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损伤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王元娇

关键词:脊髓损伤, 并发症, 康复期护理
摘要:近年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上海SCI年发病率已达13.7/100万以上.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更多SCI病人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但大部分人留有严重残疾,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SCI病人康复期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病人重新开始生活自理,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1~2002年对我科收治的65例SCI病人存在或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心理护理,已被广大护理人员认可和接受.为了解我国心理护理发展状况及趋势,笔者对目前我国研究心理护理的主导期刊[1]--4种统计源期刊(中华护理、实用护理、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的心理护理文献进行查阅、调研.

    作者:满力;姜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头皮针在换药中的应用

    脓肿切开后,对于切口窄小或脓腔狭长的创面,清理脓腔内部十分困难.2002年5~9月我们将头皮针软管用于狭长脓肿6例、切口窄小的小脓肿9例换药3~5次后痊愈.

    作者:杨红梅;亓玉芳;柏月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评估与护理

    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烟雾或化学物质被吸入气道,直接造成气道或肺实质损伤.吸入性损伤病人病情重、复杂、并发症多,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导致组织缺氧、窒息、肺部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3]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2年2月对89例吸入性损伤病人采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对其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综合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正确判断呼吸道梗阻引起组织缺氧程度,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治愈率.现将其评估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易兴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论文撰写的难点和对策

    护理论文是对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某种护理问题或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说明的一种论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护理论文,既是对所从事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传播知识、开展护理科研、发展护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拟结合本人的写作实践,就临床护理论文撰写存在的难点和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魏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肿瘤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领域,该技术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和可聚焦等物理特性,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体内肿瘤病灶,通过焦点区高能量超声波产生的高温、机械效应等,使靶区内组织完全毁损[1].我科自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应用HIFU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病人120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秀桃;徐国良;罗琼;李传行;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41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心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依据准确期待论制定的干预措施.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焦虑值、心率、血压和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各阶段心率、血压、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待手术期观察组心肌缺血事件亦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减少术前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作者:娄书花;马冬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我科2001~2002年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20例,并施行了整体护理.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郭妍;李玉梅;保庭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但尿道插管引起的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40%左右,为了尽可能减少尿路感染,临床护理工作中除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管理,保持泌尿道通畅外,必须进行膀胱冲洗[1].然而膀胱冲洗也可导致尿路感染.为此,本文从膀胱冲洗致尿路感染的因素、途经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旨在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

    作者:陆彩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对眼结膜的影响

    糖尿病(DM)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阳性.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眼部多种并发症如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1]. 近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还常出现角膜、结膜并发症[2],而这些并发症通过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国内尚缺乏详细报道.本文即通过印迹细胞学检查来分析糖尿病病人和健康人眼结膜改变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江莉萍;张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性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改进

    凡新生儿期出现胎粪排出延迟,伴腹胀、便秘,肛诊检查壶腹部空虚,手指拔出后有大量气便排出而症状缓解者,均应怀疑有先天性巨结肠症之可能[1].为了确诊,需做乙酰胆碱酯酶定性检查及胆碱酯酶活性定量测定、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检查前均需行肠道准备.由于患儿长期排便困难,肠道积便多而干结,需反复灌洗方可清洁肠道,这样易造成肠道粘膜水肿而增加上述检查难度,且增加患儿的痛苦.2000年1月我们将肠道准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于临床,对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作者:游倩;易小玲;胡露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病人的心理干预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总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随着ICD的逐步推广应用,植入ICD后病人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我院心内科自2001年2月至2002年3月收治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并心源性晕厥的冠心病病人,术后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恐惧、焦虑或抑郁),经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艳;刘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病人再进食时间和种类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胰腺影像学变化与进食时间及种类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症状、体征已消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的204例A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仅根据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值、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病人自我感觉而决定进食时间和种类;观察组除根据上述因素外,还依据胰腺的B超及CT影像学变化决定进食时间和种类.结果进食1~28 d期间两组腹痛发生率(对照组22.2%,观察组10.5%)和AP反跳发生率(对照组18.2%,观察组为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该研究还发现胰腺及胰周的影像学变化常常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不一致;Balthazar CT分级和APACHE-Ⅱ记分越高,再进食后腹痛和AP反跳发生率就越高(P<0.05).结论胰腺影像学的变化情况可作为AP病人进半流质和普通清淡饮食佳时机的选择依据.

    作者:夏睿娟;胡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例新生儿海洛因撤药综合征的护理

    有药物依赖史的妇女在孕期滥用成瘾药物,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道症状,称为撤药综合征(neonatal drug withdrawal syndrome)[1].孕妇可能应用的成瘾药物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麻醉药、迷幻剂等.近年来,吸毒人员有所增加,故对母亲吸毒致使新生儿发生撤药综合征护理的研究应引起足够重视.我院分别于2001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2例撤药综合征的新生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卢人玉;余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高原地区实行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可引起急性肺功能损伤、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CPB引起的肺损伤[1],影响病人预后,加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00年9月至2001年10月在海拔3 658 m的高原地区对53例病人行CPB心内直视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李丽;邓红春;马楚云;刘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论整体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设想

    随着整体护理教育模式在我国护理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如何运用评判性思维去审视整体护理的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的现状,进而探讨将护理程序纳入整体护理教学思路,是每位护理教育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引起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的重视,笔者借助相关资料将我国整体护理教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做的工作阐述如下.

    作者:董薇;宋晓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近年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上海SCI年发病率已达13.7/100万以上.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更多SCI病人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但大部分人留有严重残疾,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SCI病人康复期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病人重新开始生活自理,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1~2002年对我科收治的65例SCI病人存在或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重症患儿家长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孩子患病期间家长的焦虑程度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还会影响患儿的情绪,以及患儿的救治和康复[1].为此,笔者对83名急重症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寻找能减轻其焦虑程度的应对措施,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霍世英;黄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发展迅猛的一种.其发病率占肺癌的20%~30%[1].它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易耐药和血行转移.常规化疗很难完全缓解,超大剂量化疗可显著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但其对骨髓的严重抑制限制了化疗剂量的增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旨在解救超剂量化疗受抑制的骨髓,使其重建造血功能,恢复免疫力,提高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2].我科于2001年3月至2002年4月对6例小细胞肺癌病人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良;何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镜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胃镜检查的病人用半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介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结果两组病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恶心次数,检查前后血压、脉搏变化,插镜成功所需时间,病人紧张、恐惧情况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可明显减少或减轻病人的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恶心不适的发生率,有效缩短检查所需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存格;杨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修补术的护理

    便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其发病率占人群中3%~4%,老年可高达30%[1].直肠前突是引起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出口梗阻型)的原因之一,多见已育女性,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我院肛肠科采用经阴道后壁切开行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便秘病人47例,术后随访1~2年,有效率为93.5%,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彩娥;赵小丽;沈雪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