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曹文群;沈宇峰;白姣姣;孙皎;杨青;王峥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 胼胝, 体重指数, 10 g单纤维丝, 足底压力, 冲量, 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上海市2个社区31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其足部胼胝发生情况,测量踝肱指数、足底压力等指标.结果 55.5%的社区糖尿病患者有足部胼胝;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影响因素,其中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发生率高,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是导致足底胼胝的危险因素;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教育中关怀氛围的研究现状

    介绍关怀及关怀氛围等相关概念,阐述学校关怀氛围的重要性,总结国内外护理教育中有关护理关怀氛围的研究,为我国实施关怀教育提供借鉴.

    作者:程利;刘义兰;胡德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社区健康教育课堂设计与效果

    目的 提高护理专业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 在社区健康教育教学中,对照班(8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实验班(78人)选取社区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3个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班健康教育课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78.21%~93.59%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和人际沟通等能力,并能促进知识掌握.结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护理专业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作者:马文华;王慧玲;金玉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低负压间断吸痰减轻患儿呼吸道黏膜损伤

    目的 探讨低负压间断吸痰对减少患儿呼吸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吸痰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采用低负压间断吸痰法,即开始吸痰的负压根据患儿年龄及痰液黏稠度设置为13.3~20.0 kPa,吸患儿呼吸道深部痰液时调低负压,吸痰过程中听患儿痰鸣音判断吸痰效果及更换导管时间断吸痰.结果 实验组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稳定,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低负压间断吸痰可维持较好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作者:唐华;曾利;吴利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鼻胃管固定方法再介绍

    鼻胃管固定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再介绍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的方法.方法: 将孔径0.5 cm止血带剪成约1.5 cm段.将其对折,用剪刀在对折面剪一直径约0.4cm半圆,同法剪对侧.顺止血带方向横穿1条细棉线.测量胃管置入长度,将胃管从止血带圆孔穿过,并固定于测量好的位置.常规置胃管后将止血带内的细棉线绕过患者双耳后,在耳后各垫一纱布块,于颌下打结即可.

    作者:刘瑞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社区护理主导EOPNS干预对初中女生单纯性肥胖的影响

    目的 了解社区护理主导的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心理矫正-合理饮食-医务监督(EOPNS)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影响.方法 对吉首市城区某初中46例单纯性肥胖症女学生采用社区护理代办点主导,学校-社区-家庭联合实施的EOPNS干预,为期4个月.结果 干预前后单纯性肥胖症初中女学生体重指数、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主导的EOPNS干预能改善单纯性肥胖症初中女学生的重要体质指标和身体形态指标.

    作者:薛桂娥;楚婷;瞿家洁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和传统静脉治疗组各56例.传统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输液程序处理,主动静脉治疗组于患者入院后24~48 h完成评估,包括患者评估、化疗药物评估、输液器材评估和风险评估等.结果 与传统静脉治疗组比较,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采取主动静脉治疗模式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宋秋萍;环晓峰;侯雪琴;祁红霞;鞠红霞;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髂外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 拓宽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途径.方法 将70例急、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置管,观察组经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透析有效性显著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髂外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操作简单,血流量充分,导管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作者:许敏昭;樊桂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SAP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CVVH治疗,并配合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治疗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充分抗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仪器报警、维持循环稳定、正确输入置换液、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痊愈出院;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SAP,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张仲华;夏丹;吕英瑛;童辉;严贺;李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湖北省三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三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状况,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单纯随机和整群抽样法,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湖北省3所三级医院4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核心能力总均分为3.29±0.57,法律/伦理实践维度评分高(3.44±0.63),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维度评分低(3.10±0.68).班次和地区经济水平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班次和婚姻对核心能力总体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湖北省三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较高,但仍需加强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未婚、夜班、高经济水平地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作者:丛丽;赵光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胃管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观察自制胃管固定带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实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采用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结果 实验组胃管移位、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安全、有效,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舒适.

