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荣芳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7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化疗方案,出现化疗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化疗方案时根据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预防.结果 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亚玲;叶宝霞;吴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手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是外科护理常规之一,要求用物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自制出一种简易、实用的滑石粉瓶,现介绍如下.
作者:康真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对中加护理教学中有关案例教学、健康手册或健康促进方案的设计、参与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国内高等护理教育可根据国情,参考加拿大护理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发展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孟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产后并发症.方法 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2 25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1 107例)与观察组(1 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产时服务新模式.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的产时服务模式可减轻孕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肖仲萍;王端英;李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对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20~30 d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3例1年内能自主控制排尿,1例18个月能自主排尿.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掌握解剖结构及手术流程,严格保持术野的无菌状态,器械的传递做到轻、准、稳、快,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何勇勤;郭海鸥;周玉琼;黄玮;张慧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应用临床路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同期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即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治疗性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满意度、视力恢复、复发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需要医护人员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焦荣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阐述了病人授权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意义,即符合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是优质护理的保障、有利于健康促进、可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尊重和信任病人、为病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鼓励病人参与护理决策是病人授权的关键.
作者:董宁;朱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移植患者常有腹水,且术中需要大量的冲洗液,如吸引不及时,腹水或冲洗液易浸湿无菌单,不仅破坏了无菌屏障,而且不利于术中患者体温护理.
作者:卢燕;曾俊;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口腔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手术野渗血、渗液及冲洗液流入食管和气管,常用小纱布填塞于咽部,但填塞的小纱布易下滑导致取出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带线小纱布用于口腔手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灵燕;曾俊;程富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调查表对147名在职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仅13.6%、38.1%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检索知识;仅4.8%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使用专业搜索引擎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89.8%),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85.0%),缺乏检索知识(38.1%)以及没有时间(32.0%).结论 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加工、提炼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不足,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上存在学历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
作者:石霞;刘玉玲;封锡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血管吻合是器官移植、断指(肢)再植、体-腔分流等手术中重要的操作步骤.血管吻合时为防止血液凝固,并保持术野清晰,常需用肝素钠溶液不断冲洗血管腔.
作者:吴湘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知情同意将107例无糖尿病病史的肾移植患者分为FK-506组(38例),术后应用FK-506;环孢素A(CsA)组(69例),术后应用CsA.对两组患者的血糖和OGTT进行定时、动态监测.比较两组高血糖及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发生率.结果 FK-506组11例(28.95%)出现高血糖,其中8例(21.05%)确诊为PTDM;CsA组8例(11.59%)出现高血糖,其中5例(7.25%)确诊为PTDM.FK-506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P<0.05),但两组PTD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K-506有高血糖的不良反应,护理时应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以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唐薇;胡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实行专科、专人、专柜管理;采用布或纸塑的小包装灭菌备用管理.结果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错漏率由2002年的8.2%下降到2007年的0.5%,小包装器械的丢失率为0,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由80.0%提升至96.0%.结论 骨科手术器械和物品采用专科、专人、专柜和小包装灭菌管理法,能降低手术器械及用物准备错漏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钟爱玲;戴红霞;易为群;徐丽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中多强调输液前的健康教育和输液中的巡视工作,对于输液毕拔针过程重视不足,易出现拔针不及时或过早拔针使液体浪费等现象,有损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作者:李凤君;马春红;张学敏;易妮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ICC正确置管长度的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62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PICC体外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 A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7.43±3.30)cm、(50.16±3.06)cm,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且置管比较安全.
作者:杜萍;何佩仪;何美清;杨幸为;杜美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7例出生6 h至50 d、体重1.1~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重点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感染.结果 14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术后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有利于患儿平稳渡过围术期,并促进其康复.
作者:管咏梅;周燕萍;徐卓明;何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100例初产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孕妇焦虑总分为36.43±9.39,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P<0.01);年龄25~岁,大专以下学历,工人、农民为职业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学历、职业类型的初产孕妇(均P<0.01);独生子女、有慢性疾病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高(均P<0.01);有流产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社会支持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与孕妇焦虑水平显著相关(均P<0.01);因果通径图示,前述3项为影响孕妇焦虑水平的直接因素,慢性病史及担心生产过程是间接因素.结论 初产孕妇孕期焦虑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业类型、慢性疾病史与孕妇焦虑水平相关;社会支持、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是预测初产孕妇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晓静;沈慧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方法 护理部和病区采用头脑风暴法定期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即护理人员针对某一护理安全问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 实施头脑风暴法后护理差错缺陷登记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而实际发生数下降,护理人员参与安全讨论的时间及发言人数显著增加(均P<0.01),护理人员对待安全讨论的满意度从84.87%提高到98.16%(P<0.01).结论 将头脑风暴法引入护理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规范其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杨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并分析社区护士与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护士(n=135)及其上级医院护士(n=152)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为3.56±0.44,医院护士为3.36±0.61,均处于中等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社区护士在被认可与表扬、工资与补贴、排班与工作条件、管理与医院的政策、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以及成就与责任6个维度上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医院护士(均P<0.01).结论 社区存在某些利于护士保持工作满意的因素,社区和医院管理者均需要针对满意度低的项目进行改进(如增加福利待遇及个人发展机会等),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岳超敏;刘婷;韩梦君;臧渝梨;娄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掌握情况,使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0名住院患者家属就其出院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高;对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及饮食注意事项的需求次之;对疾病知识(疾病复发的应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的需求居第三;对于心理护理知识及复诊知识需求程度及掌握程度低.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影响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均P<0.05);其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健康知识需求相关(均P<0.01).结论 依据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重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亲属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科学观念,可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
作者:李欣;王军;赵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