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的护理

王朱颖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 护理
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i- graphy, OCT)是光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的一种全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1].通过非侵入、非接触、低相干反射测量技术,得到视网膜和视神经乳头周围的高分辨率的全层图像.根据不同组织对近红外光线的吸收反射差异,可对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微米级断层成像,对病灶的大小及深度可进行测定.是目前无创伤状态下有效的活体组织形态学检查法.在眼科领域多用于视网膜后极部,包括视乳头、视神经纤维层及黄斑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现将我院使用此项技术进行检查的护理报告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及对策

    消毒、灭菌、隔离是切断病源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下称院感)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1].护理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与院感的发生密切相关 .我们于2001年3月对全院护士进行了有关调查考核,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作者:张梦翔;法淑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女性精神病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精神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严重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可能发生危害自身及社会集体的行为.鉴此,对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至关重要.2000年8~12 月我们对5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林爱娥;陈丹丹;曹飞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授健康知识和医疗知识、满足病人健康需求的重要手段.我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病人及家长需要哪些方面的健康知识、乐意接受何种教育方式仍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为了解儿科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我们对130例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灵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58例MH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3%的病人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透析时间≤1年或伴有并发症者,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析时间>1年或无并发症者(P<0.05,P <0.01).结论医护人员对初期透析及有并发症者应予以足够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减少或缓解MHD病人的抑郁发生率,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黄平;张晓良;杨金芳;周秋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意识清楚病人撤离呼吸机方法的探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意识清楚病人当具备撤离人工呼吸机条件时,由于存在心理障碍和产生呼吸机依赖,撤机工作较困难.为探讨意识清楚病人撤离人工呼吸机方法 ,我们对90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何晓明;李文涛;刘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内镜胆道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胰腺癌的护理

    自1989年首次报道内镜胆道金属支架(Wallstent)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以来,因其创伤小,支架口径大,引流效果好,持续引流时间较长,胆管炎和支架阻塞发生率低 ,通畅时间长而受到广泛关注[1].我院于2000年11月18日成功地为1例高龄伴重度贫血的晚期胰腺癌病人实施经内镜胆道支架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随访5个月,病人黄疸消退,精神、饮食较前明显改善,目前病情稳定.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霜红;王小燕;杨宗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的护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i- graphy, OCT)是光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的一种全新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1].通过非侵入、非接触、低相干反射测量技术,得到视网膜和视神经乳头周围的高分辨率的全层图像.根据不同组织对近红外光线的吸收反射差异,可对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微米级断层成像,对病灶的大小及深度可进行测定.是目前无创伤状态下有效的活体组织形态学检查法.在眼科领域多用于视网膜后极部,包括视乳头、视神经纤维层及黄斑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现将我院使用此项技术进行检查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朱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时确保血管通路通畅的一种新方法

    血液透析尤其是危重、急诊透析病人,病情重、血液循环差.虽然静脉血管通路可经常规静脉推注0.9%氯化钠方法证实在血管内,但由于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必须达到150~230 ml/min,压力大,经开机透析时静脉血管常常又会出现肿胀,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甚至出现透析管道、透析器凝集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0年6月笔者设计了一种新方法来证实静脉血管通路是否通畅,经60例临床应用,结果满意.

    作者:彭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团队管理模式的实施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各系统乃至心理健康的疾病.对糖尿病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 教会其掌握糖尿病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已迫在眉捷,需要各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及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共同管理,即团队管理.糖尿病的团队管理在美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无数的实验已从不同角度证明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1~3].2000年我院参照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糖尿病病人的教育与管理模式,结合我院实际开展糖尿病的团队管理.现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楼青青;徐玉斓;王青青;冯金娥;叶志弘;陆颖理;徐端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99 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外周关节对称性炎症伴骨破坏过程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传统的治疗可分为非甾体抗炎和控制疾病过程的抗风湿两大类药物,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且停药后易复发.我科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对20例RA病人应用99Tc-MDP(核素-云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同位素研究所研制,国药准字20000218)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龚斌;雷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

