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霞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痰痂形成阻塞气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2例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并发痰阻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室内空气湿度偏低、气管切开常规护理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患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采取增加室内湿度、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吸痰、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等护理对策.结果52例气管切开患者无1例因痰痂阻塞气道而被迫拔管.结论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套管内痰痂形成.
作者:陈丽莺;肖静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肱动脉十字交叉法穿刺采血效果.方法对100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第1次用常规方法(常规法)采血100例次;第2次采用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十字交叉点)±0.5 cm为穿刺点进行穿刺(改良法)采血100例次.结果改良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法(x2=7.02,P<0.01).结论肱动脉十字交叉法穿刺采血更适合老年人,且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卢娅莉;王玲;姚秀珍;陈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用于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从导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结果观察组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插胃管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口服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洗胃效果良好,且操作简便、快捷.
作者:李绮;胡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8例住院FGR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辅以营养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气血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中药辨证施治,1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是治疗FGR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郭利;乔福元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手术室术前访视的开展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国内15个省份的109所三级、二级医院的手术室术前访视开展情况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09所医院手术室有61.5%开展了术前访视,23.9%开展了术前评估;17.4%二者同时开展;32.1%两者均未开展.三级、二级医院手术室在是否已开展术前访视或术前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访视是手术全期护理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术前访视尚未普遍开展,且存在术前访视与术前评估分离现象.
作者:戴红霞;高超;张石红;毛晓萍;常后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即将容量为2 ml的吸球和三通接头接上留置针,使之穿刺时形成负压,再行穿刺.结果两组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32、27.56,均P<0.01);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26、18.26、5.00、5.00,P<0.01或P<0.05);两组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负压技术可提高留置针穿刺回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何萍;徐伟英;冯下芝;刘军;李永瑾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气管切开患者ICU肺部感染与菌群的关系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ICU肺部感染患者做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种类多是其特点,其原因主要有该组患者开胸术后免疫防御功能严重受损,抵抗力差,易受感染;气管切开插管后各种治疗护理增加感染机率;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多重用药使呼吸道正常菌群破坏,导致防御屏障受损;无菌观念不强,护理操作不当.结论造成开胸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其中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朱以芳;张涛;谷仲平;齐海妮;韦亚娟;赵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监护期间实施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将64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8.213、4.032,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741,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3,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OPCAB术后监护期间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标准化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伟英;叶文琴;顾晖;赵继军;邱文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保持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平稳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放松训练,即采用深吸静息式全身肌肉放松的方法进行训练.两组均于入院后及手术前1 d晚临睡前(术前晚)、入手术室后麻醉前(麻醉前)分别测量其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术前晚血压均有下降(均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心率较对照组平稳(P<0.05),两组心率麻醉前加快,对照组较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知识教育配合放松训练能使术前患者血压、心率平稳.
作者:刘艳;朱建英;马永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低位性直肠癌临床多采用腹会阴联合根治手术切除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肠全部所属淋巴结及被侵犯的周围组织,在左下腹的乙状结肠近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此结肠造口即人造肛门.人造肛门大的痛苦就是粪便完全失控,粪水从该处随意流出,腹泻时尤甚,给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不便.鉴此,对该类患者进行人工肛门的适应训练尤为重要.2002年至2004年笔者对本院51例人工肛门患者实施有效的适应训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洁;刘萍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对22例经脐微创开腹术患儿采取特殊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全面护理.结果22例患儿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提示科学的护理是经脐微创开腹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百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对1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采取手术(11例)和介入治疗(2例)的患者,术前给予精心的护理,协助诊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及药物应用的护理、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结果治愈9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2例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手术后小肠再坏死、出血,1例为严重感染.提出科学的护理是该病治疗的保证.
作者:张颖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显微技术的开展是神经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60年代初手术显微镜引入神经外科,其可使手术精确度和准确性更好,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及正确安装显微镜罩,保持其无菌性,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本科使用无菌显微镜罩近1 000例次,结果无1例感染,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华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操作的佳模式.方法将2002、2003年各300例新生儿分别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实施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后,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发生护理纠纷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开放式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家属满意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将48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即刻、营养支持第3天和第9天测定血浆中内毒素(ET)水平及营养生化评价指标;计算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ET水平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营养生化评价指标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提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保护和利用人体胃肠道正常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同时降低患者费用.
作者:陈小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供应室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常面临多种导管如胃管、导尿管、吸痰管、胸腔引流管等,传统的冲洗方法是用注射器吸水进行冲洗,不仅水流压力小且速度慢,不省力,操作者易疲劳,而且不能保证管腔内的脓液、血液等被彻底清除,从而影响物品灭菌质量.为此,笔者于2003~2005年将注射器冲洗导管改为管道冲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梅幸福;田桂登;谭家琼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预防甲状腺术后出现压迫症状的佳方法.方法将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手术时对照组取传统体位;观察组行体位改良训练,即术前设专人训练,按手术要求摆置患者体位,术中行体位改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头痛、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痛、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2.55、32.04,均P<0.01).结论体位改良训练能有效预防甲状腺术后头痛、呕吐等压迫症状,使患者更易接受、配合手术,且省时省力,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现代护理理念.
作者:宋艳华;谭金凤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南风Ⅰ号组(20例)、喜疗妥组(15例)和如意金黄散组(15例),各组采用上述不同药物治疗.南风Ⅰ号主要由紫草、丹参、大黄、蜂房炭、冰片等按比例组成;喜疗妥、如意金黄散采用市售成药,3组均外敷损伤部位.结果治疗14 d,南风Ⅰ号组疗效显著优于如意金黄散组(P<0.01).南风Ⅰ号组、喜疗妥组、如意金黄散组治疗7 d后显效病例中红肿消退时间分别为(4.4±1.5)d、(5.3±1.2)d和(5.5±1.3)d.结论南风Ⅰ号具有明显促进化疗药物外渗损伤修复的作用.
作者:周平;张兰凤;陆勤美;邵火芳;蔡小娟;陈红梅;王静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肝移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建立肝移植病友俱乐部对肝移植患者及其家属实施长远及定期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之间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果肝移植病友俱乐部不仅能及时疏导患者心理障碍、提高肝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远期并发症,而且为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稳定的随访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结论肝移植病友俱乐部健康教育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趣味性强,能激发患者学习热情,效果良好,为具体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王新川;候小娟;龙日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02%呋喃西林含漱,观察组加用麦冬合剂温水泡服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麦冬合剂温水泡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
作者:陈静云;彭爱莲;郝国珍;朱虹;姚义珍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