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分析

宫叶琴;安秋月;林英;李丽娟;张秀平

关键词:学生, 护理, 自我效能感, 临床实习, 护患沟通能力, 沟通技巧
摘要: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为护理教学中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005级本科及2006级专科护生共60名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问卷对6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以上60名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护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27.30±3.50,条目均分为2.73±0.35;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151.60±18.91,为理论高值210分的72.19%,以中等居多(55.00%).一般资料中影响护患沟通能力总分的因素包括性格类型、父母职业、教师评价及临床操作技能成绩(P<0.05,P<0.01).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生自我效能感及护患沟通能力中等偏上.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降低假阳性率.方法 对2 945名新生儿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排除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的因素,改进措施后再次检测;结果 转为通过者为假阳性,记录并分析该因素.结果 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状态、耳道、环境噪声、内噪声、检测仪器等.结论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应注重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取安抚新生儿、因人而异放置探头、控制环境噪声、降低内噪声、检测校准仪器等方法 ,可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

    作者:乐玮琼;郭汉萍;杨亚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构想及其实施保障初探

    自行设计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安全文化为基础,以护理系统为中心,以安全事件报告与质量评价体系为监控与改进手段,以改善患者安全指标为目的 .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护理安全模式实施所需保障,即护理工作的大环境,以及各级护理工作者应担负的责任.

    作者:刘义兰;赵光红;李芬;胡德英;周琼;王羡科;喻姣花;张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质控反馈卡的设计与使用

    2008年1月,我院护理部根据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对护理质控反馈卡进行了重新设计,经过1年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于红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按摩滴药联合药物加压冲洗治疗先天性鼻泪道阻塞387例

    先天性鼻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疾病,近年呈上升趋势.笔者根据不同月龄婴儿的特点,把握治疗时机,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付少平;张晓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降低器械的耗损,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方法 将手术使用后的妇产科窥器400个、咬骨钳200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个、100个.实验组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对照组采用超声波清洗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结果 两组清洗后的器械目测及潜血试验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器械耗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既能保证器械的清洁质量,又可降低器械的耗损,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李晓菊;姜华;屈芸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研究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探讨阿罗格标皮肤点刺试验的护理技巧.方法 以1 274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27种吸入性变应原和11种食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 全部1 274例患者完成螨Ⅱ、螨Ⅰ、小虾、胶乳、动物毛1、松属、白色念珠菌、鸡蛋、牛奶、干草尘埃、特异青霉、杂草、树Ⅱ、树Ⅰ共14种变应原的检测.另24种变应原的检测仅有部分患者完成.1 274例中1 055例(82.81%)变应原测试有阳性反应.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69.39%和66.48%,其次是霉菌II和霉菌Ⅰ,分别为40.67%和36.85%.食入性变应原中,小虾、蚌类阳性反应率较高,分别为43.33%和31.85%.本组点刺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论 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尘螨、霉菌,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是小虾、蚌类.完善的护理措施和技巧是顺利完成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的关健.

    作者:李巧荣;徐庆文;温中梅;凌娅娅;李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的实践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方法 对2003级(153人)、2004级(130人)护理本科生实施分阶段和指标量化的科研训练,并将创新性科研训练纳入2004级教学计划中,于选题、资料收集、数据录入与统计、撰写论文各阶段实施考核,其成绩占2学分.结果 2003级89.5%学生参加了科研训练,5.9%参与了全部过程,19.6%撰写了科研论文,发表18篇;2004级100%参加了科研训练,34.6%参与了全部过程,85.4%撰写了科研论文,发表50篇.2004级学生在科研训练的各个环节中的参与人数多于2003级(均P<0.01);训练后2004级各种科研能力均高于2003级(均P<0.01),科研思路优于2003级(P<0.01).结论 创新科研训练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并对科研教学起到监督作用,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李建民;陈长香;陈秀玲;李淑杏;吴文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 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查的方式,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 .结果 2年内对各种导管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检查和评价标准,导管护理环节质量不断提高.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不断地对护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效果,是保证临床导管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爱琴;刘云;孙琳;叶向红;陈月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甲床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方法的改进

