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送管法的改进

张春伟;陈燕;伍成霞;陈波涛;李桃梅

关键词:安全型留置针, 静脉穿刺, 送管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送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08例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边退针芯边送管法穿刺416例次;观察组根据患者血管等级采用改进方法送管穿刺384例次.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结合临床探索出的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改进方法送管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布卡因凝胶润滑双氯芬酸钠栓纳肛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减轻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方法 将130例肛肠疾病患者按手术顺序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次排便后坐浴.坐浴毕对照组将双氯芬酸钠栓50 mg直接纳肛,观察组将双氯芬酸钠栓涂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后纳肛.比较两组第1次排便坐浴后肛门给药疼痛程度及肛门坠迫感.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及肛门坠迫感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润滑双氯芬酸钠栓纳肛,可有效减轻患者用药疼痛及肛门坠迫感.

    作者:王传英;李莉;王兰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台湾慈济综合医院人文建设见闻和启示

    从人文环境、人性化护理服务、照护文化、人文教育4个方面介绍了台湾慈济医院的人文建设.提出我国医疗机构应重塑人文典范、营造人文氛围、重视人文教育、探索志工的服务模式,以重建医学人文精神.

    作者:韩秋英;张锦辉;林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治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7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灌洗治疗,护理要点为控制灌洗液量,做好体位和皮肤护理、管道堵塞处理,预防管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膝关节僵硬等.结果 76例均未发生管道脱落,手术切口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拆线,1个月内灌洗及引流口闭合;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灌洗过程中注重护理要点,有利于灌洗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康复.

    作者:裴秋艳;杨佐明;郑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送管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送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08例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边退针芯边送管法穿刺416例次;观察组根据患者血管等级采用改进方法送管穿刺384例次.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结合临床探索出的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改进方法送管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春伟;陈燕;伍成霞;陈波涛;李桃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目的 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性.方法 改革科室三级质控小组工作,运用品质管理方法,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短时配药护士的质量控制手段.比较实施前(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及实施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配药错误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配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临床科室护士对配置中心服务满意度从72.3%上升至90.4%,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由93.1分上升至96.5分.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配药环节实施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既能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又可提升服务满意度.

    作者:严娟霞;张艳阳;宋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用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间断氧气雾化法、持续氧气雾化法、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37例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B组42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法,C组41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法.比较三组患者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湿化满意率及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A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0.012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效果较好,可保证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氧气雾化法次之,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相对较差.

    作者:陈晓艳;曹玲;仲悦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巨大计划性腹疝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的手术配合

    对6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确定性腹壁重建成功.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重点监测腹壁重建后膀胱内压,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所用物品的性能及特点,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小铃;甘晓琴;孙士锦;张连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组建品管圈,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由活动前4周824份减少到活动后4周的190份,达到预计目标值.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排药质量.

    作者:彭宣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同医用包装材料在无菌屏障系统中的效能研究

    目的 研究棉布、皱纹纸、纸塑管带3种医用包装材料的理化性能、阻菌效果、临床保存时限,为灭菌物品包装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层棉布、双层皱纹纸、纸塑管带、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分别包装临床常用诊疗包100、150、150、150个,观察灭菌后的闭合性、形态,并进行微生物屏障及无菌有效期试验.结果 四种材料包装试验包发生皱缩分别2、0、12、9个;闭合性能合格率分别为100% 、98.67%、95.33% 、98.00%;微生物屏障试验中细菌阳性率分别为53.33% 、20.00% 、6.67%、6.67%;双层棉布、双层皱纹纸、纸塑包装袋包装的试验包无菌有效期长于规范规定的期限,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包装无菌有效期>6个月.结论 双层棉布包装阻菌效能较差,保质期短,但耐穿刺,用于使用频率高的手术器械包装;双层皱纹纸阻菌效能易受环境影响,怕潮湿;纸塑管带包装阻菌效能好,但易被刺破;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包装不易刺破,保存期长,适用于包装使用频率低或贵重物品.

    作者:孙金秀;于风菊;安海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冠脉搭桥术后病房内新发心房颤动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以及诱发因素,并探讨护理的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592例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新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监护资料和病历.结果 11.49% CABG术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发生心房颤动;排在前3位的诱因分别是入量相对不足、低氧血症、疲乏.结论 减少诱发因素,降低心脏的应激水平,可有效避免或减少CABG术后患者从ICU转到普通病房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张存;王青;魏国芬;史春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可调节多功能手术挡板的研制与应用

    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目前手术床的功能多变,样式新颖,各种类型的手术床体位安置垫、体位架、保护具等在各医院手术室中广泛应用.但如何安置有效且安全的手术体位,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成为众多手术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临床操作经验,专门研制了一套操作简单、功能多变、价格低廉,同时可以满足不同手术体位需要,并有效防止患者坠床的手术挡板,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平;陈杨;夏于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SB排液包的护理

    目的 探讨SB排液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使用SB排液包进行伤口引流,并加强引流液倾倒、引流管固定等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伤口引流良好,置管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无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结论 SB排液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伤口引流方面应用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马莹;马静;王瑞英;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间歇与持续湿化用于喉癌术后患者呼吸道湿化的比较

    目的 比较间歇湿化与持续湿化对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A组使用0.45%氯化钠溶液间歇湿化;B组使用0.45%氯化钠溶液自控输入泵持续湿化.结果 两组术后第1~7天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舒适度及术后第2天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控输入泵持续气道湿化能提高喉癌患者气道湿化的舒适度,减少吸痰次数.

    作者:孙颖;席淑新;吴沛霞;陶磊;王君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

    对1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未发生穿孔,1例并发会阴部伤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慢性疼痛,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提示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及消化道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注意体位、引流管的护理,积极应对慢性疼痛,预防盆底疝、会阴伤口积液或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我国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的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使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文献.纳入静脉留置针大角度穿刺与常规15~30°角穿刺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5.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15~30°角相比,大角度穿刺法可以提高一针成功率、增加静脉穿刺的合格率和减少皮下淤血.结论 大角度穿刺法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张菊霞;王建成;田金徽;韩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疲乏缓解评估量表中文版对15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前(1~2 d)、化疗中(7 d)及化疗后(出院后7d)进行调查.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中、后疲乏评分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缓解疲乏方式以低活动方式运用多、效果较好,睡觉(7.04±2.36)、打盹(6.50±2.71)、休息(6.16±2.45)分别居前3位.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指导患者运用有效的疲乏缓解方式,以促进康复.

    作者:施望琼;赵礼香;蔡毅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湿性愈合理论在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对1例左下肢3处静脉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敷料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经过9次换药(累计17 d),3处溃疡均治愈.

    作者:任晓波;廖灯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6、10 mL/kg,每日1次,持续1周.模型组及黄芪组后1次注药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各组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剂量组组织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显著轻于模型组(均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NOS及SOD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高剂量组血清iNOS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罗欣;范丽红;何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足浴联合下肢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

    目的 探讨足浴联合下肢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2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住病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术后按妇科肿瘤专科临床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对患者双下肢进行足浴加人工按摩.结果 两组术后大腿中段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7 d 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介入足浴及下肢按摩,能减轻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程度,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宏;范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盆腔操联合心理干预对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改善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方法 将168例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5例、盆腔操组56例、联合组57例.分别给予心理干预、盆腔操练习及在盆腔操练习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干预1用后、干预2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盆腔操组及联合组不同时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三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腔操及盆腔操结合心理干预的联合措施能减轻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焦虑和抑郁,联合组更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

    作者:沈瑛红;张继英;傅根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