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在胃管插入时的应用

宗江萍;王玉玲

关键词:利多卡因, 胃管插入, 鼻胃管, 病人, 插管过程, 临床护理, 常规操作, 插管方法, 注射液, 注射器, 咽喉部, 局麻药, 刺激性, 成功率, 鼻中隔, 鼻粘膜, 选择, 手术, 呛咳, 呕吐
摘要: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鼻胃管对鼻粘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呛咳、恶心及呕吐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备用,嘱病人平卧,头稍后仰,选择一侧鼻孔(避开手术、出血、鼻中隔偏曲等)滴入2%利多卡因2~3 gtt,轻轻按摩鼻翼;让病人休息5~10 min,待局麻药发挥作用时,按照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讨

    探索<儿童护理>较为适宜的授课方法,随机抽取护理系2个班(72人)为对照组,2个班(64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讲授法教学,实验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即绪论及概论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自学讨论法教学;既有理论又有操作的内容采用讲授、示教加多媒体课件法教学;临床住院病例较多的疾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教学;临床住院病例较少的疾病采用以病例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除肺炎、病脑外)及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提示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上述4种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欢迎.

    作者:尹志勤;耿桂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方法消毒呼吸机管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消毒呼吸机管道的效果.方法对连续使用7 d的呼吸机管道分别采用5%有效氯清洗消毒剂浸泡(方法A)、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经济程序(方法B)和严格消毒程序(方法C)方法消毒,于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00.00%,呼吸机管道细菌数超过1万cfu/cm2,湿化器中湿化水细菌数为20万~140万cfu/ml.消毒后细菌杀灭率均达标,方法C的细菌阳性率为零,与方法A、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方法A与方法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的污染相当严重,3种消毒方法均能达到高水平消毒,但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严格程序消毒效果佳.

    作者:郭瑞表;姚景鹏;郭淑华;王耕芳;杨晶;夏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护理专科生社区实习教学模块的构建

    阐述构建护理专科生社区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准备工作、基本原则及其初步建立的模块.提出本教学模块具有多科性、全程性、递进性、激发性、巩固性、整合性、灵活性等特点.

    作者:舒剑萍;张红菱;陈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穿琥宁注射液与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存在配伍禁忌

    有文献报道,穿琥宁与乳糖红霉素联用易产生混浊[1],与氧代喹诺酮类联用出现白色沉淀[2],而未见与丁胺卡那联用产生浑浊的报告.为此,我们进行了试验与观察.

    作者: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对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来源、感染率、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ICU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率呈不断增高趋势,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侵入性诊疗措施、较长的住院时间、严重的基础性疾病、雾化吸入等均是感染该菌的危险因素.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做好保护性隔离、严格消毒灭菌措施、加强清洁卫生、增强易感人群自身抵抗力等,以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作者:罗羽;王仙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妊娠期阴道出血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阴道出血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利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方法对418例妊娠期有阴道出血的孕妇进行跟踪观察至产后.结果妊娠晚期阴道出血孕妇中重度贫血发生率为27.66%,难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5.96%、19.15%,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8.30%、25.53%,与妊娠早、中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需加强对妊娠各期阴道出血产妇的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之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陈起燕;张荣莲;李艳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在胃管插入时的应用

    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鼻胃管对鼻粘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呛咳、恶心及呕吐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备用,嘱病人平卧,头稍后仰,选择一侧鼻孔(避开手术、出血、鼻中隔偏曲等)滴入2%利多卡因2~3 gtt,轻轻按摩鼻翼;让病人休息5~10 min,待局麻药发挥作用时,按照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

    作者:宗江萍;王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输液效果观察

    按穿刺单双日将57例危重病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输液,对照组行四肢静脉穿刺留置输液.结果观察组股静脉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且导管不易脱出,血压回升时间短.提示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宜采用股静脉留置输液.

    作者:胡建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无痛肌内注射方法再探

    将100例(800例次)臀部肌内注射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以常规法和边注射药液边抽出针梗法(新方法)各注射400例次.结果新方法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P<0.05),而皮肤反应发生率相近(均P>0.05).提示采用新方法行肌内注射可减轻药物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减轻.

