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高龄淋巴瘤致高血钙危象病人的护理

王晓媛;姚静;蒋瑞辉

关键词:淋巴瘤, 高血钙危象, 护理
摘要:对1例高龄淋巴瘤致高血钙危象病人进行抢救护理,结果病人转危为安.提示需警惕淋巴瘤所致骨破坏、骨溶解并发高血钙;严密生命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监测、适当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网络医嘱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机抽查2002年8月20日至11月18日12 586条网络医嘱,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医嘱182条,其中剂量点击错误12条、给药途径点击错误6条、病人点击错误5条、医嘱不规范产生手工计价41条、漏费医嘱109条、网络设置造成执行单药品剂量错误9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杜绝严重差错和事故隐患.

    作者:乔爱珍;柳丽华;王冬芳;朱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变服药时间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服药时间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7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4例)和对照组(303例).观察组采用晨醒(6:00)即服药,待5~10 min后再缓慢起床洗漱、并于12:00、16:00按时服用第二、第三次药物;对照组按传统规定时间8:00、12:00、16:00服药.同时对两组进行冠心病知识宣传教育.结果观察组心脏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率、两次以上复发再入院率分别为28.1%、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可明显减少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维峰;王式云;张宗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陪护人员护理能力培训探讨

    对照护急性脑血病病人的陪护人员(200人)进行脑血管疾病知识问卷调查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然后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疾病知识及护理能力培训,于病人康复出院前3 d,采取相同的内容及方法对陪护人员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后陪护人员对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能力有显著提高,培养效果满意.

    作者:钟代曲;杨海棠;谭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文明优质服务中实施护士长责任制探讨

    为促进文明优质服务的开展,对56名病区护士长实施护士长责任制,即与护士长签订文明优质服务责任状,授予护士长服务监督权,并对护士长及科室医护人员按优质文明服务标准进行质量监管,结果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增强了医护凝聚力.

    作者:汪晖;李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防护

    对34例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大面积皮下瘀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分别为穿刺困难9例,操作方法不当5例,压迫不当18例,其它2例.提出需加强穿刺局部护理,正确选择拔针方法、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等,以预防皮下瘀血的发生.

    作者:韩洁;刘欣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溶液毫升数与滴数换算关系再探

    探讨溶液毫升数与滴数的换算关系,为临床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评估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数提供依据.应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和两种型号头皮针对临床常用溶液进行实验,按密闭式输液法将溶液输入有刻度的注射器内,输入过程中数滴数,随后测量、计算.结果在等渗溶液中,无论用7号或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0.0 gtt;在高渗溶液中,用7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0 gtt,用5.5号头皮针1ml相当于22.4 gtt.提示使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输等渗溶液时宜按20.0 gtt/ml的换算关系计算.

    作者:梁远娣;张晓霞;赵引棉;刘建宏;李小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ISO 9001:2000标准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应用

    采用ISO 9001:2000标准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统一思想,确立质量目标,各级质控人员职责界定及质量控制运行使护理质量从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过渡,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素云;周清宏;宋新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目的为提高护理科研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推进本科护理学生素质教育进程.方法将<卫生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护理科研>三门课程整合为<护理科研方法>一门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改革.结果改革后,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 <护理科研方法>教学改革是有益的尝试.

    作者:赵海平;郝素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将40例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食普通饮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发音训练、舌部运动、促通咽反射、闭锁声门练习等),同时注意进食体位、进食量、食物形态.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进行正确的吞咽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功能.

    作者:崔欣;吴渭虹;欧阳荔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输液效果观察

    按穿刺单双日将57例危重病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输液,对照组行四肢静脉穿刺留置输液.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且导管不易脱出,血压回升时间短.提示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宜采用股静脉留置输液.

    作者:胡建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无痛肌内注射方法再探

    将100例(800例次)臀部肌内注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以常规法和边注射药液边抽出针梗法(新方法)各注射400例次.结果新方法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P<0.05),而皮肤反应发生率相近(均P>0.05).提示采用新方法行肌内注射可减轻药物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减轻.

    作者:齐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分析

    为了解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表,对1 200名就诊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为36.92%,替牙期儿童发生率较高;以吮指习惯为多见(占34.54%),女性不良习惯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有口腔不良习惯儿童发生错GFDA1畸形343名(77.43%).提示需对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以防止错GFDA1畸形的发生.

    作者:曾引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护理专科生社区实习教学模块的构建

    阐述构建护理专科生社区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准备工作、基本原则及其初步建立的模块.提出本教学模块具有多科性、全程性、递进性、激发性、巩固性、整合性、灵活性等特点.

    作者:舒剑萍;张红菱;陈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牙病患儿治疗时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

    分析272例2~13岁患儿进行牙病治疗时的心理特征,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心理行为予以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各年龄段患儿牙病治疗时的合作程度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P<0.01),提示在诊疗过程中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变及稳定患儿的心理行为及合作程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杨少敏;樊淑梅;刘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幼儿喂药方法介绍

    婴幼儿喂药比较棘手,常因拒服、哭闹而使药物洒落,达不到医嘱用量,从而使疗效下降,也给再次喂药带来更大的难度.经临床实践,笔者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适用于母乳或人工喂养婴幼儿的喂药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边小辉;周世霞;王燕;于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病区保洁人员消毒隔离知识调查及管理对策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将进入SARS病区保洁人员190人进行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6.3%的人员知晓医学常识,21.6%知晓卫生保洁工作内容,对常用清洁、消毒处理方法知晓率均偏低.提出对保洁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补充专业知识、制定严密的工作流程,建立督导制度,给予心理支持,是保证SARS病区保洁人员胜任工作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斌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男性昏迷病人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将200例留置导尿的男性昏迷病人随机分成 A、B、C、D四组,各 50例.A组在夹闭尿管2~3 h或进行膀胱冲洗有溢尿并在膀胱充盈时拔管;B组同A组,但在膀胱不充盈时拔管;C组在病情稳定但无溢尿时拔尿管;D组拔管时机与A组相同,但同时使用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结果A组病人拔管后顺利排尿率较高,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留置尿管时间较短.提示男性昏迷留置导尿病人在膀胱充盈且有溢尿时是拔管的佳时机.

    作者:连初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肌内注射青霉素不同溶剂的选择

    将6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A组)、0.9%氯化钠注射液(B组)、0.2%利多卡因注射液(C组)为溶剂稀释青霉素.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1);局部反应C组与A、B组比较,P<0.01.提示青霉素常规量(40~80万U/次)短期注射宜选用0.2%利多卡因为溶剂;大剂量(160万U/次)注射宜选用灭菌注射用水;常规量长期注射宜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

    作者:张翠玲;沈薇薇;马宪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在胃管插入时的应用

    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鼻胃管对鼻粘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呛咳、恶心及呕吐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备用,嘱病人平卧,头稍后仰,选择一侧鼻孔(避开手术、出血、鼻中隔偏曲等)滴入2%利多卡因2~3 gtt,轻轻按摩鼻翼;让病人休息5~10 min,待局麻药发挥作用时,按照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

    作者:宗江萍;王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宁凝胶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将100例行膀胱镜检查的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剂行尿道灌注麻醉、消毒石蜡油润滑器械;观察组使用利宁凝胶润滑膀胱镜闭孔器. 结果观察组插镜成功率为100.0%、术中疼痛发生率为4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0%、88.0%和5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利宁凝胶能明显减轻病人膀胱镜检查的痛苦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

    作者:梅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