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英;吴素梅;柏屏;彭南海
目的探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用于婴幼儿给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6例全麻(非插管)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1.0~1.5cm给氧,流量为0.5~1.0L/min;对照组采用面罩法给氧,流量为2.0~4.0L/min.连续监测患儿的SpO2.结果两组给氧后10、30、60min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48、0.91、0.95,均P>0.05).结论头皮针软管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用于患儿给氧可以达到与面罩法相同的氧疗效果,同时具有成本低、刺激性小、管口不易堵塞、使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婉秋;肖小娥;王红梅;王小莉;周红霞;苗春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全麻手术时心电图导线及螺纹管等各种管线较多,以往常规将这些管线压在手术床垫下,不易区分、易脱落.术中由于拉力、重力等因素致使这些管线受压、打折,影响麻醉操作与观察.若不慎引起管道脱落,还可引起患者生命危险.为了便于区分各种麻醉管线,防止打折与脱落,我科自行研制了麻醉管线固定器,用于固定各种管线.此固定器便于观察、识别各种管线,并可有效防止其脱落,移动方便,为患者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临床应用1 000余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志美;陶国才;曾俊;李永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形式的需求,使出院指导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方法对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内容、形式的需求及出院后与医务人员联系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除仍对饮食与用药指导有较高的需求外,患者迫切需要了解婚姻、生育知识(65.0%),如何恢复工作(61.7%)及参加社会活动(58.3%)等;受患者欢迎的指导形式为医务人员讲解和演示(98.3%);希望的联系方式为电话随访(85.0%).结论出院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针对性,尽量满足患者需要,使其早日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程蓓;王玉琴;吴玲;张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缩短全麻术后呼吸机支持患者的带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3例全麻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机械通气15min后根据患者呼吸恢复情况将呼吸机触发灵敏度由-2.0cmH2O调至-1.0cmH2O、-0.5cmH2O;对照组始终维持触发灵敏度在-2.0cmH2O.结果实验组带管时间为(160.20±58.80)min,对照组为(209.40±58.80)min,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3.99,P<0.01);两组拔管后30min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术后早期调节呼吸机触发灵敏度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有利于患者及早锻炼自主呼吸,缩短其清醒时的带管时间,减少患者经受气管插管造成的痛苦.
作者:吴晓英;吴瑛;高新月;刘方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粉瘤合并感染者采取一次性切排搔刮处理的疗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方法将60例粉瘤合并感染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排时将粉瘤壁一次性刮除后常规换药,对照组按常规切排加换药.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术后无复发,对照组10例患者因切排感染控制后不愿Ⅱ期手术,均于3个月内复发.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粉瘤合并感染者采取一次性切排搔刮处理,其疗效肯定,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
作者:封苏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非转流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体温保护的效果.方法对18例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术中采用体表覆盖预热后的毛毯、手术床铺变温水毯、加温输注液体、温盐水冲洗腹腔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结果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出手术室时的低食管温度分别为(36.6±0.2)、(36.4±0.4)、(35.2±1.1)、(35.7±0.6)及(36.4±0.6)℃.术中发生体温过低(体温低于36.0℃)11例;1例低体温为33.2℃,发生在无肝期.发生室性早搏4例,仅1例发生室性早搏时体温过低,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恢复,无心跳骤停发生.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术中极易发生体温过低,使用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减少体温过低的发生率、减轻发生低体温的程度.
作者:翟永华;孙景璐;刘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对1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采取药物阻断治疗、人工喂养、新生儿健康指导及血清HIV检测的意义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2岁死亡,4例仍在随访中,6例失访.
作者:朱丽红;刘星;郭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前塑料输液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针对塑料输液瓶与玻璃瓶的不同特点,从严格无菌操作、省时省力的观点出发,我们改进了加药时纠正压力的方法,通过对万余瓶药物的配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薄其美;王珍;王洪岩;张翠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对于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注气或注入硅油的患者,术后须取俯卧头低位,以利于视网膜复位.但使用普通软枕易致患者眼部受压,引起眼内出血,并影响呼吸,患者难以忍受.鉴此,我科根据人体面部的生理特点,自制了一种多功能孔枕,自2003年12月临床应用100余例,患者感觉舒适,未发生因眼部受压而致眼内出血.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素芬;魏瑞璞;刘朝霞;朱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方法采用自制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调查量表,对372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意志力薄弱和较薄弱分别占11.0%、60.8%,对学习总是和经常有信心分别占7.8%、68.8%,对学习毫无和偶有兴趣分别占12.4%、43.8%,从不和偶尔运用批判性思维分别占67.7%、23.9%,86.6%表现为对医学知识的好奇.本科生在意志、自信、兴趣方面显著优于专科生(均P<0.05).结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表现为充满好奇心与信心,但意志力较薄弱,较少运用批判性思维,同时对护理专业缺乏兴趣.需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提高其创新意识.
作者:余凤英;衡艳林;周红;蔡广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71例下丘脑错构瘤患儿的护理经验.提出重点做好性早熟患儿的基础护理和痴笑样癫癎、行为异常、智力低下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术后加强下丘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
作者:崔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措施.方法对146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46例中,≤60岁年龄组110例(75.3%).环境因素中每日接触荧光屏、显示器>2h者44例(30.1%),经常驾车者24例(16.4%),从事家居装饰工作者9例(6.2%),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者37例(25.3%);全身疾病因素中,类风湿患者20例(13.7%),糖尿病患者16例(11.0%);眼部疾病因素中,有眼睑外伤或睑板腺疾病史者33例(22.6%),角膜接触镜配戴者11例(7.5%);无明显诱因者15例(10.3%).其中有43.2%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因素.结论干眼症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发病因素有环境、全身及眼部疾病等方面.应针对导致干眼症的不同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减轻、控制干眼症.
作者:王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47例≥75岁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通过查阅病历收集其一般资料,同时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30d内病死率7.5%,出院后133例获得随访,死亡15例.高龄、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及术后气管切开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77.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尚好或很好.结论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脑血管意外、气管切开应是护理干预的重点.
作者:胡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留置不同的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常接上一次性引流袋或负压盒引流。
作者:袁惊鸿;李一立;谢艳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1例血管移植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体会.提出术前熟悉手术操作基本过程,妥善固定患者头部;术中取大隐静脉和颅内血管移植分别使用2套手术器械,避免交叉使用造成污染;准确配制肝素液、罂粟碱液,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其配合的关键.
作者:张军花;姚艳;何丽君;劳志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现状.方法对252名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考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报考护士的考生总体及4个科目考试合格率均明显低于报考护师、主管护师者(均P<0.01).而报考护师、主管护师的考生,其总体及4个科目考试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中专学历者考试合格率显著低于大专及本科(P<0.05、P<0.01).结论应加强对新护士在职教育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促进护理整体水平的发展.
作者:胡桂美;张用娥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呼吸操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操锻炼3d.结果观察组术后4h、1d、2d较对照组呼吸频率减慢,SpO2及PaO2提高(均P<0.05).结论术前呼吸操锻炼可增强和锻炼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作者:郭晓峰;王静;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目前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999年我院用真丝线段代替进口栓塞剂,手术效果可与使用进口栓塞剂媲美,且可显著降低手术成本,深受患者欢迎.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制作栓塞剂较繁琐,耗时长,栓塞剂易被污染,此外栓塞剂易被粘附在手术器械、导管及医护人员的手术衣、手套上,制成的栓塞剂使用不方便.鉴此,我们于2003年2月,将术中制作栓塞剂改为术前制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虹;孟繁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