    作者:齐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溶液毫升数与滴数换算关系再探

    探讨溶液毫升数与滴数的换算关系,为临床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用药量、评估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数提供依据.应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和两种型号头皮针对临床常用溶液进行实验,按密闭式输液法将溶液输入有刻度的注射器内,输入过程中数滴数,随后测量、计算.结果在等渗溶液中,无论用7号或5.5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0.0 gtt;在高渗溶液中,用7号头皮针1 ml相当于22.0 gtt,用5.5号头皮针1ml相当于22.4 gtt.提示使用一次性塑料输液器输等渗溶液时宜按20.0 gtt/ml的换算关系计算.

    作者:梁远娣;张晓霞;赵引棉;刘建宏;李小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男性昏迷病人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将200例留置导尿的男性昏迷病人随机分成 A、B、C、D四组,各 50例.A组在夹闭尿管2~3 h或进行膀胱冲洗有溢尿并在膀胱充盈时拔管;B组同A组,但在膀胱不充盈时拔管;C组在病情稳定但无溢尿时拔尿管;D组拔管时机与A组相同,但同时使用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及哌替啶).结果A组病人拔管后顺利排尿率较高,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留置尿管时间较短.提示男性昏迷留置导尿病人在膀胱充盈且有溢尿时是拔管的佳时机.

    作者:连初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自制膀胱冲洗器

    临床工作中膀胱冲洗是一项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操作之一,通过冲洗可以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从而减少医源性感染率.临床中没有供膀胱冲洗专用的一次性冲洗器,鉴此,笔者自制了一种简易膀胱冲洗器,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典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注射器残留抗凝剂对患儿血气及电解质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注射器残留抗凝剂对患儿血气及电解质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儿同时用常规法和改良法采集血样本各30份,对所测得的血气和电解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法所测得的PCO2、K+、Ca2+、Hct值均高于常规法,而Na+值低于常规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法可以减少血样被抗凝剂残留造成的结果误差.

    作者:卞俊;傅丽娟;何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防护

    对34例血液磁极化静脉采血致大面积皮下瘀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分别为穿刺困难9例,操作方法不当5例,压迫不当18例,其它2例.提出需加强穿刺局部护理,正确选择拔针方法、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等,以预防皮下瘀血的发生.

    作者:韩洁;刘欣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网络医嘱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机抽查2002年8月20日至11月18日12 586条网络医嘱,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医嘱182条,其中剂量点击错误12条、给药途径点击错误6条、病人点击错误5条、医嘱不规范产生手工计价41条、漏费医嘱109条、网络设置造成执行单药品剂量错误9条.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以杜绝严重差错和事故隐患.

    作者:乔爱珍;柳丽华;王冬芳;朱秋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学生视角评价

    与9名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评价调查表和小组总结评价内容,分别于授课初期、期末进行调查和小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实施到位,与教学改革设计基本一致;学生个体评价认为合作、计算机使用等9项能力提高;小组评价中,检索、应变等10项能力提高;71.4%~83.7%的学生对教学和教师表示满意.学生认为本次<急救护理学>教学改革是知识和能力并重、全面彻底的改革,但思想准备和师生交流还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改进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臧渝梨;刘娜娜;王娟琦;梁玉焕;王慧;袁秋环;高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改变服药时间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服药时间对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7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4例)和对照组(303例).观察组采用晨醒(6:00)即服药,待5~10 min后再缓慢起床洗漱、并于12:00、16:00按时服用第二、第三次药物;对照组按传统规定时间8:00、12:00、16:00服药.同时对两组进行冠心病知识宣传教育.结果观察组心脏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率、两次以上复发再入院率分别为28.1%、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可明显减少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维峰;王式云;张宗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论护士的情商及培养

    从情商的概念出发,就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培养与锻炼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提高认识、适时调节自身情绪,在建立和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中锻炼情商,是情商培养的途径.

    作者:沈洁;任梦;白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幼儿喂药方法介绍

    婴幼儿喂药比较棘手,常因拒服、哭闹而使药物洒落,达不到医嘱用量,从而使疗效下降,也给再次喂药带来更大的难度.经临床实践,笔者探索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适用于母乳或人工喂养婴幼儿的喂药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边小辉;周世霞;王燕;于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的应用性研究

    目的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方法将200例病情、病程、家庭条件相当的初次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由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实施护理计划;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人从心理压力、角色适应、文化休克、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认知和改变状况4个方面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理压力、文化休克缓解率、角色适应良好率及对不良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者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两组病人参与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改变了病人被动接受护理服务的局面,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也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决策权.

    作者:陈显宁;高若贤;王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