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

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 急性疼痛, 超前镇痛, 护理理念, 疼痛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 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

    目的 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佳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敷料全部揭除;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3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结果 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3层外科油纱换敷料方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更有助于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郑碧霞;谭薇;贺红梅;田惠萍;曾小英;张继文;陈娟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发面外敷法缓解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发面外敷缓解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后乳房张痛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95)和对照组(n=105).观察组采用自制发面外敷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按摩方法护理胀痛乳房.结果 观察组干预时和干预后患者乳房疼痛缓解程度和干预后乳腺通畅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发面外敷法对产后乳房充血期胀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促进乳腺管恢复通畅.

    作者:杨泽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眼科手术室安全核对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安全核对单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眼科手术室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核对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观察组采用自制核对单登记眼科手术安全核对单辅助核对,内容包括手术患者身份核对、带入物品、手术前核对、术中护理记录4个部分,并有手术医生签名,麻醉医生签名等;附有植入物条码张贴处和消毒指示卡张贴处.结果 观察组手术不同时点患者和植入物核对失误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能减少手术隐患,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及护理纠纷.

    作者:陈玮端;虞玲;陈章娣;刘小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用一次性手套包裹缩容非锐器废弃物

    随着诊疗护理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量增加,临床医疗废物的收纳成为管理难点.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成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在医疗护理操作后处置医疗废物前,利用现有的资源将非锐器医疗废物进行缩容处理,达到缩减医疗废物容积、增加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储存空间、降低医疗废物管理成本的目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晓燕;薛菊兰;苏冰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微型营养评价法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为了确定有效、快捷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分析比较传统微型营养评价法、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法4种营养评价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测量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时比传统的微型营养评价法更快捷;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比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测量更方便,营养状况分级标准更严谨,但是否适用于国内老年患者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秦海娇;莫福琴;王金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静脉用药医用计量中转器的设计与应用

    自行设计医用计量中转器,既可直接与输血器或输液器相连用于精确计量输注量,又可方便多组药液同时配制、依次输注.应用医用计量中转器提高了临床输血、输液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护理人力.

    作者:敬洁;刘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两种冲管法预防肠内营养管堵管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冲管方法在肠内营养护理中冲洗营养管的效果.方法 将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2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冲洗营养管;对照组采用直冲式冲洗营养管.结果 两组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冲式冲管方法可有力地冲洗黏附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有效减少营养管阻塞,使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唐仰璇;佘佩吟;林妙英;方楚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目的 改革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护生临床工作能力.方法 选取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班)97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09级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班)95名护生为观察组,由教师对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即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整体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之后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教学.结果 观察组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9.66%临床带教教师认为按照外科护理学的整体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使实习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72.41%认为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81.03%认为能使护生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结论 外科护理学的整体教学设计,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护生临床工作能力.

    作者:高国丽;车光昇;熊瑛;张丽雁;孙亚男;刘鸿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俯卧位对Chiari畸形患者术中眼内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俯卧位对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术中眼内压(IOP)的影响,为实施科学的术中体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Chiari畸形手术患者使用笔式眼压计分别于全身麻醉后5 min(T0)、俯卧位后5 min(T1)、俯卧位后30min(T2)、俯卧位后1 h(T3)、手术结束前俯卧位(T4)、恢复平卧位5 min(T5)、平卧位后30 min(T6)测量IOP,同时观测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结果 不同时点MAP、HR、PET CO2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点IOP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IOP均在正常范围,随后IOP逐渐升高至T4时达高峰,T5时逐渐下降,但仍高于T0时点,T6时IOP基本恢复至T0时水平.结论 Chiari畸形手术中随着俯卧位时间的延长患者IOP逐渐升高.护理人员应根据俯卧位对患者IOP的影响规律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医护配合尽量缩短患者围术期俯卧位时间,以减少视力损害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戴黎敏;董媛媛;王巧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在使用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发现存在液体滴注不畅现象,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分析原因为:此类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血管内针尖斜面向上,加之此类留置针材质较软,在使用贴膜固定针翼后,形成一股反作用力,针尖部分自然上翘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引起滴注不畅.鉴此,我科改进传统固定方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赵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室输血安全的管理方法.方法 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团队,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血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制订可行性的改进计划,完善取血及输血操作流程、血袋处理流程等并贯彻执行.结果 实施后全体人员安全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均P<0.01),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及血源浪费现象.结论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输血流程进行重新评估和设计,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可提高输血安全性.

    作者:邹丽娟;常后婵;王慕华;伍燕萍;钟瑞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服务型领导理念构建医院护理服务文化探讨

    分析服务型领导理念构建医院护理服务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以服务型领导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主动服务为职责,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并通过改变工作模式、细化工作流程畅通工作路径,统一护士对工作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护理服务文化氛围,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淑贤;安梦滢;单志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方法 将4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即按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能力、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肖书萍;李小芳;耿志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解析患者隐性需求拓展手术室优质服务内涵

    从剖析患者隐性服务需求内涵出发,分析患者隐性需求的类型和特点及手术室挖掘隐性服务需求重要性及必备条件,提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患者显性服务需求,还要满足患者隐性服务需求,从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刘彬;李福宣;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一次性双圈氧气雾化吸入器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再加上呼吸功能受损,使用脱水剂,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以及舌后坠等原因导致呼吸道不畅,常需气管插管,但黏稠痰液甚至痰痂常阻塞患者呼吸,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2011年1~5月,我们采用一次性双圈氧气雾化吸入器对30例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简易引流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各种引流管在外科手术后应用非常普遍,引流管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有着密切关系.为了防止引流管滑脱、扭曲,影响引流效果,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笔者设计制作简易引流管固定器(下称固定器),可有效固定引流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英;孙建琴;王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下颌角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骨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术128例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苏醒期,3例患者出血,4例寒战,6例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安返病房.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麻醉苏醒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呼吸道梗阻、切口出血、寒战、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为术后患者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谭峰;王映;杨晓;张庆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直肠癌Miles术,对盆腔创伤较大,术后常有渗液、渗血,如引流不畅会诱发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骶前冲洗引流是否充分、彻底、有效,直接影响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预后.鉴此,笔者自行设计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有效提高了Miles术后患者会阴骶前冲洗引流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付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经乳突径路行淋巴内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手术配合

    对8例梅尼埃病患者经乳突径路行淋巴内囊减压术.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8 d(平均4.0d)眩晕、耳鸣症状消失,听力好转,纯音听力提高10 dB以上,能独立步行下床活动,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8例患者眩晕、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听力略改善.提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用物,合理摆放仪器设备,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领,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正确使用精细器械及监测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精细、规范操作配合避免损伤面神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春娥;韩凌;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 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