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恋;何娇;吴丽芬
阐述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生人文精神塑造的背景、意义和方法.提出护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延续者,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的理念下,通过对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强化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才能促进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棉布、皱纹纸、纸塑管带3种医用包装材料的理化性能、阻菌效果、临床保存时限,为灭菌物品包装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层棉布、双层皱纹纸、纸塑管带、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分别包装临床常用诊疗包100、150、150、150个,观察灭菌后的闭合性、形态,并进行微生物屏障及无菌有效期试验.结果 四种材料包装试验包发生皱缩分别2、0、12、9个;闭合性能合格率分别为100% 、98.67%、95.33% 、98.00%;微生物屏障试验中细菌阳性率分别为53.33% 、20.00% 、6.67%、6.67%;双层棉布、双层皱纹纸、纸塑包装袋包装的试验包无菌有效期长于规范规定的期限,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包装无菌有效期>6个月.结论 双层棉布包装阻菌效能较差,保质期短,但耐穿刺,用于使用频率高的手术器械包装;双层皱纹纸阻菌效能易受环境影响,怕潮湿;纸塑管带包装阻菌效能好,但易被刺破;双层棉布加纸塑管带包装不易刺破,保存期长,适用于包装使用频率低或贵重物品.
作者:孙金秀;于风菊;安海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性.方法 改革科室三级质控小组工作,运用品质管理方法,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短时配药护士的质量控制手段.比较实施前(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及实施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配药错误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配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临床科室护士对配置中心服务满意度从72.3%上升至90.4%,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由93.1分上升至96.5分.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配药环节实施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既能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又可提升服务满意度.
作者:严娟霞;张艳阳;宋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灌洗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7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灌洗治疗,护理要点为控制灌洗液量,做好体位和皮肤护理、管道堵塞处理,预防管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膝关节僵硬等.结果 76例均未发生管道脱落,手术切口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拆线,1个月内灌洗及引流口闭合;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 灌洗过程中注重护理要点,有利于灌洗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促进康复.
作者:裴秋艳;杨佐明;郑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护理,根据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将康复内容分为准备阶段、起始康复阶段及递进康复阶段执行.结果 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镇痛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可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对机体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晓伟;关丽萍;杨立娟;李凤文;高建宏;王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现状,为完善生命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山西省4所医学院校随机抽取12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63.33%护生表示教师提供了生命价值观教育,仅13.33%和6.67%护生接受过生命独特观和自杀预防教育;56.67%护生需要压力释放教育,仅16.67%护生需要死亡教育;98.33%护生表示会选修生命教育课.结论 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开设现状不乐观,相关部门应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比例及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完善生命教育.
作者:胡少芬;刘晓英;桑美丽;常鹏环;张佳;丁珍珠;李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以湿性愈合理论为基础,对1例左下肢3处静脉溃疡患者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敷料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经过9次换药(累计17 d),3处溃疡均治愈.
作者:任晓波;廖灯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对6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确定性腹壁重建成功.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重点监测腹壁重建后膀胱内压,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掌握所用物品的性能及特点,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小铃;甘晓琴;孙士锦;张连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设计围术期护理评估单,规范围术期工作流程、加强围术期安全管理.方法 设计围术期护理评估单,运用Boehm的宽带Delphi方法对15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评估单内容;选择9个科室应用围术期护理评估单后评价效果.结果 93.8%的护士认为评估内容非常完整,91.7%认为对保证护理安全有好处,85.4%认为能够达到护理效果.结论 围术期护理评估单涵盖的评估内容全面、实用,能直观地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作者:夏莹;赵海艳;李东;刘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论述了护患互动模式的起源、理论支持(Orem自护理论、King达标理论、神经语言程序);从理论上构建了护患互动模式实践中的要素:护患互动模式建立的条件、实施流程、互动内容、方式与途径及效果评价.
作者:陈越;颜巧元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造模前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6、10 mL/kg,每日1次,持续1周.模型组及黄芪组后1次注药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各组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低剂量组组织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显著轻于模型组(均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NOS及SOD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高剂量组血清iNOS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罗欣;范丽红;何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安全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目前手术床的功能多变,样式新颖,各种类型的手术床体位安置垫、体位架、保护具等在各医院手术室中广泛应用.但如何安置有效且安全的手术体位,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成为众多手术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临床操作经验,专门研制了一套操作简单、功能多变、价格低廉,同时可以满足不同手术体位需要,并有效防止患者坠床的手术挡板,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平;陈杨;夏于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方法.方法 对96名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包括制定理论和实践培训内容,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结合各层次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不同给予分层次培训.结果 培训24周后,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住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结论 多元化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高青;许翠萍;褚梁梁;张慧;程彦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新护士岗前培训中人文关怀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31名接受岗前培训的新护士,通过开展人文关怀查房、人文关怀故事分享会、担任病房爱心学校志愿者等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活动对其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结果 将人文关怀护理融入岗前培训后,新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对新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恋;何娇;吴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实行QCC后,瞳孔测量准确率由活动前73.21%提高至92.86%,医生对护士瞳孔测量的满意率由活动前36.67%提高至90.00%(均P<0.01).结论 QCC可提高护士瞳孔测量准确率,通过持续性改善活动,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张和妹;柯雅娟;许晨耘;向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介绍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临床服务和护理管理等方面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举措,同时医院建立良好的工作模式和加大投入支持为护士营造了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由此提出国内医院提升人性化服务和加强人性化管理的建议.
作者:叶小芳;王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对1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未发生穿孔,1例并发会阴部伤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慢性疼痛,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提示低位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及消化道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注意体位、引流管的护理,积极应对慢性疼痛,预防盆底疝、会阴伤口积液或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间断氧气雾化法、持续氧气雾化法、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A组37例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B组42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法,C组41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法.比较三组患者湿化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湿化满意率及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A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痰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均P<0.012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间断氧气雾化法效果较好,可保证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氧气雾化法次之,微量泵持续注射法相对较差.
作者:陈晓艳;曹玲;仲悦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一至三年级共54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关怀能力总分192.64±18.50,其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国外常模(均P<0.01).女护生关怀能力总分显著高于男护生(P<0.05),大一年级护生关怀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年级护生(均P<0.05).结论 在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低水平,且体现性别和年级差异.需注重针对男护生和高年级护生的分类分级教育,以及人文课程的连贯性和人文关怀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作者:陈瑜;翟惠敏;赵阳;史瑞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中使用电子冰帽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术中使用电子冰帽,对照组术中不使用电子冰帽.两组均在术前1d和术后3d采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两组术后3 d MMSE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术后3 d 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 POCD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64.0%).结论 OPCABG术中使用电子冰帽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钱静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