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娟;彭兰兰;孙素景;朱红光

关键词:医护人员, 手足口病, 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手足口病房的401名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分析隐性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率63.6%;手卫生的知识与行为,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是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较高,需通过提高其手卫生的知识及行为,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减少隐性感染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层次、特征及属性,探讨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策略.方法 对499名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在循证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实施信念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48、2.76、1.87、1.59、2.55.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被调查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n=90)护士中,较高年资、较高学历及较高职称者占相对较大比例;Ⅱ类(n=152)以低年资、低职称、较高学历为主;Ⅲ类(n=194)以低年资、低学历及低职称为主;Ⅳ类(n=63)以高年资、高学历及高职称为主.结论 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态度积极、信心充足,但知识、技能欠缺,行为频率低.4类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确定胃管置入位置困难患者的综合判断措施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 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 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 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作者:刘从秀;吴雪兰;吴丽娟;丁玲玲;王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 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 h的颜色、澄明度、微粒数、pH值及吸光度.结果 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不溶性微粒未发生大幅度改变,吸光度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后溶液在4h内基本稳定,其中1~2 h配伍使用为稳定.建议中药注射剂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输注,以提高输液安全性.

    作者:林玲;万长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PICC置管所致并发症比较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作者:李红梅;刘爱珠;毛燕君;曹军;缪英霞;胡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核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护理工作内容与护理时数为评估系统,对临床护理的护理绩效奖金进行改革.病房护理绩效奖金=护理费+护理治疗费+(床日总量+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护理时数-基本工资-可控成本×0.5-折旧×0.1.以胸外科、血液科为例,比较改革前后奖金增幅情况.结果 改革后胸外科护理人员个人奖金增加32.1%,血液科增加26.1%.结论 改革后各护理单元人均奖金有不同程序的增幅.护理人员绩效改革体现了各护理单元的劳动强度、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实现按岗位、按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分配,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吴剑;环晓锋;吴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留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是儿科,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应用于患儿输液中,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留置针易受身体及衣服的摩擦而带出,给临床固定带来困难,增加患儿的痛苦.针对此情况,我科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湘;夏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7例(55处)老年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28处)和对照组23例(27处).两组均按照压疮常规的创面处理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碘伏纱布换药,观察组用自制的双樟膏治疗压疮,均换药1~2次/d.连续换药7d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优于传统的碘伏治疗,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梅君;汪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

    目的 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沈瑞芳;鲁丛林;王春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会智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对社会智能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社会智能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探讨社会智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提高临床护士社会智能的方法.

    作者:周利容;万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型电磁输液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临床患者输液多依靠护理人员的巡视和患者家属的观察来完成换液,既增加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难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又给患者家属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再者,若家属缺乏护理常识或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容易发生意外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输液报警器在临床开始应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重力原理和光电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但据临床反映,重力原理的误报率较高,光电原理的易受光线影响且价格昂贵[1-3].为了解决误报率、价格、光线影响等问题,我们在现有输液报警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了基于电磁场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昕;吴桐;陈燕雅;金昌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日本乳癌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及启示

    在介绍日本专科护士分类及培养制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日本乳癌护理认定护士的产生背景和经过、具体的教育课程内容、认定方法及其职能等,以期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郭晓东;栗英;李从红;张平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的药物监护

    目的 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药物应用护理经验.方法 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中遵医嘱运用镇痛、抗凝、激发试验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镇痛;肝素抗凝过程中无出血,1例导管顶端有血栓形成,加大肝素用量后完成消融;3例发生异常迷走神经反射,立即停止异丙肾上腺素输入,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三磷酸腺苷注射中所有患者都有一过性胸闷,3例患者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经紧急起搏后转危为安.结论 护士需掌握药物剂量、方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准确用药,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李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的现状,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莱斯特郡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对城乡社区的120名老年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患者近1个月内发生过尿失禁占65.83%,夜尿≥3次者占46.67%,74.17%患者对伴随尿失禁症状度过余生表示“非常不满意”.结论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较严重,其生活体验和获得的支持体验不理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以积极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夏妙娟;胡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例,5例经用药治疗及对症护理后,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自动出院1例.结论 严密观察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可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斌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问卷,对国内28所高校在读的512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与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行为得分分别为2.48±0.68、3.80±0.35、2.65±0.50、2.25±0.71,技能、培养方向、年龄、知识是循证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的态度,但循证护理行为较少.高等院校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相关的循证护理教育,重视循证护理技能的培养,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作者:傅亮;胡雁;邢唯杰;董翠珍;叶晶;孙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教学法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两种教学方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予文献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初检文献139篇,经筛选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4篇.异质性检验x2 =5.71,P=0.13,I2=4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Z=22.23,P<0.01.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纳入分析的研究风险偏倚较高,有必要开展更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该结论.

    作者:单亚维;苏春香;郝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其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erth希望量表、自尊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2例住院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2.57±4.72)分,处于中等水平;自尊得分(29.49±3.26)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55.76±8.34)分;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与自尊呈正相关(r=0.314,P<0.01),与领悟家庭内支持(r=0.293,P<0.01)、领悟家庭外支持(r=0.213,P<0.05)呈正相关.结论 医务人员对患者希望进行干预时应将希望水平、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有机结合,重视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的影响,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洪世茹;穆素红;李永春;夏明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

    1例儿童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M4)化疗结束后2周并发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予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监测,患儿病情好转,成功避免手术治疗.提出对此类患儿须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鉴别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积极控制患儿病情,以避免外科手术,确保后续化疗的顺利开展.

    作者:黄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志愿服务认知和参与动机调查

    目的 了解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意愿及动机,为开展护理人员志愿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通过整群抽样法对158名在职护理人员的志愿服务认知、意愿及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志愿服务的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和意愿程度高于未参加人员(P<0.05,P<0.01),其志愿服务动机中的社会动机得分高于未参加人员(均P<0.01).结论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意愿和社会动机,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崔雯;赵慧玲;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害怕跌倒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害怕跌倒不仅发生率高,而且会对老年人的躯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国内有关害怕跌倒的研究较少,且应用的测量工具较为单一.笔者对国内外害怕跌倒的主要测评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作者:李莺;程云;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