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效果的影响

阎鸿萍;王晓慧;朱春花;李燕妮

关键词:胎动监护, 护理干预,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初产妇60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5项:因人而异,分组施教;重点关注,提供咨询;定时监测,准确记录;持续评估,每周随访;全面监护,整体护理.进行跟踪评估直至妊娠结束.结果 干预组每日监测胎动率、监测重要性和监测方法认知度、异常胎动发现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准确提供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信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鼻腔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对11例鼻腔、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腔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4个月,无肿瘸复发.提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准确、快速、无误的护理配合及严密观察病情.术后认真做好仪器清洗和保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田德杰;戚秀华;吴月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对腔镜器械使用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腔镜器械的使用质量.方法 重视人员管理细节、细化器械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加强器械的清洗与养护管理.结果 实施前后腔镜嚣械准备差错率、不适用率、零部件遗失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细节管理,可降低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和器械耗损率,提高医生满意度.

    作者:陈丽璇;罗美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内注射不同进针方式对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 比较平行淋巴管与垂直淋巴管两种进针方式对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平行组(平行淋巴管进针)与垂直组(垂直淋巴管进针).于治疗前、治疗中(第2次回输后1周)、治疗后(第4次回输后1周)检测患者血清IL-2、IL-12、IFN-γ、TNF-α,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IL-2、IL-12、IFN-γ、TNF-α时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行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垂直组(P<0.01).结论 乳腺癌DC疫苗治疗临床回输采用平行淋巴管进针和垂直淋巴管进针都能有效激发肿瘤患者Th1型免疫应答,平行淋巴管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戚美芬;朱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保冷剂在冷疗法中的应用

    冷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传统的冷疗方法是将冰块砸成小块,或将冰水半满置于市售热水袋内,将盖子拧紧,置于所需部位.不仅操作费时,且冰块锐角或盖子脱落可造成患者不适.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药剂科存放生物制剂的废弃保冷剂行局部冷疗,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翠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腔引流管挤压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挤压腹腔引流管的方法,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疼痛.方法 选择外科腹部大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挤压引流管,B组采用改进方法挤压引流管.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堵管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挤压腹腔引流管,既能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又能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李水英;张梅;刘帆;杨帆;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容性血液稀释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客性血液稀释在老年人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择期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30 min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5 ml/(kg·h),1 h后改为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结果 对照组硬膜外注药20 min后MAP、CVP开始降低,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动脉血气值在不同观察点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溶液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无心肺痰惠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所致的低血压,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振花;李苏女;李文媚;尹群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电烤箱用于液体加热

    我科原采用微波炉加热术中所需热盐水,因瓶盖启开,盐水溢出将微波炉金属处锈蚀;其高度不够,液体不能直立放入;且加热需时4 min左右等原因,不能保证工作需要.我科自 2008年10月将弃用的器械电烤箱用于液体加热,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竺永健;杨进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治疗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

    对17例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6个月,优良率达100%.提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规范的术区准备;术后患肢功能位放置、伤口局部冷敷、密切观察周围神经、血运和功能活动.对关节腔内血肿采取及时处理、指导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是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杨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型泪道内镜诊治泪道疾病患者的护理

    对128例(146眼)泪道痰病患者采用微型泪道内镜直视下检查,并同时配合激光、微型电钻等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治愈117眼,好转19眼.无效10眼.提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治疗方法、建立治疗信心,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的正确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内容.

    作者:柯满琳;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部输液室1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入宣温液体,观察组静脉输入恒温箱加热的液体(37℃或34℃),观察两组患者输液肢体发冷、全身畏寒、寒战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静脉输入20~30 ml液体时感觉肢体发冷50例,随着输液量增加出现全身畏寒13例,寒战7例,患者输液满意度为22.0%.观察组患者于输液完毕前出现肢体发冷7例,无全身畏寒及寒战发生,患者输液满意度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恒温箱加热输液能增加寒冷季节输液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葙性能稳定,温度适中.

    作者:李桂宝;许素芃;文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手术中压线巾的改进

    器械护士为与术者默契配合,更好地完成手术,抽线穿针是多的一项工作.而线的种类、型号繁多,特别是急需线时更易散乱,给器械护士带来诸多困扰.笔者对压线巾加以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筱萍;戴旭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SHEL模式制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实施前锐器伤发生率为10.5%.实施后为4.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黄雄招;孙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作者:梁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压疮报告观察单的改进与应用

    压疮的预防与监控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反映整体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一直以来,我院护理部都要求不论是在院内发生、院外带入或具有潜在危险的压疮患者,病区必须24~48 h上报护理部,严格按三级监控体系及流程对压疮患者进行管理.为更好地对全院压疮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我院自行设计并改进了皮肤压疮报告观察单,增加了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和压疮效果评价,临床应用1年,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玉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婴幼儿侧卧位体位垫的设计与应用

    婴幼儿的手术体位一直是困扰手术室护士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侧卧位.体位物品大小不匹配或进口婴幼儿体位物品价格昂贵、国产的又很少是其重要原因.如何做到既能很好地安置手术体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成本,是很多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院手术室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婴幼儿体位特点,设计制作了婴幼儿侧卧位垫,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妮;曾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随访

    对10例经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宫颈原位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对术后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告知随访重要性、将随访时间和内容制成单粘贴于门诊病历、电话通知随访等.结果 术后3~6个月患者HPV转阴;9例患者术后能定期来院复查,1例患者因不重视未如期复查,通过电话催检来院复查;1例术后发现阴道流血较多,自行来院就诊;1例随访2年时发现HPV阳性,经再次手术复查2年正常.提示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效果好,术后给予严密的随访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樊哲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154分的本科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习,实验组针对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惠沟通能力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宫叶琴;安秋月;林英;李丽娟;张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亲属活体肾移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医学伦理委员会在活体肾移植中的实践方法.方法 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制定工作流程,对通过移植专家初步医学及伦理学筛查的43例申请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医学伦理学评估,判断是否满足执行手术的伦理学要求.结果 43例受者中,6例未通过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学审核;终实施肾移植手术32例,术后无伦理问题方面的投诉.结论 医学伦理委员会将医学、伦理学、法学有机结合,保护了医者、供者、患者三方的利益.

    作者:李燕娥;杨浣情;张念樵;高炜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评价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7例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ABG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按自行编制的CABG-CNP文本实施护理.以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Barthel指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CABG-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得分、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总住院日和围术期各时间段住院日及总住院费用、手术前期费用和手术后期病室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ABG-CNP可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开展CNP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作者:魏红蕾;吕探云;陆敏敏;林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脑裂头蚴取出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对12例脑裂头蚴患者行立体定向活检4例、全切6例、导航下全切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史、职业、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临床症状、检验及影像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并制订癫痫处理预案,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开颅术护理,预防癫痫发作,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并给予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