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云;张穗
目的解决手术患者术中压疮、机械损伤所致角膜炎、术中低温状况、高频电刀灼伤等问题.方法分手术专科进行循证和实施护理干预,连续7个月.结果与未实施循证护理同期比较,压疮发生率由3.1%降至0.2%,角膜炎由35.0%降至2.2%,静脉炎由4.2%降至1.5%,高频电刀灼伤由偶有发生降至0,且减少了术中渗血.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手术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思;刘小玲;王银莲;周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通过对助产专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专业要求、就业方向进行分析、预测和对大专层次的三年制助产专业职业能力进行逐级分解,设置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学科3大类17门主干课程、12门选修课程,用于40名学生的授课学习,反应良好.
作者:唐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论述了手术室设置医学工程师的必要性,其在手术室的主要职责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丽;殷玉萍;傅守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洗眼是眼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常规消毒洗眼壶,壶内倒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洗眼,操作完后将洗眼壶重新消毒备用.由于洗眼壶为玻璃制品,多采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法,耗材、耗时,而且灭菌效果难以监测.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于2004年2月开始采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代替洗眼壶用于洗眼,临床运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莲芳;梁月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综述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提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实施亚低温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及早期康复训练是本病的护理要点.
作者:韩秀华;韩清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8例眼重症化学性烧伤患者行人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结果5例角膜恢复透明,视力0.2~0.3;3例烧伤严重者角膜仍呈瓷白色,视力眼前手动至指数,均保存了角膜,为角膜移植提供了条件.提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术眼用药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是其护理要点.
作者:唐九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于危重、骨折、手术前后及需检查的患者,常采用多人抬的方法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于2002年3月12日自行设计研制了新型医用床搬移装置(下称新装置),经临床应用1年(58例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世旭;颜红;张沪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寻找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喉癌患者于术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分为27.35±3.14,生活质量好者31例(62.0%)、差者19例(38.0%);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β=1.184)、对治疗的态度(β=1.175)及婚姻家庭配合(β=0.547)为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与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各方面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小玲;许倩茹;梁煜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52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自制取环钩配合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自制取环钩实用,配合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于桂云;张宇靖;王凤文;赵淑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综合干预减轻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按腹部外科手术进行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指导、按摩、音乐疗法等措施,术后7 d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陈冬娥;胡德英;董英莉;张香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26例,传统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改良组用软枕垫高头部15 cm,使头肩部和颈项偏向右侧后按常规置管.结果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改良组显著短于和低于传统组(P<0.05,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改良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组方法可提高置胃管成功率和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黄林华;陈燕珠;郑汉琪;杨虹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颈椎损伤患者须卧床休息、颈部制动、行牵引治疗,这给更换床单带来极大的不便.为避免翻身不当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或造成骨折部位移位而影响愈合,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新的床单更换法,通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按照护理程序对1例右侧单肺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该例肺移植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术后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4 d出院.提出术前周密的准备,术后对循环、呼吸系统和排异反应的严密监护以及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茅昌敏;孟爱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P)与早早孕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32例疑似异位妊娠妇女按诊断分为A(EP流产,51例)、B(EP孕囊破裂,14例)、C(EP行保守治疗成功,28例)、D(宫内正常妊娠,26例)及E(宫内妊娠流产,行诊刮术,13例)五组,均行子宫内膜厚度、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值检测.结果D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孕酮值显著大于A、B组(均P<0.01),子宫内膜厚度、β-HCG及孕酮值大于C、E组(P<0.05,P<0.01);A、B组β-HCG、子宫内膜厚度值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孕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孕酮不足是导致宫内外妊娠流产的主要原因;β-HCG、孕酮值的测定结合子宫内膜厚度测量能预测妊娠的趋向、提示妊娠的着床部位,防止误诊误治.护理中注意检测前指导、密切观察腹痛情况、规范采集血标本,以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方秀莲;宋茜;黄诚刚;王晓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21例心脏穿透伤患者在气管插管麻醉下急行心脏修补术治疗.结果治愈20例,死亡1例,治愈率95.24%.提出急诊科护士紧急组织抢救,手术室护士快速默契配合及相关手术器械平时处于备用状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邢海云;张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培养护生专业化行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在今后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健康教育知识,满足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方法采取教师提出表演主题,由护生撰写剧本,老师修改完善;护生以组为单位准备,并在训练结束后举行健康教育小品演示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结果护生掌握健康教育程序、灵活运用健康教育技巧、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用小品演示赛教学方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江燕;汪晖;方汉萍;王怡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凡士林纱布灭菌难、保管难的问题.方法将厚度为8层(1块)、16层(2块)、24层(3块)、32层(4块)、40层(5块)凡士林纱布分别采用聚乙烯袋包装,将含活菌量5×105~6/片的枯草黑色变种芽胞(ATCC 9372)置凡士林纱布的中央(方法1)或将菌片与凡士林纱布直接混合(方法2)或在每小袋凡士林纱布上、中、下3层中间各放入3 M化学指示卡1条(方法3),再用3 M纸塑包装纸封口,共225个样本采用环氧乙烷(EO)灭菌柜进行6 h灭菌.方法1、方法2于灭菌后行细菌培养,方法3分别于灭菌后第3、6、9、12个月检查化学指示卡和行细菌培养.结果化学指示卡显示灭菌完全达标,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灭菌彻底、有效期长,保管简便,携带使用方便.
作者:王新芳;杨伟业;梁亚群;贺双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16例(16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NPTS)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术后1、3、6、12和24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52士4.71)mmHg、(16.30±4.11)mmHg、(16.38±4.26)mmHg、(16.54±4.39)mmHg和(17.60±4.58)mmHg,与术前眼压[(46.24±9.32)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随访24个月,15例眼压15~21 mmHg;1例眼压升高,再行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至20 mmHg以下,手术成功率为93.75%.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眼压变化,眼部炎症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护理要点.
作者:丁体英;余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做好术前急救护理,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维持循环、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及再发AMI.结果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随访7~10个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提示及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秀波;王淑霞;李松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保证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知信行正确率和母婴生活质量.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观察组82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孕<12周至产后42 d)健康教育,对照组82例孕产妇实行常规教育.结果接受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频次,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接受健康教育后不同时段知信行正确率均显著提高(均P<0.01),但观察组各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自然分娩率、剖宫产医学指征及母乳喂养、婴儿抚触及游泳率等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孕产并发症及产褥期产妇异常情况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提升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宇;范植蓉;王虹;刘玉娥;朱文惠;丁永艳;张华玲;胡君娥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