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患者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张会芝;吴晓静

关键词:住院患者, 内科, 人性化护理需求, 数据收集, 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为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对16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环境设施方面(1个维度)6个条目的需求率达44.38%~96.26%,其中以提供报纸杂志、广播需求高(96.26%).护理服务方面5个维度需求中,仪表96.25%~100%,语言89.38%~100%.健康教育80.00%~96.87%,护理服务62.50%~93.75%,患者管理90.00%~96.26%;各维度中分别以护士着装整洁(100%)、护士语言温和而有礼貌(100%)、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96.87%)、做检查前得到相应的指导(93.75%)、与患者交谈(96.26%)需求较高.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高,护理人员须改变护理理念,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9个病区6 840例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结果 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3.80‰下降至0.15‰,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满意度由90.80%上升至98.10%.结论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但尚需不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水平,制订更为有效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内科患者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为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对16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环境设施方面(1个维度)6个条目的需求率达44.38%~96.26%,其中以提供报纸杂志、广播需求高(96.26%).护理服务方面5个维度需求中,仪表96.25%~100%,语言89.38%~100%.健康教育80.00%~96.87%,护理服务62.50%~93.75%,患者管理90.00%~96.26%;各维度中分别以护士着装整洁(100%)、护士语言温和而有礼貌(100%)、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96.87%)、做检查前得到相应的指导(93.75%)、与患者交谈(96.26%)需求较高.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高,护理人员须改变护理理念,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

    作者:张会芝;吴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测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菏泽市基层医院的479名护士.对其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生命质量总分为305.34±39.48,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得分分别为63.46±9.23、62.20±10.75、67.59±11.23、50.29±11.98和62.34±11.98.不同职称,年龄、区县及科室护士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护士生命质量与年龄、工龄、婚姻状况、睡眠时问、近食欲、更换岗位频数、担心失去工作、上夜班的频繁度、担心感染疾病程度、工作承担风险大小、受社会尊重程度、每月总收入、工作环境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家庭和睦程度、食欲状况、工作压力程度以及对所在单位的信心程度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总体程度不高,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护士的综合关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工测量脉率时间探讨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的人工测量脉率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将100例正常心率患者(正常组)、50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组)、50倒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动过缓组)均分别测定脉率15 s、30 s、60 s,将15 s脉率乘以4,30 s脉率乘以2,各得到60 s脉率,并与60 s实际测得脉率进行比较.结果 心动过缓组在15 s测得脉率与30 s、60 s实测脉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心律正常及心动过速者可用15 s测得脉率乘以4得出1 min脉率;而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测30 s乘以2才能得出1 min脉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尚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作者:陶筱琴;言镜玲;刘静;刘沫;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经辨证分型后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症状,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纪英莲;万文文;陈艳;韩莹;郭伟君;郭晓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疗服务中心质量管理实施综合绩效考核尝试

    目的 探讨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对员工进行考评,从而提高员工素质、保障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对员工每月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根据月考核成绩得出年终考核结果.结果 考核683人次,月考核成绩≥120分608人次,占89.0%;年度考核共有23人评为优秀员工并受到医院奖励,3人因考评不合格被辞退.结论 自行制定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可用于医疗服务中心的质量管理,做到考核时有据可依,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李芬;赵光红;朱佳晖;吴美琼;孙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烧伤三号冰敷预防热化疗致灼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热化疗致肿瘤患者灼伤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例全身热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热化疗过程中行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感觉局部发烫时在胸腹部矩形加温区予烧伤三号湿纱布覆盖,纱布上置冰袋冰敷至治疗结束.结果 观察组灼伤发生率及灼伤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烧伤三号冰敷可有效预防热化疗所致灼伤并减轻其程度,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闻曲;鲁汉英;蔡丹;罗丹;LUO Dan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在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 快速法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使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诗燕;鲍幸兰;徐雪琴;王传英;黄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岛素注射笔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指导

    总结200例患者在使用4种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有43例出现常见问题,发生率21.5%,其包括更换药物笔芯时常出现的问题、注射中常出现的问题、笔芯快用完时常出现的问题、使用中没电等.提出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笔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及改进护理指导示教方法,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技能.

    作者:高月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开塞露治疗便秘方法的改进

    开塞露为临床中常用的缓泻剂,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后仍不能排便,为此我们将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焕梅;刘桂香;王艳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去铁胺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健康教育

    目的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利用除铁灵泵应用去铁胺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方法,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除铁质量.方法 对89例重型地中海贫血通过操作示范及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正确使用除铁灵泵的方法.结果 89例均输注顺利,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发生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经调整进针角度后缓解.42例家长掌握了该项操作,能独立在家中当患儿进行除铁治疗.提高了患儿治疗时的舒适度,节约了患儿和家长用于往返医院的时间,提高了除铁的效果及患儿的生活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使用除铁灵的依从性,方便患儿及家长,提高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

    作者:刘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定时器在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定时器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护士执行药物过敏试验时将观察时间记录在治疗单上,届时观察试验结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定时器提示护士准时观察试验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结果 对照组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为75.0%,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应用定时器能起到准确报时,及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作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虹;章晓云;李正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群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对3起89例群体性细茵性食物中毒患者采取启动急救程序,有效催吐、洗胃,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观察和分析病情,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后遗症,提示科学的护理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握持反射用于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

    新生儿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但有的患儿由于皮肤颜色较深或新生儿黄疸等原因,使头皮静脉暴露不佳,便会选择四肢静脉穿刺.选择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时,因患儿手较小,且存在握持反射,同定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罗月岚;朱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兴奋冲动行为癫(疒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以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伴兴奋冲动行为与25例不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较不伴兴奋冲动行为患者年龄轻和病程短(均P<0.05);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在NOSIE中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较差(均P<0.05).结论 兴奋冲动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病程短、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应针对疾病特点进行评估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春红;汤妙瑜;黄瑞儿;吴树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炎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酒精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炎组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酒精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两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炎组B/C级与A级在押郁、精神病性、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酒精组除饮食睡眠外,其它各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韩莲英;郑春英;黄春梅;王亚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系,以有效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双上臂及双下肢踝部血压,取双侧上臂收缩压平均值(即肱动脉血压指数)和双下肢收缩压低测值(即踝动脉血压指数),计算踝/肱血压指数比值.结果 不同ABI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程糖尿病患者A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ABI越低发生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越高,可作为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指标;老年及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张玉娟;王玲;吴淑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施及其作用

    目的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方法 完善护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开放时间为主线的分时管理,以开放项目为主体的分层次管理等开放实验室,根据不同对象进行管理.结果 学生方面,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科研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慎独品格;教师方面,增强了教学活力,促进了实验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他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结论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教学队伍水平,有助于资源的优化.

    作者:葛新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防针刺海绵泡沫胶布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 将8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均由相同10名护士进行输液操作,对照组输液时用常规胶布固定;观察组用自制防针刺泡沫胶布固定,拔取针头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泡沫内,将输液器连同泡沫胶布一同置入锐器桶或预处理桶.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不适及局部反应;处理针头时对照组操作者均有恐惧心理,观察组仅1名有恐惧心理;观察组护士被针刺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拔针及处理针头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防针刺泡沫胶布能安全有效防止针刺伤,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胡艳;王海燕;赵君健;任玉秀;张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吸痰车的制作与应用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远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