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3年15期文献
  •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CV)、中文版国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结果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评分为67.26±2.21,适应性评分为58.34±2.18;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的患者,除环境领域外,其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的患者(均P<0.01).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在治疗及护理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注重患者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及其适应性的高低,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家庭支持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艳;汤红玲;傅碧玲;杨云智;朱赛香;张友惠;曾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致敏肾移植受者血浆分离吸附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浆分离吸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血浆分离吸附疗法,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吸附治疗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选择血管通路、治疗参数及时间,观察静脉压变化,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8例患者分别经1~8次血浆分离吸附治疗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强度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分离吸附疗法是治疗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排斥发生率,为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雷志影;黄权卫;王芳芳;李壮江;熊妮;陈宝玉;孙煦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

    1例儿童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M4)化疗结束后2周并发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予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成分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监测,患儿病情好转,成功避免手术治疗.提出对此类患儿须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鉴别粒细胞缺乏性小肠结肠炎,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积极控制患儿病情,以避免外科手术,确保后续化疗的顺利开展.

    作者:黄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性调节和身体意象量表的评价

    目的 测评中文版乳腺癌患者性调节和身体意象量表(Sexual Adjustment and Body Image,SABIS)的信效度.方法 运用中文版SABIS对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30例患者于2周后重测.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SABIS中性调节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73,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1.79%;身体意象的Cronbach'sa系数0.70,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1.37%.结论 中文版SABI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临床中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性调节与身体意象评估.

    作者:张萍;陈菲菲;连晓杰;丁淑红;赵忠红;林兴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例,5例经用药治疗及对症护理后,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自动出院1例.结论 严密观察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可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斌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有氧运动联合耳穴指压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耳穴贴压对卵巢癌化疗间隙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出现癌因性疲乏的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30 d的耳穴贴压及有氧运动干预.应用简短疲乏评估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30 d后,观察组疲乏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卵巢癌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琼;刘向阳;涂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对比剂不同注射流速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MSCT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行多层螺旋CT (MSCT)扫描的佳对比剂注射流速,以提高MSCT扫描图像质量.方法 将8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均行MSCT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分别设为0.3、0.5、0.7、0.9 mL/s.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并记录每组患儿血管峰值压力.结果 0.3、0.5、0.7、0.9 mL/s组注射时分别有0例、1例、5例、9例患儿血管存在渗漏风险,其中0.9 mL/s组有2例出现对比剂外渗,四组血管渗漏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 mL/s组显著差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他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随着注射流速的增加,图像质量逐步提高,但血管安全性逐步降低,临床上可根据新生儿体质量、血管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许敬;王芳;姚红莉;廖丽娅;王玲;郑楠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与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其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erth希望量表、自尊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2例住院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2.57±4.72)分,处于中等水平;自尊得分(29.49±3.26)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55.76±8.34)分;肺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与自尊呈正相关(r=0.314,P<0.01),与领悟家庭内支持(r=0.293,P<0.01)、领悟家庭外支持(r=0.213,P<0.05)呈正相关.结论 医务人员对患者希望进行干预时应将希望水平、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有机结合,重视自尊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的影响,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洪世茹;穆素红;李永春;夏明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病房爱心学校白血病患儿的人文关怀需求评估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需求评估在白血病患儿爱心学校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入院初期、住院治疗期、出院期采用人文关怀需求评估表对患儿实施持续动态评估,了解患儿的学习需求并满足其需求.结果 患儿参与爱心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家长对病房爱心学校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通过对患儿的持续动态评估,责任护士及志愿者能更直观地了解患儿的需求,降低其盲目性,也使得患儿能更主动学习,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作者:吴丽芬;刘恋;何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8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血脂高低分为高血脂组(39例)和血脂正常组(4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总分、回忆力、记忆力得分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与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对HDL水平偏低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望预防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延缓发生时间.

    作者:刘炜;陈芳;石宏伟;裴大军;孙箫音;梁景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3C方案用于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3C方案监测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于入院第6天开始空腹血糖逐渐控制在6.5~8.6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2.8 mmol/L;尿酮均转阴;住院15~25 d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4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3.7 mmol/L,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现象.结论 3C方案可安全用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杨丽芳;熊翠;万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失依从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对1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失依从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发生157例,占87.2%.年龄、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及种类、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与失依从行为的发生有关;认知、态度、生活管理、费用与不良反应是患者认为发生失依从行为的主要原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发生率高,且影响因素为多方面,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失依从行为的发生,良好控制血糖.

