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辉;张翠云
目的 探讨自制嵌插式约束手套对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防范作用.方法 将ICU留置静脉留置针、尿管、胃管、引流管等4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使用腕部约束带,观察组使用棉布、有机玻璃等制作的嵌插式约束手套.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嵌插式约束手套具有便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防旋转、防抓握、便于拆卸清洗的优点,可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作者:方丽;李国春;曾倩倩;张玲;曾秀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意愿及动机,为开展护理人员志愿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通过整群抽样法对158名在职护理人员的志愿服务认知、意愿及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加志愿服务的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认知得分和意愿程度高于未参加人员(P<0.05,P<0.01),其志愿服务动机中的社会动机得分高于未参加人员(均P<0.01).结论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在职护理人员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意愿和社会动机,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崔雯;赵慧玲;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浆分离吸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血浆分离吸附疗法,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吸附治疗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选择血管通路、治疗参数及时间,观察静脉压变化,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8例患者分别经1~8次血浆分离吸附治疗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强度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分离吸附疗法是治疗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排斥发生率,为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雷志影;黄权卫;王芳芳;李壮江;熊妮;陈宝玉;孙煦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口腔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除感觉异常外)及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循证护理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吕志玲;徐慧高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对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输液港底座与导管系统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警示,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判断、运送时的正确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2例患者均正确处置并重新置入导管完成后续化疗.
作者:郭柳芳;莫绮珊;郭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的预见性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尼莫同扩张血管,腰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三高疗法,同时有效地运用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相关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48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例,5例经用药治疗及对症护理后,意识障碍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自动出院1例.结论 严密观察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护理,可防止脑血管痉挛发生,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斌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李平;刘淑娟;冯凤;包月;许凤秀;张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CV)、中文版国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结果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评分为67.26±2.21,适应性评分为58.34±2.18;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的患者,除环境领域外,其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的患者(均P<0.01).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家庭亲密度高、适应性好;在治疗及护理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注重患者对家庭亲密度的感受及其适应性的高低,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家庭支持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艳;汤红玲;傅碧玲;杨云智;朱赛香;张友惠;曾庆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核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护理工作内容与护理时数为评估系统,对临床护理的护理绩效奖金进行改革.病房护理绩效奖金=护理费+护理治疗费+(床日总量+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护理时数-基本工资-可控成本×0.5-折旧×0.1.以胸外科、血液科为例,比较改革前后奖金增幅情况.结果 改革后胸外科护理人员个人奖金增加32.1%,血液科增加26.1%.结论 改革后各护理单元人均奖金有不同程序的增幅.护理人员绩效改革体现了各护理单元的劳动强度、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实现按岗位、按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分配,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吴剑;环晓锋;吴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房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对手足口病房的401名医护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分析隐性感染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隐性感染率63.6%;手卫生的知识与行为,半年内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是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发生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房中医护人员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较高,需通过提高其手卫生的知识及行为,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减少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娟;彭兰兰;孙素景;朱红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两种教学方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予文献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初检文献139篇,经筛选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4篇.异质性检验x2 =5.71,P=0.13,I2=4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Z=22.23,P<0.01.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法在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但因纳入分析的研究风险偏倚较高,有必要开展更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该结论.
作者:单亚维;苏春香;郝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阐述了基于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理念的仿真模拟学习过程与评价方法.提出将循证护理与仿真模拟学习融合能使学生有效地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评判性地评鉴所获得的信息,并在模拟情境中运用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准备、情境澄清、确立问题、文献检索与评鉴、护理评估、护理计划与实施、学习反思与知识整合.直接观察法、小组焦点讨论及个人或小组访谈法等都可作为教学评价方法.
作者:袁浩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联合耳穴贴压对卵巢癌化疗间隙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出现癌因性疲乏的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出院护理指导,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30 d的耳穴贴压及有氧运动干预.应用简短疲乏评估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30 d后,观察组疲乏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卵巢癌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琼;刘向阳;涂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符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的相关护理人力资源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目前广东省及全国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2011年广东省护士人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7.84%;每千户籍人口占有注册护士人数为2.12人;医护比为1∶1.01;整体结构以女性、34岁以下、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居多.结论 广东省卫生机构护理人力资源正逐年好转,但仍存在数量不足,医护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现状,有待进一步调整.
作者:张容;黄惠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对1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的失依从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发生157例,占87.2%.年龄、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及种类、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与失依从行为的发生有关;认知、态度、生活管理、费用与不良反应是患者认为发生失依从行为的主要原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失依从行为发生率高,且影响因素为多方面,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失依从行为的发生,良好控制血糖.
作者:杨韵歆;李星梅;关琴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对肺动脉高压护理干预的意义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提出护理干预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陆一骏;史苏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层次、特征及属性,探讨针对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策略.方法 对499名临床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在循证知识、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实施信念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1.48、2.76、1.87、1.59、2.55.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被调查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n=90)护士中,较高年资、较高学历及较高职称者占相对较大比例;Ⅱ类(n=152)以低年资、低职称、较高学历为主;Ⅲ类(n=194)以低年资、低学历及低职称为主;Ⅳ类(n=63)以高年资、高学历及高职称为主.结论 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态度积极、信心充足,但知识、技能欠缺,行为频率低.4类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各不相同.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及指导,提高护士的循证实践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曾铁英;赵梅珍;毛秋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名为“诚爱圈”的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寻找原因,设立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实施“诚爱圈”活动后,急危重症科静脉输液患者穿刺失败、药物外渗、导管堵塞及静脉炎发生率较开展活动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
作者:徐琼辉;张翠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7名护理本科学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29人)及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观察组28人)进行教学,观察组教学步骤包括精选实际案例、创设典型情境,设置高仿真模拟人各项参数,精心组织实施等.课程结束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教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以上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各项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 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提示需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学员特点等优选教学方法,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吴菁;沈洁;崔静;刘霖;李芳芳;叶旭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作者:沈瑞芳;鲁丛林;王春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