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莲;席庆;居云;妥东哲;李宏存
目的探讨治疗感染性结膜炎,并适合新生儿特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33例中、重度结膜炎惠儿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用生理盐水洗眼,对照组(51例)用利福平眼药水滴眼.结果重度结膜炎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生理盐水冲洗眼可有效清除眼部细菌,破坏其生存环境,抑制细菌在眼内繁殖,且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作者:李丽萍;侯孟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经腹放置TFE胆管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黄疸消退顺利,生存质量改善,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提示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心理、皮肤、饮食、预防感染、体位、引流管、体征、并发症护理)是提高胆道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作者:冯敏;何宁宁;常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0例易性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结合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措施.术前,医务人员与病人倾心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疾苦、压抑、茫然,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做好角色转换的辅导,使病人能迅速适应新的性角色,以健康的性生理去指导病人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对他们的举止、姿态、步履,甚至衣服装饰进行指导.结果10例易性手术病人经过心理辅导均能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性取向,并能融入当地的生活,被人们接受.
作者:李盛彬;肖继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2000~2003年,我科门诊对43例手部化脓性感染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换药的同时配合黄竭液浸敷,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刘培书;何敢想;彭爱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3例行手术配合.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病人痛、温觉存在,外形及功能满意.提示术前熟悉手术步骤,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包云;陈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经皮肾镜手术是治疗尿石症的一项重要的微创手术[1].为了使腹腔脏器充盈及皮肾镜头不被血液污染,术中需要大量的盐水进行冲洗,常因冲洗水流出而浸湿手术单.传统方法是在切口周围反复加铺治疗巾,既影响无菌效果,又浪费材料.2002~2003年,我科采用脑科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下称粘贴手术巾)用于皮肾镜手术12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吴桂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机将60例Ⅱ~Ⅳ期大面积压疮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按外科换药法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骨宁2 ml(10 mg)联合庆大霉素2 ml(8万U)湿敷压疮创面,外盖无菌纱布包扎固定,2次/d.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采用骨宁加庆大霉素合用湿敷能促进组织修复.
作者:肖雪芬;陈义珊;黄妙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大、中专实习护生采取入科教育、整体护理带教及ICU带教,使护生角色适应期缩短,综合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出科考核成绩优良率均达95%以上,较好完成了临床教学目标.
作者:韩秀华;汪小云;韩清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将70例压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护理常规处理压疮,观察组加用金因肽喷湿疮面后用庆大霉素纱布湿敷包扎,7 d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金因肽有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红;周玉兰;曾政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乳癌病人心理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和匹配原则将40例乳癌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行为干预.应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与心理反应评定标准,评估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病人除自杀倾向外,其它心理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症状维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乳癌病人负性心理,提高乳癌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青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乳房常识、乳房相关保健知识以及乳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其保健知识水平.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表,调查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各层次在岗护理人员,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项目共24个问题.结果护理人员中仍有22.7%不知哺乳对母体的好处;9.3%不了解月经周期与乳房不适的关系;14.5%不知应行乳房自查;19.6%不知道乳房自查的佳时间;47.4%不了解副乳;对乳房检查手段、乳房常见就诊症状知晓率仅为43.3%~87.6%;对乳癌四种常见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分别为30.9%、39.2%、58.8%和94.8%.结论护理人员缺乏对乳房功能的正确认识,对乳房保健知识和乳癌相关知识也较缺乏;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保健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各种医疗知识,方能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阳世伟;李戎;宗智敏;王先明;秦奇;罗坤妍;刘跃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所致的疼痛,常使病人难以忍受,甚至感到恐惧.经临床实践发现.注射中旋转针尖斜面的方向注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现介绍如下.1注射方法常规按无菌操作进行肌内注射,进针后无回血即可均匀、缓慢注药,同时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注药疼痛情况,若诉疼痛.可轻轻旋转注射器(针头),以带动针头斜面改变注射方向,再缓慢注药.若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药量较大时,可逐渐、多次旋转针头斜面角度(可达360°),如仍诉疼痛者,可缓慢上提注射器(针头),以增加注射点的方法进行第二层面的旋转注药.
作者:曾庆银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3例(18指)断指再植病人术后即开始监测皮温.结果显示温差0.5~1.0℃,再植指多血液循环良好;如温差大于2 ℃,常提示有血管危象,动脉危象皮温常常突然降低,静脉危象皮温逐渐降低.再植术后皮温高低与吻合动、静脉数成正比.提示数字式皮温仪灵敏度高,对病人无损伤,能及时反映血管危象,尤其在术后48 h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率.
作者:傅育红;张满红;陆洲;郁芳华;单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61名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其心理压力评分为(2.74±0.70)分,呈中等水平;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业余学习和社会的歧视与偏见是临床护士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与年龄、职称和学历有关.乐观和积极面对是护士常用的压力应对方式,少使用发泄情绪.提示需针对压力源采取措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作者:李小宁;李小燕;强水云;姚聪;王力;贾小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眶内植入手术整复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28例,效果满意.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特别是做好视力监测及MEDPOR的无菌、特殊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玩粧;张海容;陈少娜;唐焕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60例骨折制动卧床平均102.0 d的病人采用赛肤润喷洒于受压局部,配合按摩预防压疮,结果无压疮发生.
作者:鱼秋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46例肺癌开胸术病人进行术前常规检查,术后心电监护.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2例(42.47%),其中59例(95.16%)发生在术后3d内.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者(P<0.01);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手术方式(均P<0.05),年龄>50岁、有吸烟史、有心血管病史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50岁、无吸烟史、无心血管病史者(P<0.05,P<0.01).术后低血糖及手术前后电解质紊乱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心电图异常、肺组织切除范围大、>50岁、有吸烟史、心血管病史等为肺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术前应注意心肺功能锻炼、改善心肌供血、戒烟;术后以加强心电监护、充分供氧、止痛、排痰为护理重点.
作者:赵锐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19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人行Y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肘关节功能康复器(CPM)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在不同时期的锻炼方法,并与主动训练相结合.结果13个月后随访,肢体功能评定优14例,良4例,一般1例(陈旧性骨折并有肘关节周围广泛性瘢痕增生),提示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结合CPM功能锻炼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作者:吴丽心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探讨视网膜光凝中使用不同接触镜填充液对角膜的影响.对46例(52眼)病人分3次进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采用自身对照法,每隔一周分别使用0.25%氯霉素滴眼液、2%羟甲基纤维素(HPMC)及医用透明质酸钠(SH)作为眼底激光角膜接触镜填充液各1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用角膜测厚仪测量病人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治疗后中央角膜平均增厚,氯霉素为(31.4±10.2)μm;2%HPMC为(10.6±4.3)μm;SH为(8.0±3.5)μm.氯霉素与另两种填充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HPMC与S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HPMC和SH作为眼底激光角膜接触镜的填充液,对角膜水肿影响明显小于0.25%氯霉素滴眼液,是可供选用的优良填充液.
作者:郝春秀;张明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对5例大面积(12 cm×6 cm~12 cm×7.5 cm)皮肤溃疡病人在常规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综合性护理创面,建立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结果护理6~12周后病人渍疡均痊愈.提示局部伤口综合性护理是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及缩短病程的关键.
作者:陈晓霞;杜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