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探讨

刘君芹;曹青;薛晶

关键词:专科强化培训, 低年资护士, 理论, 操作, 在职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强化培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对19名在心内科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进行为期12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专科操作、专科理论、心电图、综合技能考核及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9人中,15人(78.9%)认为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3人(15.8%)认为无所谓,1人(5.3%)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19人中,6人(31.6%)认为专科理论提高较大,8人(42.1%)认为专科操作提高较大,7人(36.8%)认为心电图提高较大,9人(47.4%)认为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结论 该强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心血管内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思性创新教育在康复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反思性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162名康复护理本科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90名)和实验组(7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反思性创新教育方式.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操作熟练、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4方面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性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了全面发展的康复护理人才.

    作者:林萍;张丽华;麻淑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对本科第二批次(本二)和本科第三批次(本三)在读2004、2005级共30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二和本三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94.89±25.55和286.10±23.65,本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项目得分(除系统化能力及求知欲外)高于本三护生(P<0.01,P<0.05);各班级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项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护生均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层次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成静;崔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信度效度测量

    目的 进一步验证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的信度、效度.方法 用该量表对209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计算其Cronbach's α系数、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结果 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其5个方面的系数为0.701~0.844;与该院常规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0.628,P<0.01;量表各条目得分与总体满意之间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的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其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尚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谷波;张骏;成翼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对医学生开设老年护理学双语教学选修课程的尝试

    目的 探讨对医学生开设老年护理学双语教学选修课程的效果.方法 对61名选修老年护理学的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以英语闭卷测试医学生的老年知识水平,课程结束后以5分制评价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结果 经过学习,医学生的老年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P<0.01).不同年级间以大学二年级医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小,三年级提高幅度大(P<0.05),护理专业和通过英语四级及以上考试者提高幅度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医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低3.94分,高4.97分,对授课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评分为4.52分.医学生对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表示总体满意.结论 医学生选修老年护理学能更好地满足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积累、英语能力和授课技巧是双语教学效果的保证,应根据医学生专业知识需求和英语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作者:李漓;陈玉平;刘雪琴;宋慧娟;谢小燕;申校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混合液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护理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期常见的肿瘤,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1岁可高达10%~20%,男女比例为 1:3~1:5,多发于头面部,约占60%[1].我院自 2004 年 1 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平阳霉素混合液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 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庆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生无望感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生无望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策.方法 采用Bech-H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08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无望感发生率为24.35%.中专护生无望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1).有无望感与无无望感护生应对方式比较,除退避外,其余5个分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应巩固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的专业思想,引导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避免或降低无望感的发生.

    作者:刘梅英;巫师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的改进

    新生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固然是首选,但对颅内出血,头部血肿、头部体位性水肿的患儿则尽量避免在头部进行静脉穿刺.此外,在暖箱中的患儿多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重症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故首选四肢静脉进行输液,目的是保护头部血管待出箱后穿刺使用.

    作者:王春梅;朱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日本半田市市立病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启示

    介绍日本半田市市立病院从细微处体现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及护理安全管理经验.提出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国情、院情,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优化服务流程,科学合理布局,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作者:徐旭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入院非发热患者体温测量频率探讨

    目的 对新入院非发热患者不同体温测量频率的结果进行比较,为制订合适的体温测量频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计量统计法,对100份非发热入院患者入院第1~3天体温记录完整的病历进行逐份统计,比较连续3d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栓出率.结果 每天测量3次体温和测量1次体温发热检出率分别为7.0%和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发热患者入院第1~3天测1次体温可行.

    作者:林冰;伦丽芳;黄惠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防范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规范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在广西6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抽取24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总分为76.2±16.0.老年科护士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显著高于非老年科护士(P<0.01).不同学历、职称护士安全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应关注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并加强相应的安全护理知识培训,确保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作者:卢运红;王慧敏;曾庆堂;杨燕宁;潘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强化培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对19名在心内科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进行为期12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专科操作、专科理论、心电图、综合技能考核及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9人中,15人(78.9%)认为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3人(15.8%)认为无所谓,1人(5.3%)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19人中,6人(31.6%)认为专科理论提高较大,8人(42.1%)认为专科操作提高较大,7人(36.8%)认为心电图提高较大,9人(47.4%)认为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结论 该强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心血管内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作者:刘君芹;曹青;薛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的构建与研究

    在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以及从事多年护理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取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点,将医学基础课程重新整合,建立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提出该课程模块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相比,既能体现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又避免重复性,将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邓惠芳;徐玲;戴长蓉;汪念;谭红军;尚志文;郭世芳;吴玉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皮针用于加压输入甘露醇

    对于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常以20%甘露醇进行脱水、降压治疗.为了使效果更佳,要求在30 min内输注完毕.加压有多种方法,如注射器直接顺瓶塞插入向内注入空气法,经排气导管注入空气法,均能很快达到治疗效果,但可能存在违反无菌操作及浪费药液的现象.鉴此,我们将头皮针用于加压输液,收效甚好,介绍如下.

    作者:睢琦;崔金娟;李复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与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和生活质量及其相互关系,更好地为精神病家庭照料者提供服务,减轻其压力.方法 采用照料者负担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6名家庭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 照料者客观负担、主观要求负担和主观压力负担评分分别为23.55±3.76、14.73±3.01、15.93±2.69,照料者负担各方面与生活质量各方面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照料者负担受文化程度的影响,生活质量受身体状况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均P<0.05).结论 照料者负担处于较高水平,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消极作用,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应设法减轻照料者负担,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照顾.

    作者:李菊芳;范湘鸿;陈传萍;杨玲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领导-下属交互理论对护士长管理工作的启示

    介绍领导-下属交互理论,阐述该理论对护士长管理工作的启示.提出护士长应对护士给予充分的信任,合理对待圈内集团与圈外集团,以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穆艳;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素钠乳膏局部涂抹用于患儿静脉输液外渗

    在儿科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1],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患儿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作者:赵军;宋道岚;谢桂月;崔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脉穿刺成功率统计表的设计与应用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时的责任心,我科自行设汁了一种静脉穿刺成功率统计表,临床应用 5400 余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任凌云;张静;廖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冠心病惠者SCL-90总均分和各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居住情况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应重视冠心痛患者的心理健康,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配偶、低收入、独居患者应成为干预的重点.

    作者:宋美燕;朱丽霞;林碧莲;黄荔萍;戴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内外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是鉴定老年人医疗、社会心理、自理能力丧失等各方面问题的工具,反映老年人的保健需求.就国内外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的评估工具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老年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邢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对1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MBE),术后发生并发症98例,其中感染53例、引流管阻塞33胆道出血8例、支架内阻塞2例、胆汁外溢1例、气胸1例.分别经抗感染、引流管冲洗或更换引流管、止血治疗、用明胶海绵块填塞穿刺针道、在原支架内再放置支架等处理措施均好转.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及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早期发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