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分析

宫叶琴;安秋月;林英;李丽娟;张秀平

关键词:学生, 护理, 自我效能感, 临床实习, 护患沟通能力, 沟通技巧
摘要: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为护理教学中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护患沟通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005级本科及2006级专科护生共60名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问卷对6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以上60名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结果 护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27.30±3.50,条目均分为2.73±0.35;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151.60±18.91,为理论高值210分的72.19%,以中等居多(55.00%).一般资料中影响护患沟通能力总分的因素包括性格类型、父母职业、教师评价及临床操作技能成绩(P<0.05,P<0.01).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生自我效能感及护患沟通能力中等偏上.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焦虑抑郁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与焦虑、抑郁的关系及CRF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疲乏量表中国版(BFI-C)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18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的发生率为86.63%,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1.39%和16.04%,8.56%患者焦虑与抑郁并存,CRF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正在接受的治疗类型、焦虑、抑郁等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CR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CRF与心理问题的发生较普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作者:颜斐斐;张立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三氧治疗女性阴道感染的护理

    对440例女性阴道感染患者予三氧治疗,并予心理护理,人性化服务,防止交叉感染,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于三氧治疗前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及疗效评估,并追踪3个月.结果 三氧治疗阴道感染有效率达100%.提示三氧是女性阴道感染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王红;同军;李瑞霞;邢玲玲;梁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乳癌保乳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57例乳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出术前患者心理支持,术中巡回护士标本管理和及时快速病理检查,避免患肢静脉输液;器械护士术中协助手术医生使用γ记数探测仪寻找前哨淋巴结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作者:高兴莲;田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降低器械的耗损,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方法 将手术使用后的妇产科窥器400个、咬骨钳200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个、100个.实验组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对照组采用超声波清洗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结果 两组清洗后的器械目测及潜血试验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器械耗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螺丝钉组件再生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加人工刷洗的方法 进行清洗,既能保证器械的清洁质量,又可降低器械的耗损,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李晓菊;姜华;屈芸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部位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观察

    目的 对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或弓下吻合术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对比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 选取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患者(弓上组,20例)及弓下吻合术患者(弓下组,20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2、3个月时,应用肺功能仪分别对患者的VC、FEV1和MVV进行监测.结果 两组术后1、2、3个月VC、FEV1、MVV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术后3个月弓上组VC、MVV显著低于弓下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在一定时期内明显减弱,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患者的通气功能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加强食管癌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赵滨;张秀金;彭祝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跟腱挛缩的自我管理教育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预防跟腱挛缩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法 .方法 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团队,对55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采取沟通、示范、指导、查看、纠错、督促、协助等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包括跟腱挛缩相关知识、示范预防跟腱挛缩的锻炼方法 、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干预后无1例并发跟腱挛缩;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患者跟腱挛缩相关知识认知程度、预防跟腱挛缩方法 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胫腓骨骨折下肢制动后容易并发跟腱挛缩,提高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预防跟腱挛缩的发生.

    作者:周健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拉玛泽分娩法的哲学内涵解读与应用

    拉玛泽分娩法作为一种支持人类分娩的哲学体系,半个多世纪来已改变了人类的分娩进程.文章用有限的篇幅对拉玛泽分娩法的原理、理论基础与哲学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旨在介绍拉玛泽分娩法,为促进自然分娩提供依据.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全机器人操作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国内第一组全机器人操作下不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da Vinic S 机器人系统不开胸下完成41例左侧内乳动脉游离加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对患者行相关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早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肺部感染、疼痛等情况,嘱患者尽早活动,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 全机器人操作下不开胸心脏搭桥手术是一项新技术,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炳吉;赵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职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支持性沟通量表、护士自我描述问卷,对324名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自我概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及其各因子与职业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来自城市、曾经担任班干部、喜爱护理学专业的护生的职业自我概念得分高于来自农村、未担任过班干部、不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均P<0.05);85.08%护生知晓人际沟通能力,28.7%护生知晓职业自我概念.结论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与职业自我概念密切相关.可针对护生实际情况,通过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加强其职业自我概念,同时注意加强职业自我概念理论教育培训,以提高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整体水平.

