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光气中毒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

韩美玲;武晓升;韩伟智

关键词:光气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护理
摘要:总结7例重度光气中毒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特点.早期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应用、实施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用药的观察与护理等,7例患者经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均治愈出院.提出护理人员应了解光气中毒的特性及救治方案,准确、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调节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准确用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5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程序实施饮食管理,包括吞咽功能评估、正确选择食物、制作个体化饮食提示卡以及执行喂食程序.结果 早期筛查出吞咽障碍患者265例,无一例因饮食不足而发生脱水、营养不良现象和误吸窒息意外事件;患者对饮食护理的满意度为98.0%.结论 实施程序化管理模式能及早筛查吞咽障碍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方案,使患者安全进食.

    作者:许雪华;吴怡卿;卢婉敏;梁淑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用引流袋制作三腔二囊管连接管

    三腔二囊管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因三腔二囊管的胃管接口与一次性50 ml注射器的乳头不相匹配,导致胃液抽吸困难或注入药物外漏,临床上常采用一人用止血钳固定、另一人抽吸的方法操作,很不方便.鉴此,笔者于2008年3月始,采用一次性体外引流袋改制成三腔二囊管的连接管(下称连接管)并应用于25例患者,使用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李家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全血捐献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捐献全血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90 077人次全血捐献者的资料.结果 全血捐献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60%;不同献血人群、年龄段、采血姿势及采血地点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全血捐献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为更好地发展无偿献血工作,需加强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医护人员规范娴熟的技术操作培训、创造优质的献血环境、选择恰当的献血姿势等,以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马秋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量表的编制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女性尿失禁患者的求医态度量表,为尿失禁的相关研究提供可测量工具.方法 在文献检索及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编制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初量表,并咨询6名专家形成正式量表,包含患者对尿失禁的认知、对尿失禁的情感体验、对尿失禁的求医意向3个维度及12个条目.选取济南市某社区254例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30,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 0.830~1.000;3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234%,其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0.751、0.770、0.733;各条目与总分的 Pearson相关系数r为0.256~0.590.结论 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尿失禁相关研究中试用.

    作者:孙涛;管晓萌;杨华;刘静;王克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配药注射器两种保存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配药注射器保存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对配药注射器分别采用无菌巾法和无菌盘法保存1 h,检测其菌落计数和加药的操作时间以及4 h后无菌盘和无菌巾内菌落计数.结果 两种方法注射器检测均合格;无菌盘和无菌巾均检出菌落数,其中无菌巾法污染相对较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盘法操作时间较短.结论 即使在基层医院,加药注射器也应尽量一次性使用,如急救等特别状况下,可采用无菌盘法保存.

    作者:薛菊兰;余利平;朱丽莎;朱继贤;姚忠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自制三角枕应用于截瘫患者预防压疮

    在引发压疮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压力为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减少身体局部持续长时间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措施.有研究者提出30°卧位可增加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或避免骨隆突部位受压[1].我科据此原理自制出一种斜坡三角枕应用于截瘫患者,为其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斜侧30°体位,以预防压疮发生.2009年11月应用至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代丽;王苹;曾燕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劳资互利型在职护士培训项目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劳资互利型在职护士培训项目的实施对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前)对临床护士实施传统的在职培训考核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后)开展劳资互利型在职护士培训项目,即根据护士职业发展规划分层次制定培训计划,自主训练,主动闯关,闯关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结果 实施后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高于实施前,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技能训练项目较实施前增加8~10项,发表论文数增加.100%的护理人员认同劳资互利型培训方式;88.24%对培训方式非常满意.结论 劳资互利型在职护士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参与培训考核的主动性,提高了培训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医院节约在职护士培训及管理成本.

    作者:邓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现状.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对32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状况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总分21.92±6.21,其中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定时用餐得分高,分别为4.07±1.16和3.95±1.21.女性的饮食管理能力显著优于男性,居住在社区的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居住在农村的患者(均P<0.01).居住区域、性别及病程是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饮食管理水平与居住区域、性别及病程有关,家住社区、女性及病程1~5年的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水平较高.应完善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网络,采用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来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穆艳;李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3例矿难事故被困25日获救患者的护理

    3例因煤矿井下透水事故被困25 d获救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于入院初期成立救护小组紧急对症救护,行营养支持,预防医院感染及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14 d后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出院.提出制定周密的综合抢救方案,加强重症、心理、营养及密切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罗玲;江华容;李娟;李雪;吴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对16例晚期肾癌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手足综合征、皮疹红斑、腹泻、恶心呕吐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结果 除1例因严重手足反应减量治疗外,其他患者均症状缓解,顺利完成疗程.

