行为,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减少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娟;彭兰兰;孙素景;朱红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