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效果观察

王友光;袁蓓

关键词:坏死性压疮, 西咪替丁,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坏死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创面彻底清创后,对照组采用0.45%~0.55%碘伏棉球填塞腔道.观察组用西咪替丁原液(0.2 g/ml)喷洒创面,再用西咪替丁棉球填塞腔道.两组均用伤安素覆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创面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疗效肯定,成本低廉,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100例初产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孕妇焦虑总分为36.43±9.39,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P<0.01);年龄25~岁,大专以下学历,工人、农民为职业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学历、职业类型的初产孕妇(均P<0.01);独生子女、有慢性疾病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高(均P<0.01);有流产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社会支持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与孕妇焦虑水平显著相关(均P<0.01);因果通径图示,前述3项为影响孕妇焦虑水平的直接因素,慢性病史及担心生产过程是间接因素.结论 初产孕妇孕期焦虑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业类型、慢性疾病史与孕妇焦虑水平相关;社会支持、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是预测初产孕妇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晓静;沈慧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人工皮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压疮的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45例外伤性截瘫并发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疗法,观察组采用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压疮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的压疮效果较好,治疗期间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琳;李冬梅;张静玉;常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术室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实行专科、专人、专柜管理;采用布或纸塑的小包装灭菌备用管理.结果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错漏率由2002年的8.2%下降到2007年的0.5%,小包装器械的丢失率为0,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由80.0%提升至96.0%.结论 骨科手术器械和物品采用专科、专人、专柜和小包装灭菌管理法,能降低手术器械及用物准备错漏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钟爱玲;戴红霞;易为群;徐丽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变革型领导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对新型的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的概念、结构与测量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认为目前护理管理者领导行为的研究尚不足,从而提出未来的研究目标与方法,为护理管理者选择佳的领导行为,进行更有效的领导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秋洁;刘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输液增温器的应用

    目的 观察输液增温嚣加温营养液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进行肠内营养时按常规经营养管输注营养液,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时采用输液增温器对营养液予持续恒定加温,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均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输注营养液时应用输液增温器予持续恒定加温,增温效果确切稳定,减少了因营养液温度不适造成的胃肠道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

    作者:徐琳;王晓波;叶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病人授权

    阐述了病人授权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意义,即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是优质护理的保障、有利于健康促进、可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尊重和信任病人、为病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鼓励病人参与护理决策是病人授权的关键.

    作者:董宁;朱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对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工具、生活质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影响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心理因素、躯体因素(性功能低下、造口并发症、排便规律)、社会因素(经济状况、就医条件、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婚姻状况、自理能力等).提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家庭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正确进行结肠灌洗等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长艳;陈亚红;胡海霞;朱项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程陪伴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产后并发症.方法 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2 25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1 107例)与观察组(1 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产时服务新模式.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的产时服务模式可减轻孕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肖仲萍;王端英;李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开胸术后患者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改进开胸术后患者氧气射流雾化吸入的方法,以增进排痰的有效性.方法 将126例开胸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雾化吸入,观察组改进雾化吸入方法,即于吸气的第1秒患者以中、示指并拢堵住雾化气出气口,第2~3秒中、示指松开1条缝隙,待吸气毕手指并拢仍堵住出气口并移吸嘴于口外,缩唇呼气后似前吸气.均每次15~25 min.结果 观察组雾化吸入462例次,对照组448例次.观察组呼吸频率、吸入障碍程度、有效咳痰率、SpO2≥0.98例次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改进后的雾化吸入方法可显著提高排痰效果,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陈道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碳酸氢钠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及碘甘油预防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

    目的 探讨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及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预防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和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记录术后肺部感染和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和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对降低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晓君;易敏莉;肖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护合作应用临床路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应用临床路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同期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即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治疗性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满意度、视力恢复、复发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需要医护人员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焦荣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肢外展固定套的制作与应用

    手术中患者因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不能有效控制输液的上肢外展,易使输液针头刺破血管壁或脱出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需重新穿刺,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污染手术野,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脑风暴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 护理部和病区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即护理人员针对某一护理安全问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 实施头脑风暴法后护理差错缺陷登记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而实际发生数下降,护理人员参与安全讨论的时间及发言人数显著增加(均P<0.01),护理人员对待安全讨论的满意度从84.87%提高到98.16%(P<0.01).结论 将头脑风暴法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杨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

    对45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结果43例患者转危为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10~28 d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提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切开引流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可促进疾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炜琪;李立宏;马婕;雍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方便内衣的制作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穿脱内衣较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开口式内衣,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加护理教学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方式比较

    对中加护理教学中有关案例教学、健康手册或健康促进方案的设计、参与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国内高等护理教育可根据国情,参考加拿大护理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发展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孟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历程,为制定相对完善的专科疾病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通过目的取样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阐述8例髓核成形术患者的心理历程.结果 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历程呈现4个主题:信任与担忧;疼痛反应;手术与恢复;术后指导和远期效果.结论 髓核成形术围术期护理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历程,及时提供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康复行为,以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实践更深层次的康复理念.

    作者:王慧;梁瑛琳;刘秀梅;殷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聘用护士职业压力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聘用护士职业压力程度及其与工作业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业绩量表对189名聘用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聘用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02±0.97,属中度压力程度,列前10位的压力源为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等.聘用护士工作业绩总分为2.24±0.61,列后10位的为具有科研能力、有技术小革新和小发明等.其总工作压力与总工作业绩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勤与护理专业和工作方面、能与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绩与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无关外,其它职业压力与工作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聘用护士职业压力与工作业绩有较大的关联性,各级主管部门对聘用护士的使用和管理要做到规范化、人性化、合理化,建立长效、公平的激励措施,使聘用护士坚定专业信心,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滢;丁冬琴;阮小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介绍

    头孢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否做皮试国家尚没有统一规定.

    作者:孙建英;张英辉;邱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肺移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内容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肺移植应用ECMO患者采取开始转流后的常规护理,ECMO管路的管理,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观察,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即撤离ECMO;1例房间隔缺损伴Eisemenger患者由于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连续使用ECMO 34 h后顺利撤离;1例双肺移植因术中出血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紧急行ECMO支持,术后第7天顺利撤离.全组患者未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1例由于术后出现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另1例再次移植患者处于术后恢复中.结论 ECMO应用过程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手段,可及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王雯;徐秀琳;王永功;朱雪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