    作者:易小玲;高丽平;游倩;万晓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浓度野菊花液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野菊花药浴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自制的0.25%、0.5%、1%野菊花液药浴,观察三种浓度野菊花液药浴对毒性红斑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种浓度的野菊花液药浴均对新生儿毒性红斑有效,其中,1%野菊花治疗毒性红斑总治愈率显著高于、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野菊花液药浴能有效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1%浓度可缩短治疗时间,对中、重度患儿效果更好.

    作者:孙婷婷;孟利;汪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用一次性橡胶手套保持气管导管中立位

    气管切开是重症医疗科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其有效通气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常在气管切开导管处加用人工鼻、封闭式吸痰管或者机械通气,使得患者呼吸回路质量加重或长度加长.另外由于患者躁动、翻身不当、导管系带过松、气管切口过大等原因常导致其呼吸回路牵拉甚至导管滑脱或与气管成角、气管食管瘘等,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窒息.

    作者:王甸容;张霞;吴孟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积极艺术治疗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极艺术治疗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经手术或放化疗后病情稳定、有一定沟通能力的80例住院老年癌症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游戏、音乐、舞蹈、绘画及文学创作积极艺术治疗.于干预前及连续实施6周后采用SF-36量表评定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积极艺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金环;熊莉娟;胡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本科护生的交往焦虑及其与自尊和人际归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交往焦虑及其与自尊和人际归因的相关性,为指导护生克服交往焦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对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交往焦虑评分为43.20±8.28,随年级升高而增加;交往焦虑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人际归因中的能力、背景及运气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教育及管理者需因人施教,引导护生正确把握自尊弹性,改善消极的人际归因模式,进而克服交往焦虑.

    作者:熊晓美;左红霞;冯晓敏;叶宝霞;张胜芝;罗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五行学说在整体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探讨五行学说的基本属性、五行相生理论作为整体护理程序发展的依据,以及五行学说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和展望,提出应用五行学说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体护理,以提高其实施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金峰;王爱民;葛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利用储药瓶预防备用口服药过期

    临床各个专科都备有小药柜储备一定量的常用口服药.由于常备药的片剂或胶囊上无法标明失效期,而且新领回的药物与储药瓶内剩余的药品通常混合难以区分,药品容易过期失效.鉴此,笔者在工作中进行改进,利用储药瓶预防备用口服药过期.

    作者:杨燕君;郑瑶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Seminar在基础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级本科学生96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各48人,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Seminar教学法进行基础护理学教学,Seminar教学法采取报告结合讨论形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发言、讨论和总结等步骤.结果 实验班基础护理学期末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79.17%~87.50%的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与沟通、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能启发思维和扩展知识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Seminar教学法能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贺棋;王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六西格玛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减少护士针刺伤的效果.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流程,即界定阶段(D)、测量阶段(M)、分析阶段(A)、改进阶段(I)和控制阶段(C),找出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控制和改进措施.结果 实施管理前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及暴露后乙型病毒性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利用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减轻护士职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高焕新;缪玉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OSCE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客观临床能力结构考试(OSCE)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毕业实习的本科护生141名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内科和外科实习后分别组织OSCE测试,对各项考试成绩、考试难度、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护生对OSCE的评价及对自身能力的影响.结果 OSCE平均成绩为(86.98±4.74)分,呈正态分布.难度系数0.81,显示OSCE难度适中.护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7%认为OSCE能客观评价自身的临床综合能力,比传统考试全面和客观.结论 OSCE能较真实地反映本科护生能力,得到大多数本科护生的认同,可为护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陈英;陈淳;曾凡;朱莉;曾铁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责任护士名片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名片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责任护士名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责任护士和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知晓率达99.00%以上,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责任护士名片的使用方便了患者随时联系责任护士,融洽了护患关系,督促护理人员履行优质护理服务承诺的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方秀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