    作者:尤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家长读书角在新生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家长育儿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成立家长读书角,提供育儿相关书籍;并由专职护士指导育儿护理操作.结果 家长对家长读书角的满意度达100%,88.03%~99.36%家长具备家庭育儿护理能力、掌握家庭护理知识要点,认为激发了自主学习育儿知识的兴趣.结论 开展家长读书角可提高家长育儿知识和能力,且投入成本小.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新生儿尿布皮炎防治与护理进展

    归纳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的常见诱因,包括直接刺激、感染因素、喂养因素、治疗因素、尿布染料等;总结目前临床较常采用的防治和护理方法,分为局部环境准备、物理方法、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案四大类,为选择适合的临床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段梦娟;何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送悬浮红细胞安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悬浮红细胞经气动物流传输系统(PTS)传送是否安全,为快速、便捷、高效满足临床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以1份保存末期的悬浮红细胞反复传送10次进行预实验后,将40份保存5~8 d的悬浮红细胞采用PTS传送,比较传送前、后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血K+浓度、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结果 保存5~8 d的悬浮红细胞经PTS传送后血K+、LDH与传送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Hb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仍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PTS传送悬浮红细胞对其质量影响不显著,可安全用于悬浮红细胞的传送,但需要控制传送速度、次数,并对悬浮红细胞加以保护.

    作者:朱佳晖;左曙蓉;孙新;李芬;张德泰;曹奎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护生伦理道德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实习阶段护生的伦理道德行为表现,探讨其相关因素,为有效培养护生伦理道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山东省2所医学院校即将毕业的34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伦理道德行为总分为(151.19±14.51)分,护士伦理道德行为显著低于带教教师教授行为(P<0.01),护生伦理道德行为与带教教师教授行为及护士群体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群体的示范作用、带教教师的教授、行为示范与言语示范的差异、示范行为和行为标准的不完全一致等是影响护生伦理道德行为的相关因素.应加强临床带教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护士群体的伦理道德素质培养,指导护生正确应对临床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作者:张梅;王力;毕春华;宋英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全国7所中医院校5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25.00%的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各院校规定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34~52(40.30±4.80)分,23.08%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符合自身需求;76.92%临床实习时间<1年,学生认为佳的临床实习时间为6~24个月;23.08%认为自己目前的科研能力较好;55.77%认为导师指导频率灵活;对就业方向,28.85%选择临床护理,51.92%选择护理教育,13.46%选择护理管理;34.61%对护理研究生的前景比较看好.结论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类型单一、临床实习效果欠佳、就业取向不合理等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临床实习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加快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刘海琼;穆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冰片乙醇浸泡液湿敷治疗甘露醇致静脉炎

    20%甘露醇是临床常用的脱水药.但快速静脉滴注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局部红肿、疼痛、血管硬化等静脉炎症状.有文献报道,使用套管针输注甘露醇,2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2 d后达100%[1].我科采用局部外搽冰片乙醇浸泡液治疗甘露醇致静脉炎,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武秀芹;吴明杰;赵立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方法的探讨

    目的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方法,提高训练效率.方法 将传统的骨干示范指导改为分小组训练考核,即组织护士参与制订训练考核计划、情景训练、理论与操作结合、改革评价方式、随机训练考核等方法对各级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结果 改革前后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满意率由改革前的93.55%提高至99.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方法,提高了训练考核效率,提升了护士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谐了医患关系.

    作者:黄漫;翟逢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上海市2个社区31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其足部胼胝发生情况,测量踝肱指数、足底压力等指标.结果 55.5%的社区糖尿病患者有足部胼胝;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影响因素,其中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发生率高,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是导致足底胼胝的危险因素;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曹文群;沈宇峰;白姣姣;孙皎;杨青;王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组织气氛对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组织气氛对护士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组织气氛问卷和护士工作绩效评估量表对长沙、乌鲁木齐和温州市二、三级医院的35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绩效中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和遵守规章制度因子均分为4.12~4.48分,损害医院行为的均分为1.63;医院组织气氛均分为2.19~2.65.医院组织气氛与护士工作绩效呈正相关(P<0.01),医院组织气氛对护士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4.1%).结论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和遵守规章制度方面水平较高,且很少做出损害医院的行为,但其对医院组织气氛的评价不高.医院组织气氛是影响护士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提高护士工作绩效必须创造良好的医院组织气氛、完善医院亚文化.

    作者:杨漫欣;赵春黎;李长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应用网状弹力帽固定肢体导管

    部分患者因对胶布或无菌敷贴过敏,使用后皮肤出现湿疹、红斑、瘙痒等,影响导管的固定.对有皮肤过敏的患者,我科应用网状弹力帽代替胶布固定导管(如留置针、PICC、引流管等),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娟;邹佩珍;陈志华;叶晖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