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艳丽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消毒呼吸机管道的效果.方法对连续使用7 d的呼吸机管道分别采用5%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浸泡(方法A)、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经济程序(方法B)和严格消毒程序(方法C)方法消毒,于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00.00%,呼吸机管道细菌数超过1万cfu/cm2,湿化器中湿化水细菌数为20万~140万cfu/ml.消毒后细菌杀灭率均达标,方法C的细菌阳性率为零,与方法A、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方法A与方法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的污染相当严重,3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严格程序消毒效果佳.
作者:郭瑞表;姚景鹏;郭淑华;王耕芳;杨晶;夏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探讨溶液毫升数与滴数的换算关系,为临床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评估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数提供依据.应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和两种型号头皮针对临床常用溶液进行实验,按密闭式输液法将溶液输入有刻度的注射器内,输入过程中数滴数,随后测量、计算.结果在等渗溶液中,无论用7号或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0.0 gtt;在高渗溶液中,用7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0 gtt,用5.5号头皮针1ml相当于22.4 gtt.提示使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输等渗溶液时宜按20.0 gtt/ml的换算关系计算.
作者:梁远娣;张晓霞;赵引棉;刘建宏;李小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采用ISO 9001:2000标准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通过统一思想,确立质量目标,各级质控人员职责界定及质量控制运行使护理质量从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过渡,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素云;周清宏;宋新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阴道出血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利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方法对418例妊娠期有阴道出血的孕妇进行跟踪观察至产后.结果妊娠晚期阴道出血孕妇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为27.66%,难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5.96%、19.15%,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8.30%、25.53%,与妊娠早、中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需加强对妊娠各期阴道出血产妇的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之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陈起燕;张荣莲;李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来源、感染率、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ICU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率呈不断增高趋势,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侵入性诊疗措施、较长的住院时间、严重的基础性疾病、雾化吸入等均是感染该菌的危险因素.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消毒灭菌措施、加强清洁卫生、增强易感人群自身抵抗力等,以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罗羽;王仙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并辅以心理护理、加强药物治疗过程的观察和护理、预防感染等措施,有效防治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 随访1年,治愈7例,缓解2例,无效1例.
作者:彭娟;骆秋芳;汪菊萍;高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方法将200例病情、病程、家庭条件相当的初次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由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实施护理计划;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人从心理压力、角色适应、文化休克、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认知和改变状况4个方面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理压力、文化休克缓解率、角色适应良好率及对不良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者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两组病人参与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改变了病人被动接受护理服务的局面,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也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决策权.
作者:陈显宁;高若贤;王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从情商的概念出发,就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培养与锻炼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提高认识、适时调节自身情绪,在建立和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中锻炼情商,是情商培养的途径.
作者:沈洁;任梦;白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100例(800例次)臀部肌内注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以常规法和边注射药液边抽出针梗法(新方法)各注射400例次.结果新方法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P<0.05),而皮肤反应发生率相近(均P>0.05).提示采用新方法行肌内注射可减轻药物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减轻.
作者:齐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护理科研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推进本科护理学生素质教育进程.方法将<卫生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护理科研>三门课程整合为<护理科研方法>一门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改革.结果改革后,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 <护理科研方法>教学改革是有益的尝试.
作者:赵海平;郝素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阐述构建护理专科生社区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准备工作、基本原则及其初步建立的模块.提出本教学模块具有多科性、全程性、递进性、激发性、巩固性、整合性、灵活性等特点.
作者:舒剑萍;张红菱;陈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与9名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评价调查表和小组总结评价内容,分别于授课初期、期末进行调查和小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实施到位,与教学改革设计基本一致;学生个体评价认为合作、计算机使用等9项能力提高;小组评价中,检索、应变等10项能力提高;71.4%~83.7%的学生对教学和教师表示满意.学生认为本次<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全面彻底的改革,但思想准备和师生交流还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改进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臧渝梨;刘娜娜;王娟琦;梁玉焕;王慧;袁秋环;高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注射器残留抗凝剂对患儿血气及电解质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儿同时用常规法和改良法采集血样本各30份,对所测得的血气和电解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法所测得的PCO2、K+、Ca2+、Hct值均高于常规法,而Na+值低于常规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法可以减少血样被抗凝剂残留造成的结果误差.
作者:卞俊;傅丽娟;何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对照护急性脑血病病人的陪护人员(200人)进行脑血管疾病知识问卷调查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然后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疾病知识及护理能力培训,于病人康复出院前3 d,采取相同的内容及方法对陪护人员进行考核.结果培训后陪护人员对疾病认知水平及护理能力有显著提高,培养效果满意.
作者:钟代曲;杨海棠;谭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机抽查2002年8月20日至11月18日12 586条网络医嘱,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医嘱182条,其中剂量点击错误12条、给药途径点击错误6条、病人点击错误5条、医嘱不规范产生手工计价41条、漏费医嘱109条、网络设置造成执行单药品剂量错误9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杜绝严重差错和事故隐患.
作者:乔爱珍;柳丽华;王冬芳;朱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有文献报道,穿琥宁与乳糖红霉素联用易产生混浊[1],与氧代喹诺酮类联用出现白色沉淀[2],而未见与丁胺卡那联用产生浑浊的报告.为此,我们进行了试验与观察.
作者: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我科用京万红软膏治疗口腔溃疡患儿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桂萍;孟桂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6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A组)、0.9%氯化钠注射液(B组)、0.2%利多卡因注射液(C组)为溶剂稀释青霉素.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1);局部反应C组与A、B组比较,P<0.01.提示青霉素常规量(40~80万U/次)短期注射宜选用0.2%利多卡因为溶剂;大剂量(160万U/次)注射宜选用灭菌注射用水;常规量长期注射宜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
作者:张翠玲;沈薇薇;马宪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临床护理中根据680例SARS病人的心理反应开展心理护理,根据SARS临床分型主动做好各项护理,根据病人恢复进程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治愈好转出院672例,死亡8例.
作者:王媛;寇斌;冉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将200例留置导尿的男性昏迷病人随机分成 A、B、C、D四组,各 50例.A组在夹闭尿管2~3 h或进行膀胱冲洗有溢尿并在膀胱充盈时拔管;B组同A组,但在膀胱不充盈时拔管;C组在病情稳定但无溢尿时拔尿管;D组拔管时机与A组相同,但同时使用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结果A组病人拔管后顺利排尿率较高,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留置尿管时间较短.提示男性昏迷留置导尿病人在膀胱充盈且有溢尿时是拔管的佳时机.
作者:连初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