    甲床周围脓肿是手外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是指末节的皮下化脓性感染.除了可由甲沟炎加重所致外,还可发生于指尖或指末节皮肤受伤后.常需做脓肿切开引流控制炎症,促进愈合.传统方法是脓肿严重处作纵形切口,引流出脓液,减轻患指局部压力,促使炎症吸收.但伤口较深、出血较多,换药过程中患者较痛苦.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笔者对甲床周围脓肿引流术进行改进,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之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科压疮高危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外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的干预方法 .方法 将100例经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评分<1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确立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等程序行循证护理:卧泡沫床(或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平卧位和左、右30°倾斜体位交替进行;平卧位抬高床头时角度不大于30°,足跟处置软枕;病情限制翻身者,每2小时抬高臀部1次,用软枕垫在患者的腰骶部、左右交替;骶尾部、足跟等骨突出处每2小时喷赛肤润1次,并轻拍至吸收(皮肤破溃者禁用);根据血清白蛋白浓度配制膳食或肠内外营养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时间明显延迟,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压疮均治愈.结论 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喻姣花;乐革芬;黄海燕;谭翠莲;罗凯燕;李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妇女乳癌认知及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女乳癌认知和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4个社区的739名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360名)和对照组(379名).对照组仅进行一般防癌宣教;观察组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乳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乳腺自我检查的技能辅导,第3、6、9个月的电话随访,以及第6个月的宣传资料邮寄等.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乳癌相关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乳腺自我检查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社区健康妇女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妇女的乳癌相关知识水平和参与乳腺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对广泛开展乳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瑜;夏海鸥;Deborah Oakley;贾宏丽;邓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护理差异及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65例(86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31个病变颈椎间盘)行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下称Bryan组);42例(55个病变颈椎间盘)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下称ACDF组).ACDF组采用常规颈椎手术后护理,Bryan组采用改进型术前体位、肢体和气管推移训练及术后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Bryan组的住院时间、术后颈部外固定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短于ACDF组(均P<0.01);术后24个月,Bryan组JOA评分与AC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ryan组的屈曲与后伸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与ACDF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患者恢复时间短,术后护理简便,观察周期短;但对围术期护理计划制定以及患者配合度要求高.

    作者:杜杏利;胡丽敏;阮娜;李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探索护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 513名护生于入学1个月后进行调查.以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困素为自变量,UPI的等级为因变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护生组与常模组心理健康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前3位的心理问题为感到自卑、情绪容易破坏、独处感到不安;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单亲家庭、身心伤害、有轻生念头及对学校、自我形象、才能及专业的满意度.结论 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童年时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满意度等相关,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翟忠美;任华能;万昌秀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尿崩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4例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予以尿量观察、对症处理、饮食调整和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18例尿崩症患者术后1周内尿量恢复正常,6例术后10 d内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尿量、尿比重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正确对症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黄建辉;刘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拉玛泽分娩法的哲学内涵解读与应用

    拉玛泽分娩法作为一种支持人类分娩的哲学体系,半个多世纪来已改变了人类的分娩进程.文章用有限的篇幅对拉玛泽分娩法的原理、理论基础与哲学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旨在介绍拉玛泽分娩法,为促进自然分娩提供依据.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监测和护理方法 .方法 对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患者予观察炎症反应的程度,监测腹内压,行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肾功能、神经系统、凝血功能监护,加强胃管鼻饲生大黄液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支持等措施.结果 18例痊愈出院,9例发展至腹腔室隔综合征死亡.结论 明确重症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高压的程度,针对心肺肾胃肠神经和血流动力学等的改变,选择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手段是成功抢救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患者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芳;王惠;陈忠玉;谢明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跟腱挛缩的自我管理教育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跟腱挛缩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方法 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团队,对55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采取沟通、示范、指导、查看、纠错、督促、协助等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包括跟腱挛缩相关知识、示范预防跟腱挛缩的锻炼方法 、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干预后无1例并发跟腱挛缩;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患者跟腱挛缩相关知识认知程度、预防跟腱挛缩方法 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胫腓骨骨折下肢制动后容易并发跟腱挛缩,提高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预防跟腱挛缩的发生.

    作者:周健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的认知

    目的 了解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设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知识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58名普通外科护士和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得分64.7±11.2,患者得分65.5±1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患者得分较低的前5项均包含拔胃管当天每次饮水量、拔胃管当天饮水间隔时间、清流食的种类、容易形成胃结石的食物、不宜进食的食物;护士和患者有关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的来源不同.结论 护士与患者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了解不足,应加强对护士有关临床营养知识的继续教育,落实对患者术后饮食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岩;刘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患者因躁动发生抓伤、坠床等意外,对一些重大手术后及危重症患者常使用肢体外固定带(约束带),以实行保护性约束.传统的约束带为4条绑带的棉布制成,多重复使用,使用中易滑脱且易卷缩成绳状,有时会造成局部皮肤的擦伤或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鉴此,笔者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制作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素然;刘翠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焦虑抑郁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CRF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疲乏量表中国版(BFI-C)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18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的发生率为86.63%,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1.39%和16.04%,8.56%患者焦虑与抑郁并存,CRF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正在接受的治疗类型、焦虑、抑郁等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CRF与心理问题的发生较普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作者:颜斐斐;张立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