    我院1993年7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38 例,手术治疗后加强康复锻炼,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2.5~11岁,平均5.5岁.左侧脱位16例,右侧10例,双侧 12例 .术前均因下肢不等长,行走呈跛行步态,经临床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入院.本组患儿入院后先予患肢骨骼牵引3周后行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复位,术后早期行髋关节功能锻炼.2 方法

    作者:张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公开量化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公开量化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逐级考核和综合评议的方法 ,从10个方面对手术室18名护士在量化管理前后分别进行了90人次和212人次量化考核,同期分别对82例、118例手术病人和56人次、100人次手术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量化考核后护士综合素质、手术病人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量化考核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公开量化考核体现了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了护理行为, 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手术室管理.

    作者:唐唯佳;肖晓玲;刘厚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血压的管理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90% 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临床主要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代谢异常.因此手术、麻醉危险性比较大,50年代围术期病死率达30%~50%,现降至5%[1].我院1996~20 00年共施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8例,由于加强了围手术期血压的管理,手术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作者:徐晓菊;胡爱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 气管套管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目前,有关气管套管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改进,本文就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护理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气管套管的入口端护理

    作者:刘则杨;李家育;侯军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妇科肿瘤病人术后不适症状及消退时间调查分析

    目的减轻妇科手术病人因术后存在不适症状所造成的忧虑.方法对196例妇科良性肿瘤病人(术后7 d)进行调查,然后再请受调查者出院时随带一份问卷,待症状消退后完成问卷并寄回.问卷回收率85.20%.结果病人术后存在9种常见不适症状(盆腔创面牵拉痛、腰背酸痛、膀胱牵扯痛、盆腔下坠感、肠蠕动痛、腹部伤口痛、静脉穿刺点痛、肩胛骨下牵拉痛、腓肠肌痛等),症状发生与妇科3种常见手术方式无相关性.76.08%的不适症状于术后30 d消失,96.36%于术后60 d消失.结论在病人出院前做好解释说明,让其了解不适症状发生的原因及症状消退时间,可解除病人康复期后顾之忧.

    作者:陈跃文;杨树红;马燕春;黄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交互式学习法在<护理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概论>是面向大专以上护生开设的介绍护理理论与护理发展动态的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1].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知识,但师生交互性较低,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1999年8月,我们在<护理学概论>教学中,采用交互式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作者:尼春萍;张茹英;化前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低温液袋用于心脏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我科于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术病人采用低温液袋压迫止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196例中,男132例、女64例,年龄大65岁, 小49岁,平均58.0岁,其中PTCA 70例,冠脉支架植入术12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治疗方式比较,均P>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观察组采用500ml的生理盐水塑料液袋,冰箱冷却至10~26.1℃,重量500 g,术毕放置于加压包扎后的股动脉穿刺处,压迫6 h取下 .对照组术毕采用500 g砂袋压迫止血,压迫时间同观察组.

    作者:许慧;温澄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可调式弹性宽扁止血带的制作及应用

    我科2001年6~7月采用可调式宽扁止血带对输液病人行静脉穿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选择2001年5~6月在我科住院第一次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60例,男40例、女 20例,年龄23~65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单日使用胶管止血带为对照组;双日使用宽扁止血带为观察组.

    作者:张用娥;蒋云;吴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奇曼丁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约有70%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1].癌症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WHO对癌症疾病的三阶梯治疗的推广,癌性疼痛已由按需给药向按时给药转变[2].我院于2001年3~6月,对76例中晚期癌症疼痛病人应用奇曼丁镇痛,并进行了疗效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京娥;陈声波;熊建萍;刘丛笑;罗霄;陈述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我院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调查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护理人员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生性护理教育[1].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我院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使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2001年1月,笔者对本院护士的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张立新;刁惠民;康丽艳;赵崇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