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
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体重增长是关键.因此,我们自行制作一种鸟巢式早产儿秤,以准确测量早产儿的体重,经临床使用109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广玲;渠慎英;高翔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征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的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同时对其父母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改善远期成长目标.
作者:邵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1例C型尼曼-匹克病患儿采取抗感染、排痰、营养神经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 惠儿住院15 d,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听诊双肺未闻及痰鸣音及湿性哆音,病情好转出院.提出C型尼曼-匹克病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加强营养、饮食指导;同时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以降低此病的发病率.
作者:程明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安全足患者为关心的问题,90%的患者担心液体走空[1].侧重于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功能的技术已有多种[2-4],各有弊端,如制作繁杂、使用不便等.
作者:庄凤娟;席刚明;代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 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作者:黄晨燕;何丽娟;王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减少或杜绝危急值血标本检验错误率.方法 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质量控制后,危急值血标本错误率显著低于质量控制前(P<0.01).结论 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检验准确率.
作者:王姝;巩丽颖;吴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作者:熊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加强对静脉治疗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主管、以护理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负责全院静脉穿刺会诊.结果 试行技术会诊以来,进行静脉穿刺会诊84例次,其中疑难会诊14例次;2007年二、三季度600份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2.69%.其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满意度达90.74%;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满意度,由2006年的80.00%上升至89.44%.结论 静脉穿刺技术会诊组的成立和运行为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作者:陈茂勋;吴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指操训练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基本匹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组每天9:30~10:00,在保健师的带领下做手指操,持续3个月,用MMSE、MOCA、ADL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个月后,时照组MMSE、MOC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MOCA、AD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手指操训练可延缓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针头直接插入肝素帽后如何固定既省时省力,又牢固、美观,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2007年2~8月,笔者对150例患者采用蝶形固定,获得上述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程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导管拔管后佳按压时间.方法 将250例单腔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患者取平卧位拔管后,穿刺点置2块纱布,操作者左手示指贴于皮肤进针点,中指、无名指,沿血管走向以0.5 kg的力量依次按压3、4、5、6、7 min.结果 五组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A组效果显著差于B、C、D、E组(均P<0.005).组效果显著差于C、D、E组(均P<0.005);C、D、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05).结论 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血管时间以5 min为宜.超过5 min作用不大.
作者:俞莉;冯敏芳;蔡小妮;顾燕敏;陈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肢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三腔二囊管去除食管囊后于胃管腔插入沙氏导丝,经鼻或经口插入2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食管和胃中,牵引下进行内镜注射5%鱼肝油酸纳、组织胶于曲张静脉.术前做好患者与物品准备,术中配合三腔单囊管插入及硬化荆和组织胶注射,术后予以镇痛、并发症观察等护理.结果 14例一次治疗出血停止,6例加用组织胶后出血停止,有效止血率100%.结论 充分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可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救治成功率.
作者:周燕春;余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和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11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3.41±3.32)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发展能力自我效能(P<0.01).护生成就动机总分为(6.19±10.94)分,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P<0.01).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8.65±9.37)分,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相对较好(P<0.01).专业兴趣高的护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兴趣较低的护生(P<0.01).护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发展能力自我效能、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呈负相关(P<0.05);追求成功的动机,发展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是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故应加强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培养,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袁秋环;雷晓玲;高静静;范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对15例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安全隐患(化疗药物外渗、跌倒、自杀倾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隐患的发生与患者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因素等有关.提出对护士加强化疗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做好化疗安全护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心理疏导、用药护理等,可有效地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使惠者达到佳的治疗、护理效果.
作者:陈凤菊;燕群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时,为了防止出血过多,常规方法是以一手示指和中指横向按压插管鞘远端处静脉,以此阻断血流,但效果不理想,常有出血发生.
作者:邓爱平;严云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院前延误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AMI的院前延误.方法 通过查阅出院病历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回顾性调查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结果 59例AMI患者院前延误1~72 h,中位时间6.5 h,院前延误率57.6%(34/59);年龄≥65岁、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冠心痛史者院前延误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有冠心病史者(P<0.05,P<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延误问题严重,应加强社区人群冠心病知识教育,尤其是高龄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以改善AMI患者院前延误情况.提高救治率.
作者:丁四清;陶新陆;肖美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笔者设计了患者床头安全卡,便于护士在患者床边查对,于2007年1~6月应用136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艳琴;胡娅微;刘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从抗凝荆、采血用具、采血部位的选择,穿刺技巧及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5个方面对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标本检测效果.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佳抗凝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并存高危出血倾向需行CBP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例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抗凝;B组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C组13例在B组的基础上,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结果 3组均未诱发或加重出血,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循环凝血情况、24 h更换滤器、治疗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除B、C组血滤器凝血程度及A、B组更换滤器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25,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每6~8小时以肝素盐水冲洗浸泡管路及滤器抗凝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床旁CBP佳的抗凝方法.
作者:田晓华;张惠;赵爱荣;张智新;陈怡;赵静雯;徐小雨;甘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科2007年3月收治1例大面积脑梗死并鼻中隔偏曲致鼻腔狭窄患者,笔者采用吸痰管系带胃管的方法1次将胃管置入,留置3周完成治疗任务后遵医嘱成功拔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钟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