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美;张用娥
对68例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48例手功能恢复正常,20例手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手部清洁,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手部感觉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取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慧芬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留置不同的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常接上一次性引流袋或负压盒引流。
作者:袁惊鸿;李一立;谢艳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脐疝是腹腔内容物从脐环向外突出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我科从1997年3月起采用自制压迫板包扎脐疝,对其中行登记的61例患儿进行0.5~1.5年随访,治愈率100%.介绍如下.
作者:徐红芳;吴小玉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目前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999年我院用真丝线段代替进口栓塞剂,手术效果可与使用进口栓塞剂媲美,且可显著降低手术成本,深受患者欢迎.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制作栓塞剂较繁琐,耗时长,栓塞剂易被污染,此外栓塞剂易被粘附在手术器械、导管及医护人员的手术衣、手套上,制成的栓塞剂使用不方便.鉴此,我们于2003年2月,将术中制作栓塞剂改为术前制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虹;孟繁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术前雾化吸入对开胸术后老年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6例接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雾化吸入至手术前1d,时间为7~10d;术后按常规雾化吸入3d.对照组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d.结果观察组术前1d肺功能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雾化吸入可明显减少开胸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艳;周立芹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用于婴幼儿给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6例全麻(非插管)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软管插入鼻前庭1.0~1.5cm给氧,流量为0.5~1.0L/min;对照组采用面罩法给氧,流量为2.0~4.0L/min.连续监测患儿的SpO2.结果两组给氧后10、30、60min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48、0.91、0.95,均P>0.05).结论头皮针软管代替鼻导管插入鼻前庭用于患儿给氧可以达到与面罩法相同的氧疗效果,同时具有成本低、刺激性小、管口不易堵塞、使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婉秋;肖小娥;王红梅;王小莉;周红霞;苗春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方法采用自制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调查量表,对372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意志力薄弱和较薄弱分别占11.0%、60.8%,对学习总是和经常有信心分别占7.8%、68.8%,对学习毫无和偶有兴趣分别占12.4%、43.8%,从不和偶尔运用批判性思维分别占67.7%、23.9%,86.6%表现为对医学知识的好奇.本科生在意志、自信、兴趣方面显著优于专科生(均P<0.05).结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表现为充满好奇心与信心,但意志力较薄弱,较少运用批判性思维,同时对护理专业缺乏兴趣.需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提高其创新意识.
作者:余凤英;衡艳林;周红;蔡广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缩短全麻术后呼吸机支持患者的带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3例全麻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机械通气15min后根据患者呼吸恢复情况将呼吸机触发灵敏度由-2.0cmH2O调至-1.0cmH2O、-0.5cmH2O;对照组始终维持触发灵敏度在-2.0cmH2O.结果实验组带管时间为(160.20±58.80)min,对照组为(209.40±58.80)min,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3.99,P<0.01);两组拔管后30min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术后早期调节呼吸机触发灵敏度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有利于患者及早锻炼自主呼吸,缩短其清醒时的带管时间,减少患者经受气管插管造成的痛苦.
作者:吴晓英;吴瑛;高新月;刘方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从护理教育的全球化角度探讨了中国护理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革护理教育,以适应护理教育全球化的对策.
作者:李小妹;王文茹;刘翠萍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1例血管移植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体会.提出术前熟悉手术操作基本过程,妥善固定患者头部;术中取大隐静脉和颅内血管移植分别使用2套手术器械,避免交叉使用造成污染;准确配制肝素液、罂粟碱液,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其配合的关键.
作者:张军花;姚艳;何丽君;劳志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方便的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方法.方法将24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A组让脐带自然脱落,B组在出生后72h剪脐,C组使用健婴宝护脐带.三组断脐方法、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相同.结果B、C组脐带脱落时间显著短于A组,脐部炎性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均P<0.01);C组无1例出现脐部周围皮肤破损、渗血,其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均P<0.01).结论使用健婴宝护脐带优于剪脐和让脐带自然脱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方法.
作者:杨凌艳;黄玲;付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现代手术室管理引进企业管理6西格玛理论,通过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优化手术室管理流程;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达到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对医疗护理隐患起到预防作用;通过目标管理、弹性排班,激发护士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人力资源达到佳利用.
作者:张穗;邢海云;张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前塑料输液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针对塑料输液瓶与玻璃瓶的不同特点,从严格无菌操作、省时省力的观点出发,我们改进了加药时纠正压力的方法,通过对万余瓶药物的配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薄其美;王珍;王洪岩;张翠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总结6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护理体会.提出护理重点在于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气管切开护理、维护颅颈稳定性护理、鼻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指导等.
作者:王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功能锻炼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98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DVT发生率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24.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作者:杜杏利;方汉萍;张菁;陈海霞;汪晖;李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时期本科护理教育的改革方向,建立更好的教学体系.方法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对50名2000级学生按传统课程授课,50名2001级学生按改革后的课程授课.均于第4学年实习期末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级学生及其临床带教老师(随机抽取75人)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等7个方面的自评及他评.结果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教师评价,2001级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沟通交流能力、授课能力、论文写作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2000级(均P<0.05).结论改革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获得综合提高、全面发展,对满足现代化高等护理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作者:单岩;杨培常;徐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全麻手术时心电图导线及螺纹管等各种管线较多,以往常规将这些管线压在手术床垫下,不易区分、易脱落.术中由于拉力、重力等因素致使这些管线受压、打折,影响麻醉操作与观察.若不慎引起管道脱落,还可引起患者生命危险.为了便于区分各种麻醉管线,防止打折与脱落,我科自行研制了麻醉管线固定器,用于固定各种管线.此固定器便于观察、识别各种管线,并可有效防止其脱落,移动方便,为患者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临床应用1 000余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志美;陶国才;曾俊;李永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对工作疲溃感和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现状、原因、预防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护士工作疲溃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与方向.
作者:王芳;袁桂芝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方法将35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目标组(180例)和常规组(172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目标组制订具体的健康教育目标,按目标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形成性测试、反馈矫正和评价总结.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目标组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达标程度、主动提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产妇乳头皲裂、胀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体重回升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结论目标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碧蓉;林春英;邱静怡;薛海燕;林朝芹;陈白金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呼吸操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食管癌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操锻炼3d.结果观察组术后4h、1d、2d较对照组呼吸频率减慢,SpO2及PaO2提高(均P<0.05).结论术前呼吸操锻炼可增强和锻炼呼吸肌群的耐力和力量,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作者:郭晓峰;王静;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