    作者:杨韵歆;李星梅;关琴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的药物监护

    目的 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术中药物应用护理经验.方法 3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中遵医嘱运用镇痛、抗凝、激发试验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镇痛;肝素抗凝过程中无出血,1例导管顶端有血栓形成,加大肝素用量后完成消融;3例发生异常迷走神经反射,立即停止异丙肾上腺素输入,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三磷酸腺苷注射中所有患者都有一过性胸闷,3例患者出现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经紧急起搏后转危为安.结论 护士需掌握药物剂量、方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准确用药,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李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感染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感染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PICC感染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感染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再开展活动.结果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tCC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较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PICC感染,提高导管的使用效率.

    作者:刘波;于谨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志愿服务认知和参与动机调查

    目的 了解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意愿及动机,为开展护理人员志愿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通过整群抽样法对158名在职护理人员的志愿服务认知、意愿及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志愿服务的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和意愿程度高于未参加人员(P<0.05,P<0.01),其志愿服务动机中的社会动机得分高于未参加人员(均P<0.01).结论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意愿和社会动机,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崔雯;赵慧玲;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选题方案,对临床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未规范、非有效服用率显著下降,其中服药间隔时间不符降至6.0%,未按规定剂量服用降至4.0%,均达到目标值.漏服降至2.3%,尚未达到目标值(2.0%),除服用过期药物外,其他各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应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

    作者:杨柳;程丹丹;徐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李平;刘淑娟;冯凤;包月;许凤秀;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符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相关护理人力资源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目前广东省及全国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11年广东省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84%;每千户籍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2.12人;医护比为1∶1.01;整体结构以女性、34岁以下、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居多.结论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正逐年好转,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医护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现状,有待进一步调整.

    作者:张容;黄惠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名为“诚爱圈”的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寻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实施“诚爱圈”活动后,急危重症科静脉输液患者穿刺失败、药物外渗、导管堵塞及静脉炎发生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

    作者:徐琼辉;张翠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核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护理工作内容与护理时数为评估系统,对临床护理的护理绩效奖金进行改革.病房护理绩效奖金=护理费+护理治疗费+(床日总量+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护理时数-基本工资-可控成本×0.5-折旧×0.1.以胸外科、血液科为例,比较改革前后奖金增幅情况.结果 改革后胸外科护理人员个人奖金增加32.1%,血液科增加26.1%.结论 改革后各护理单元人均奖金有不同程序的增幅.护理人员绩效改革体现了各护理单元的劳动强度、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实现按岗位、按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分配,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吴剑;环晓锋;吴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型电磁输液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临床患者输液多依靠护理人员的巡视和患者家属的观察来完成换液,既增加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难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又给患者家属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再者,若家属缺乏护理常识或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容易发生意外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输液报警器在临床开始应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重力原理和光电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但据临床反映,重力原理的误报率较高,光电原理的易受光线影响且价格昂贵[1-3].为了解决误报率、价格、光线影响等问题,我们在现有输液报警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了基于电磁场原理的输液报警器,介绍如下.

    作者:张春昕;吴桐;陈燕雅;金昌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患者口腔分泌物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胃镜检查或胃镜下手术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在实施此项操作时,患者会有大量的分泌物从嘴角流出,通常嘱患者自己用手托住一次性治疗碗将其接住,但一次性治疗碗与面部接触不良,稍有不慎,分泌物就会污染患者衣物及诊断床,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且在实施无痛胃镜时,患者处于睡眠状态,需医务人员负责分泌物的收集工作.为方便操作,笔者设计制作口腔分泌物收集装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霞;何生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留置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是儿科,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应用于患儿输液中,能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留置针易受身体及衣服的摩擦而带出,给临床固定带来困难,增加患儿的痛苦.针对此情况,我科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湘;夏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观察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以指导临床药物护理.方法 分别检测红花黄色素、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配伍后0~4 h的颜色、澄明度、微粒数、pH值及吸光度.结果 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在正常范围内略有变化,不溶性微粒未发生大幅度改变,吸光度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后溶液在4h内基本稳定,其中1~2 h配伍使用为稳定.建议中药注射剂配伍静置一段时间后输注,以提高输液安全性.

    作者:林玲;万长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确定胃管置入位置困难患者的综合判断措施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 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 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 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作者:刘从秀;吴雪兰;吴丽娟;丁玲玲;王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7例(55处)老年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28处)和对照组23例(27处).两组均按照压疮常规的创面处理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碘伏纱布换药,观察组用自制的双樟膏治疗压疮,均换药1~2次/d.连续换药7d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自制双樟膏治疗老年患者压疮优于传统的碘伏治疗,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梅君;汪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应用嵌插式约束手套防范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目的 探讨自制嵌插式约束手套对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防范作用.方法 将ICU留置静脉留置针、尿管、胃管、引流管等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使用腕部约束带,观察组使用棉布、有机玻璃等制作的嵌插式约束手套.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嵌插式约束手套具有便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防旋转、防抓握、便于拆卸清洗的优点,可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方丽;李国春;曾倩倩;张玲;曾秀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2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脱管的原因分析与警示

    对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输液港底座与导管系统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警示,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判断、运送时的正确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2例患者均正确处置并重新置入导管完成后续化疗.