    作者:高静静;袁秋环;雷晓玲;范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科压疮高危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外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的干预方法 .方法 将100例经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评分<1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确立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等程序行循证护理:卧泡沫床(或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平卧位和左、右30°倾斜体位交替进行;平卧位抬高床头时角度不大于30°,足跟处置软枕;病情限制翻身者,每2小时抬高臀部1次,用软枕垫在患者的腰骶部、左右交替;骶尾部、足跟等骨突出处每2小时喷赛肤润1次,并轻拍至吸收(皮肤破溃者禁用);根据血清白蛋白浓度配制膳食或肠内外营养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时间明显延迟,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压疮均治愈.结论 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喻姣花;乐革芬;黄海燕;谭翠莲;罗凯燕;李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移植受者出院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80例肝移植出院患者,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MUISC)和MCMQ应对量表调查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结果 肝移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59.91±11.69)分];肝移植患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回避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 (P<0.05、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屈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肝移植出院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其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可降低其不确定感,屈服应对方式可增加其不确定感.

    作者:徐莹;王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的认知

    目的 了解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设护士及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饮食知识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58名普通外科护士和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得分64.7±11.2,患者得分65.5±1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和患者得分较低的前5项均包含拔胃管当天每次饮水量、拔胃管当天饮水间隔时间、清流食的种类、容易形成胃结石的食物、不宜进食的食物;护士和患者有关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的来源不同.结论 护士与患者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知识了解不足,应加强对护士有关临床营养知识的继续教育,落实对患者术后饮食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岩;刘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儿尿道手术包扎方法的改进

    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及小儿多动等原因,小儿尿道手术如尿道下裂术等在伤口包扎时难度大.为保持包扎效果,我科采用3L敷贴、油纱条及弹力绷带包扎此类手术的伤口,方便快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文秀;卓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内外科护理学外聘教师的管理及教学效果

    目的 探讨内外科护理学外聘教师的管理方法 及教学效果.方法 聘用35名外聘教师担任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采取合理分工、专人管理、规范培训、建立试讲制度、统筹安排、共同分担等方法 管理.自编问卷对护生和在校专职教师调查外聘教师教学效果;并随机抽取2006级护理专业17、18两班95名护生由外聘教师授课(实验组),9、10两班97名护生由专职教师授课(对照组),比较两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结果 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护生和专职教师对外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速,引用医院先进技术和知识,提高护生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评价较高(均P<0.01);对照组第二学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也存在教育专业知识欠佳、教学纪律和时间难以准确保证等不足.需对外聘教师进行各项教学规范化培训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袁爱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式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常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缓解缺氧状态.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相比具有无创伤、感染率低等优点,尤其是经鼻气管插管,因其更美观,且保持了口腔的一般生理功能,临床上更易被患者接受.经鼻气管插管虽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管道较长,不便护理,加上湿化不够,易致呼吸道分泌物在管道内壁结痂而堵塞管道而致患者窒息甚至死亡.鉴此,笔者将原气管插管结构进行改良,经使用,效果满意.

    作者:吕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痉挛型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对16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矫治痉挛型脑瘫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排尿训练、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预防尿路感染及拔管后尿潴留、掌握拔管时机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排尿恢复,均于术后15 d康复出院.提示针对导致尿潴留的不同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解除尿潴留患者痛苦,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卢丽霞;陈美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社区护理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就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基本原则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要求等方面展开比较,强调以护理改革为先导,大力进行社区护理教育和改革,根据社区需要明确社区护理培养和教育目标,调整组织机构和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引进全科医学护理理念,构建社区护理新模式,以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作者:焦红霞;袁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患者因躁动发生抓伤、坠床等意外,对一些重大手术后及危重症患者常使用肢体外固定带(约束带),以实行保护性约束.传统的约束带为4条绑带的棉布制成,多重复使用,使用中易滑脱且易卷缩成绳状,有时会造成局部皮肤的擦伤或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鉴此,笔者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制作一次性肢体外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素然;刘翠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负压吸引加康惠尔敷料联合造口袋保护瘘口皮肤效果观察

    皮肤保护是肠外瘘患者护理的一项难题.负压吸引是肠、胆、胰外瘘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仍不可避免渗液流至瘘口周围,引起皮肤潮红、糜烂甚至溃疡.尽管可涂氧化锌等油剂保护,但效果不显著,并需经常更换敷料,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经济负担.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26例肠、胆、胰外瘘患者应用负压吸引加新型敷料联合造口袋对瘘口皮肤进行保护,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程克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尿崩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4例大型和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患者予以尿量观察、对症处理、饮食调整和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18例尿崩症患者术后1周内尿量恢复正常,6例术后10 d内恢复正常.结论 术后尿量、尿比重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正确对症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作者:黄建辉;刘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