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

彭宣艳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排药质量, 品管圈, 排药差错
摘要: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组建品管圈,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由活动前4周824份减少到活动后4周的190份,达到预计目标值.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排药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哲学视域下的护理人文关怀思考

    护理学和哲学在人文关怀上形成交集,对“人是什么”的叩问成为两个学科共同的母题.运用哲学提供的思维方式,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剖析护理人文关怀现状(“实然”)的原因;运用辩证法这一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华,可以深层思考护理人文关怀应关怀什么(“应然”),解答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并推演出护理人文建设的任务.

    作者:史瑞芬;陈瑜;翟惠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6、10 mL/kg,每日1次,持续1周.模型组及黄芪组后1次注药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各组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剂量组组织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显著轻于模型组(均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NOS及SOD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高剂量组血清iNOS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罗欣;范丽红;何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质量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组建品管圈,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实施改善措施.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由活动前4周824份减少到活动后4周的190份,达到预计目标值.结论 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排药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排药质量.

    作者:彭宣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一至三年级共54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总分192.64±18.50,其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国外常模(均P<0.01).女护生关怀能力总分显著高于男护生(P<0.05),大一年级护生关怀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年级护生(均P<0.05).结论 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低水平,且体现性别和年级差异.需注重针对男护生和高年级护生的分类分级教育,以及人文课程的连贯性和人文关怀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作者:陈瑜;翟惠敏;赵阳;史瑞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

    目的 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性.方法 改革科室三级质控小组工作,运用品质管理方法,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短时配药护士的质量控制手段.比较实施前(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及实施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配药错误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配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临床科室护士对配置中心服务满意度从72.3%上升至90.4%,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由93.1分上升至96.5分.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配药环节实施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既能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又可提升服务满意度.

    作者:严娟霞;张艳阳;宋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盆腔操联合心理干预对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改善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方法 将168例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55例、盆腔操组56例、联合组57例.分别给予心理干预、盆腔操练习及在盆腔操练习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干预1用后、干预2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盆腔操组及联合组不同时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三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腔操及盆腔操结合心理干预的联合措施能减轻盆腔炎性不孕症患者焦虑和抑郁,联合组更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

    作者:沈瑛红;张继英;傅根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间歇与持续湿化用于喉癌术后患者呼吸道湿化的比较

    目的 比较间歇湿化与持续湿化对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A组使用0.45%氯化钠溶液间歇湿化;B组使用0.45%氯化钠溶液自控输入泵持续湿化.结果 两组术后第1~7天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舒适度及术后第2天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控输入泵持续气道湿化能提高喉癌患者气道湿化的舒适度,减少吸痰次数.

    作者:孙颖;席淑新;吴沛霞;陶磊;王君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治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7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灌洗治疗,护理要点为控制灌洗液量,做好体位和皮肤护理、管道堵塞处理,预防管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膝关节僵硬等.结果 76例均未发生管道脱落,手术切口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拆线,1个月内灌洗及引流口闭合;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灌洗过程中注重护理要点,有利于灌洗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康复.

    作者:裴秋艳;杨佐明;郑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定时结合预约探视制度在NICU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定时结合预约探视制度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效果.方法 引入人文护理及个性化护理的理念,在常规定时探视的基础上,增加预约探视制度,包括制定探视细则,培训探视家属掌握穿脱隔离衣、外科洗手及听觉刺激、记忆诱导、肢体功能锻炼、疼痛刺激、按摩抚慰等康复技能.结果 2012年353例患者及其家属1 029人参与此改进的探视制度.与2011年比较,NICU患者感染率由45.0%下降至22.9%,患者或家属对N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3.5%提高到98.1%.结论 在NICU实施定时探视结合预约探视制度,可以明显提高NICU护理质量及患者、患者家属满意度,并且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胡琴;熊文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护理

    对1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未发生穿孔,1例并发会阴部伤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慢性疼痛,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提示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及消化道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注意体位、引流管的护理,积极应对慢性疼痛,预防盆底疝、会阴伤口积液或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湿性愈合理论在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对1例左下肢3处静脉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敷料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经过9次换药(累计17 d),3处溃疡均治愈.

    作者:任晓波;廖灯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扩张棒立体清洗摆放架的制作与应用

    扩张棒是妇科刮宫手术的常用器械.由于该类器械为棒状结构,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机械清洗时,只能平放于清洗网篮中清洗、烘干,扩张棒相互重叠摆放,影响清洗及烘干效果.为确保清洗、干燥质量,我科2012年2月设计制作扩张棒立体清洗摆放架,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华;刘丽丽;赵蕾;韩玉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侧俯卧位受压上肢摆放法的改进

    目的 降低显微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52例头部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摆放手术体位;观察组摆放垂肩侧俯卧位.结果 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垂肩侧俯卧位可降低头部肿瘤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潘爱芬;刘思兰;蒋海娟;倪梁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疲乏缓解评估量表中文版对15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前(1~2 d)、化疗中(7 d)及化疗后(出院后7d)进行调查.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中、后疲乏评分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缓解疲乏方式以低活动方式运用多、效果较好,睡觉(7.04±2.36)、打盹(6.50±2.71)、休息(6.16±2.45)分别居前3位.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指导患者运用有效的疲乏缓解方式,以促进康复.

    作者:施望琼;赵礼香;蔡毅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同型号注射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局部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低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局部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双盲法对200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第1次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右侧臀大肌,第2次用2.5 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左侧臀大肌.结果 5 mL一次性注射器肌内注射后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5%,2.5 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后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有效降低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宇芬;顾玉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实行QCC后,瞳孔测量准确率由活动前73.21%提高至92.86%,医生对护士瞳孔测量的满意率由活动前36.67%提高至90.00%(均P<0.01).结论 QCC可提高护士瞳孔测量准确率,通过持续性改善活动,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张和妹;柯雅娟;许晨耘;向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自制固定撑开架清洗窥阴器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窥阴器清洗和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将临床使用过的窥阴器412件设为对照组,清洗时将窥阴器打开后平放于清洗筐内;另416件设为观察组,打开窥阴器后套在自制固定撑开架上.然后将清洗筐或固定撑开架放到清洗架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8倍放大镜法及潜血试验比较两组清洗效果.结果 目测和8倍放大镜检查观察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潜血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自制固定撑开架清洗窥阴器,可提高清洗质量.

    作者:韦秀佳;秦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SB排液包的护理

    目的 探讨SB排液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使用SB排液包进行伤口引流,并加强引流液倾倒、引流管固定等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伤口引流良好,置管及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无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结论 SB排液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伤口引流方面应用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马莹;马静;王瑞英;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足浴联合下肢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

    目的 探讨足浴联合下肢按摩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2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住病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术后按妇科肿瘤专科临床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对患者双下肢进行足浴加人工按摩.结果 两组术后大腿中段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7 d D-二聚体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介入足浴及下肢按摩,能减轻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程度,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宏;范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阐述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生人文精神塑造的背景、意义和方法.提出护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延续者,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的理念下,通过对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强化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才能促进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