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观察

赵雅荣;隋文慧;邹玉红

关键词:乳腺癌, 空气波压力, 上肢淋巴水肿, 周径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患者普遍反映肢体轻松,活动灵便,皮肤张力下降.治疗前后患肢4个测试点周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痛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药品管理标签的制作与应用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因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需要须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应用一种或多种麻醉药品及其他药物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为加强术中药品的管理,我院手术室使用一次性药品标签,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玮娜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简易静脉穿刺模具的制作和应用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基本的操作技术,要掌握此项操作必须经过实践训练[1].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同时减轻在人体穿刺练习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我们自行制作了练习静脉穿刺的模具,经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慧瑛;许媛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授权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护理风险授权5个管理小组,对全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评价,突出预防,加强薄弱环节、重点时间的监控,把握整体护理质量.结果 授权管理后护理缺陷数量降低.结论 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对护理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控制,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李赪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会阴体长度及弹性评估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会阴体长度及弹性评估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减少分娩损伤、降低会阴侧切的盲目性提供依据.方法 将32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分娩期测量会阴体长度及弹性,根据测量结果予以15°~40°、2~4 cm长的左斜侧切或手法扩张产道.对照组以会阴后连线中点作为切口起点,采取角度≥45°、4~5 cm长的左斜侧切法.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切口出血量、产后不同时间会阴切口疼痛程度、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分娩期评估会阴体长度和弹性,可避免盲目行会阴切开术,有效维护初产妇分娩安全.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梅;刘凤娥;皮桂玲;陈殿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

    目的 研制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下称量表).方法 确定量表维度,初步拟定量表条目,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形成预试量表,使用预试量表对253名护士进行调查,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经项目分析量表后保留34项,其中自我动机信念14项,任务分析6项,自我监控与调节10项,自我评价4项.量表总体Cronbach's a系数为0.944,各维度Cronbach's a系数为0.701~0.887;总体分半信度为0.894,各维度分半信度为0.721~0.832;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各维度内容效度指数为0.95~1.00;结构效度分析显示有自我动机信念、自我监控与调节、任务分析及自我评价4个主成分,区分效度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肖树芹;李小寒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耠畸形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6例采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疗程长为22个月,短为6个月,平均为10.3个月.126例患者由突面型变为直面型,牙列拥挤解除,排齐牙列,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中线正,牙齿转矩正常.结论 护理人员在配合过程中需把握好材料调拌、托槽就位时间,在不同阶段正确传递所需器具,矫治毕做好详尽、全面的健康教育,为确保矫治效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创造了条件.

    作者:朱瑞珠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调查与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为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71名择期非局麻手术的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对了解手术是否顺利、需要护士照顾好患者和了解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的需求强烈(均为100%),对等候环境的需求较低(56.46%~78.97%).结论 手术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较多,手术室护士需针对患者家属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支持措施,可有效提高哌其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多育;柯雅娟;陈茹妹;周淑萍;马秀苗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资源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资源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以帮助护理管理者及资源护士正确认识并设法减轻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8名资源护士和40名普通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 资源护士与普通专科护士在患者护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的评分及压力源总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资源护士SCL-90评分与普通护士相比,除了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及SCL-90总均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资源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多压力源,其心理健康不客忽视.建议从管理角度为资源护士创造条件以减少工作压力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

    作者:刘于;黄海珊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先心病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针对6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对惠儿在术前间断吸氧,嘱惠儿卧床休息;术后加强肺动脉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等措施.结果 6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5.9±4.6)d,转出重症监护室时.SpO2均>0.98;3例死亡.提出在围术期加强肺动脉高压监护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黄宓;李道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社区老年女性盆底肌锻炼认知与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并探索两者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盆底肌锻炼认知和行为问卷,对374名社区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知晓率仅8.0%,经常行盆底肌锻炼者仅2.7%.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女性盆底肌锻炼知晓率及锻炼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盆底肌锻炼的知识与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均较低,且两者间存在显著关系,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以促进其锻炼行为.

    作者:王君俏;吕探云;贾守梅;张惠芬;梁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胃肠汤术前保留灌肠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胃肠汤术前保留灌肠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清洁灌肠,观察组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后予以中药胃肠汤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且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中药胃肠汤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前保留灌肠,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肖文辉;王秀云;胡爱荣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巧用乳头切开刀引导鼻胆管至鼻腔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由以往的诊断性逐渐向治疗性发展,而鼻胆管引流术是其中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是将鼻胆管经内镜置人胆管后由口腔退镜,将鼻胆管留置口腔.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宁瑞花;于宏影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护士条例》实施后中国护理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取向

    <护士条例>实施后,中国的护理管理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理管理组织缺乏独立性,其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能适应护理功能和护理需求变化;护士合法权益缺乏保障,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护理质量管理运作模式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中国护理管理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得以完善,也预示着中国的护理管理有着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杨秋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灌洗方法改进对巨结肠患儿结肠回流灌洗效率与质量的影响

    目的 改进巨结肠回流灌洗方法,提高巨结肠回流灌洗的质量与效率.方法 将120例术前行结肠回流灌洗的巨结肠惠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倒.对照组取常规平卧位或截石位,每次灌洗器内吸入灌洗液50~60 ml,结肠回流灌洗时用手轻柔按摩患儿腹部;观察组取躯体抬高20°~30°的截石位,每次灌洗器内吸入灌洗液25~30 ml,改变肛管与灌洗器角度为120°,利用封闭液体以上气体的压强,将液体通过肛管快速注入肠腔,再按结肠走向轻柔环形按摩腹部.结果 现察组肠腔清洁程度、有效灌洗时间、每次灌洗量、术前灌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改进方法能有效提高巨结肠惠儿结肠灌洗的质量与效率,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郭先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癌症患者信息需求的研究进展

    以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为主线,对癌症患者信息需求的程度、特点以及信息对癌症患者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指出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与患者信息需求的差距,提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以患者信息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红梅;李秋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呼吸道梗阻、呼吸机依赖、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等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积极预防及妥善处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尽量行无创机械通气等措施,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定芬;张丽平;谭小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监护的研究进展

    原住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早期监护,包括密切观察并维持正常的体温、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是维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睿;吕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一次性木质压舌板在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门诊就诊指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治疗处理后,常采用铝板指骨固定夹板固定骨折指骨.由于铝板指骨固定夹板成本相对较贵,且塑形不便,我科2007年开始采用一次性木质压舌板作为指骨固定器材,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勤;裴艳;姜惠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状况,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经历了癌因性疲乏,其中中重度疲乏占87.27%.疼痛、工作情况、化疗方案、其他不良反应和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属于中重度疲乏,疼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杜富秀;姜亚芳;高凤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自制标本瓶在卵巢癌术中的应用

    卵巢癌手术中需清扫盆腔淋巴结和腹主淋巴结,术手需将淋巴结送病理检查,以发现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术后制订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克珍;胡华琼 刊期: 2008年第2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