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需求程度与康复状况调查

许红璐;尤黎明;张瑞芳;何翠环;颜君

关键词:老年人, 髋部骨折, 家庭康复, 需求,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需求程度、需求满足度与康复状况的关系.方法上门随访8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和康复需求情况.结果康复需求10个维度中他人支持、康复信息及功能训练指导位居前3位;需求程度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关(P<0.05,P<0.01);与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的疼痛程度、上楼梯、穿鞋袜和行走距离4个方面有关(P<0.05,P<0.01).结论出院后定期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是患者迫切的需求;康复需求程度高者,相应需求满足率低,其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应成为干预的重点.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病房陪护人员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烧伤病房陪护人员的现状,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做好陪护的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方法自行设计烧伤陪护人员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陪护人员从业性质、培训现状、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有无考核监督等)对84名烧伤病房陪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71.4%陪护人员接受了岗前培训,仅11.7%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81.7%陪护人员培训时间为3d,59.6%职责不明确,100%无考核监督机制.结论烧伤病房陪护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及考核监督,加强烧伤陪护人员的管理将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丁汉梅;付京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简易手指功能康复器的应用

    严重手外伤患者常存在肌腱、神经离断、指骨骨折,伤口愈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手指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伤口周围肌肉粘连等,从而影响手指功能.

    作者:朱翠兰;陈有肖;陈晓云;戴新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用保鲜袋辅助患者穿衣法介绍

    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某些因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如乳癌术后或软组织损伤、骨折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或婴幼儿;协助这类患者更换衣服时,由于肢体活动受限或不能主动配合,对伤口牵拉容易造成患者疼痛不适.

    作者:汪蓉;曾丽;李亚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发生游离角膜瓣(12眼)、角膜血管翳出血(21眼)、角膜瓣下异物残留(10眼)、欠矫及屈光回退(23眼)、眼干(28眼)、激素性高眼压(9眼)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00眼恢复正常,3眼经LASIK补充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LASIK治疗近视发生的并发症,经早期发现、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恢复正常.

    作者:耿东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护理工作倦怠研究

    为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对倦怠的概念、基本理论,护理工作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翠丽;邹凌燕;王克芳;高庆岭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不同层次护士护理接班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护士接班后对所分管患者动态情况掌握程度.方法不预先通知,不定时,在接班30 min后在不同医院对不同层次的260名责任护士进行规定内容的口头提问.结果接班质量随护龄的增长、职称和学历的升高而提升,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对其也有重要的影响.结论需重视对低年资、低学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护理接班质量

    作者:张艳峰;李文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IABP治疗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时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对16例使用IABP治疗的老年低心排综合征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生命体征观察、呼吸管理、各种导管管理.结果16例患者早期循环功能均有改善;13例顺利撤机;2例原发病多的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再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及时上机、严密监测、积极护理干预,对保证IABP安全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金莲;陈桂英;童苏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碘伏应用于腹腔镜镜头防雾

    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腹腔镜镜头进入体腔后极容易起雾,视野清晰度差,临床上常用70~80℃热生理盐水预热镜头,手术过程中需反复取出镜头,但效果不能持久,且增加污染机会.

    作者:杨润亭;薛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显微喉镜下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喉镜对110例声带任克氏水肿患者实施压榨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调节显微镜、及时更换合适的吸引器头、保护好患者牙齿等.结果手术治愈92例,治愈率83.6%;好转18例,好转率16.4%,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喉镜下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效果显著;护理人员术中的密切配合对手术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黄俊卿;黎金环;李漫天;郭金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DG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分别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3个量表总因子分显著降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0%)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GF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促进DG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边燕云;张自珍;蔡岳华;于小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镶嵌式唇黏膜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镶嵌式唇黏膜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11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行镶嵌式唇黏膜尿道成形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术中严格无菌管理.结果9例获得满意效果;1例术后感染而发生尿瘘,1例发生尿道口狭窄,经处理好转.随访2~6个月,新尿道全部成活,下唇外观无异常.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勍;伍佳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需求程度与康复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需求程度、需求满足度与康复状况的关系.方法上门随访8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和康复需求情况.结果康复需求10个维度中他人支持、康复信息及功能训练指导位居前3位;需求程度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关(P<0.05,P<0.01);与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的疼痛程度、上楼梯、穿鞋袜和行走距离4个方面有关(P<0.05,P<0.01).结论出院后定期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是患者迫切的需求;康复需求程度高者,相应需求满足率低,其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应成为干预的重点.

    作者:许红璐;尤黎明;张瑞芳;何翠环;颜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临床实践联系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联系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学生均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教学,教改组采用临床实践联系卡教学.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础护理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满意度比较,教改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运用临床实践联系卡,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提高.

    作者:田玉凤;王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的护理

    对43例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行近排腕骨切除术.结果39例腕痛完全消失,4例轻微疼痛不适,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及功能锻炼,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的处理、手部水肿的处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文娟;娄湘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妊娠剧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G)患者的个性、应对、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41例HG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与46例无妊娠剧吐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G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情绪的稳定性与SCL-90总分及所有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内外倾向性与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HG患者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HG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针对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实施早期心理行为干预.

    作者:厉萍;马弢;高庆岭;曹枫林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围术期护理

    对13例消化道穿孔新生儿术前行胃肠减压,术后给予尽快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痊愈9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3例.提出加强围术期监护及营养支持是保证患儿顺利渡过手术危险期,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玉波;崔岩;姜大朋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新生儿手术体位的摆放

    目的探讨新生儿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方法自制新生儿手术体位摆放辅助物品,用于46例出生2 h至28 d需仰卧位、侧俯卧位、截石卧位及侧卧位手术患儿的体位摆放.结果术野暴露充分,术中患儿呼吸、循环正常,关节、神经功能完好,皮肤无擦伤,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针对新生儿特点,合理摆放体位,有利于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董忠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从国外护理人员的专业岗位设置谈我国护理专业发展

    结合国外护理专业岗位的分类和职业发展对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专业岗位设置和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配备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护理的专业岗位分类单一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陶红兵;方鹏骞;陈茂盛;高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介绍一种简易静脉加压输液法

    目前,静脉加压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注射器通过输液器排气管,向瓶中推注空气.但因排气管(须剪去尾端空气过滤器)开口与注射器针头衔接不紧密,操作中液体易自衔接处喷出,造成污染和浪费.

    作者:李振梅;张桂云;谢来芬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佳留置时间.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8组,均在双耳内侧缘静脉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分别留置1~17 d,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时间对静脉管壁物理刺激所造成的炎性影响.结果50只家兔共取到75个有效活体标本进行病理检验及内套管的细菌培养,其中7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0,中度以上静脉炎发生在9 d以后;13 d内留置针内套管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严格遵守规程操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至7~9 d,但注射刺激性药物、化疗药物仍应严格控制留置时间.

    作者:姜凤荣;包影;初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