    作者:郭柳芳;莫绮珊;郭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PICC置管所致并发症比较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 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作者:李红梅;刘爱珠;毛燕君;曹军;缪英霞;胡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7名护理本科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29人)及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观察组28人)进行教学,观察组教学步骤包括精选实际案例、创设典型情境,设置高仿真模拟人各项参数,精心组织实施等.课程结束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教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以上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各项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 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提示需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学员特点等优选教学方法,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吴菁;沈洁;崔静;刘霖;李芳芳;叶旭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我校2009级、2010级在校护理本科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微格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取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反示教—教师点评的方法,微格教学组采取教师示教—观看技能操作录像—学生练习—反示教录像—观看反示教录像—师生点评的方法.结果 微格教学组5o%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技能非常好,66.67%学生对微格教学法表示满意,73.53%学生认为微格教学能够提高自身成就感.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较,微格教学组皮肤黏膜淋巴结评估、头面部评估、心脏评估、运动神经系统评估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微格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师授课技能,增强学生自我表现意识、锻炼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显著提高部分考核模块技能考试成绩.

    作者:袁红霞;刘涛;周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会智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对社会智能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社会智能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探讨社会智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提高临床护士社会智能的方法.

    作者:周利容;万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肺动脉高压护理的研究进展

    对肺动脉高压护理干预的意义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提出护理干预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陆一骏;史苏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害怕跌倒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害怕跌倒不仅发生率高,而且会对老年人的躯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国内有关害怕跌倒的研究较少,且应用的测量工具较为单一.笔者对国内外害怕跌倒的主要测评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作者:李莺;程云;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阐述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预防和治疗策略,进一步评价现有的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预防与治疗策略的效果,为护理同仁提供参考.

    作者:顾艳荭;胡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

    目的 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沈瑞芳;鲁丛林;王春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体验的现状,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莱斯特郡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对城乡社区的120名老年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患者近1个月内发生过尿失禁占65.83%,夜尿≥3次者占46.67%,74.17%患者对伴随尿失禁症状度过余生表示“非常不满意”.结论 社区老年患者尿失禁症状较严重,其生活体验和获得的支持体验不理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提供社会支持系统,以积极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丽娜;谢建飞;丁四清;夏妙娟;胡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手足口病房的401名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分析隐性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率63.6%;手卫生的知识与行为,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是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较高,需通过提高其手卫生的知识及行为,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减少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娟;彭兰兰;孙素景;朱红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日本乳癌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及启示

    在介绍日本专科护士分类及培养制度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日本乳癌护理认定护士的产生背景和经过、具体的教育课程内容、认定方法及其职能等,以期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郭晓东;栗英;李从红;张平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理念指导下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

    阐述了基于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理念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提出将循证护理与仿真模拟学习融合能使学生有效地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评判性地评鉴所获得的信息,并在模拟情境中运用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准备、情境澄清、确立问题、文献检索与评鉴、护理评估、护理计划与实施、学习反思与知识整合.直接观察法、小组焦点讨论及个人或小组访谈法等都可作为教学评价方法.

    作者:袁浩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除感觉异常外)及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循证护理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吕志玲;徐慧高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教学法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两种教学方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予文献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初检文献139篇,经筛选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4篇.异质性检验x2 =5.71,P=0.13,I2=4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Z=22.23,P<0.01.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纳入分析的研究风险偏倚较高,有必要开展更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该结论.

    作者:单亚维;苏春香;郝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模式.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整合专科护士与学组骨干力量,形成以护士长带头的循证护理小组,负责科室临床带教、科研创新工作及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后,护理带教满意度由82.5%提高至92.4%;住院满意度由90.34%提高至98.75%;科室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由2篇增加到9篇;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可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品质.

    作者:张俊红;邹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循证护理问卷,对国内28所高校在读的512名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与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态度、技能、行为得分分别为2.48±0.68、3.80±0.35、2.65±0.50、2.25±0.71,技能、培养方向、年龄、知识是循证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循证护理知识及技能处于中等水平,对循证护理持积极的态度,但循证护理行为较少.高等院校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相关的循证护理教育,重视循证护理技能的培养,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作者:傅亮;胡雁;邢唯杰;董翠珍;叶晶;孙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层次、特征及属性,探讨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策略.方法 对499名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在循证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实施信念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48、2.76、1.87、1.59、2.55.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被调查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n=90)护士中,较高年资、较高学历及较高职称者占相对较大比例;Ⅱ类(n=152)以低年资、低职称、较高学历为主;Ⅲ类(n=194)以低年资、低学历及低职称为主;Ⅳ类(n=63)以高年资、高学历及高职称为主.结论 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态度积极、信心充足,但知识、技能欠缺,行为频率低.4类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