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

雷征;刘晋

关键词:面瘫, 针灸, 进展
摘要: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1].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温阳止痛散贴敷与光疗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在急性期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中药温阳止痛散贴敷及红外线照射;对照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止痛散贴敷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对临床疗效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黄为阳;覃永健;黄云淑;冷文婷;钟江;张衍;黄在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 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 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张安静;李丽;白玉龙;胡永善;吴毅;姜鹭春;路微波;徐一鸣;朱秉;田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及冰敷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冻结肩患者6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关节松动术,包括盂肱关节分离牵引,长轴牵引,肩前屈、内旋、后伸外旋和外展等活动.综合组关节松动术后即给予局部冰疗20~30 min.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法(G-M评分)对肩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范围评定.结果:经过15 d的治疗,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M评分明显提高,综合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1);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冰敷治疗冻结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作者:魏智钧;李华;李雪;欧阳颀;张艳成;忻菲菲;李自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8年制西医专业针灸学教学实践

    针灸由于操作简便,创伤小,毒副作用少,而且疗效直观确切[1],在治病保健方面优势独特,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我院8年制西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应安排针灸学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针灸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能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有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逐步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相关治疗作知识上的储备.与普通5年制本科教育不同,8年制教育更注重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对西医院校8年制学生中开展针灸学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与实践,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肖华;柯志钢;叶飞;刘学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红花黄色素加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药物组给予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150 mg;电刺激组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20 min;综合组联合上述2种方法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综合组更低于药物组及电刺激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及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与药物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2种有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徐沙丽;方毅;廖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呼吸训练对VATS肺结节切除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经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行肺结节切除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经VATS行肺结节切除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后指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人工阻力等系统呼吸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时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与FVC比值(FEV1/FVC);术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1个月时肺功能及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系统呼吸训练对VATS肺结节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红艳;蔡莉;王君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4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康复组患者术后早期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关节被动训练、手法治疗、功能训练及部分负重训练;对照组患者经外科处理后自行患肢锻炼.于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患侧肌力、患髋ROM检测和Harris评分,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部骨矿密度(BMD).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康复组患者患侧肌力,髋外展和屈曲ROM及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患髋BMD,康复组亦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有计划的康复治疗,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预防BMD进一步下降.

    作者:黄仕龙;许涛;徐飞;董永辉;郭风劲;陈安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寄养脑瘫孤儿社区康复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寄养儿童社区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A组26例参入福利机构的康复治疗;B组37例参科家庭寄养,由专业康复师上门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502±3.7)个月后,2组患儿异常姿势减少,肌力增强,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总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与机构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效果相同,寄养患儿社区康复更能体现家庭关爱,值得推广.

    作者:周菊平;张春娇;张列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L-1受体拮抗剂干预跟腱挛缩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人类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干预应力屏蔽后大鼠跟腱形态学变化,了解IL-1在肌腱挛缩中的影响及IL-1ra对肌腱挛缩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和D组各10只,另从C、D组中分别抽取5只大鼠以右后肢为正常对照组(E组).将前4组大鼠均实行左跟腱完全应力屏蔽造模术;术后即刻B、D组使用5μg IL-1ra、A及C组使用0.1 m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于大鼠左后跟腱周围注射.于1、2及3周时A及B组分别再注射1次,C及D组于术后1周时再注射1次.干预2及4周时肉眼下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跟腱形态学改变.结果:肉眼下B和D组跟腱明显比A和C组细小、光滑,但较E组粗.电镜下2周时A和C组胶原原纤维较B和D组疏松、紊乱;4周时A和C组横切面和纵切面均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和D组横切面与E组接近,但纵切面略显松弛.结论:IL-1能明显预防应力屏蔽所致的肌腱挛缩.

    作者:晏小艳;赵华昆;马燕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保健门诊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保健门诊进行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8例,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实行护理干预,包括认知教育,心理、行为干预及用药指导.结果:干预18个月后,A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及B组明显下降(P<0.05),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自我管理能力较B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保健门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或延缓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张海风;常仁翠;董学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

    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1].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作者:雷征;刘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酞普兰对2型糖尿病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及焦虑症状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服西酞普兰20 mg,每日1次.结果:治疗12周后2组HAMA、HAMD评分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减低,观察组更明显(均P<0.05,0.01).结论:加服西酞普兰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作者:金花;金守男;李美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音乐治疗运用于构音障碍康复

    构音障碍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后遗症,据估计,各种脑损伤相关的交流障碍中,构音障碍的发病率高达54%[1].基于神经音乐治疗的原理,本文总结出数种可运用在构音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

    作者:余瑾;古琨如;廖铭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和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自200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8年成功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是全国中医院校中较早设立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之一.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课程设置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工作[1].本文就其中专业课设置的改革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期望为我校康复治疗专业的教育教改工作做出总结和铺垫.

    作者:王尊;王磊;顾一煌;王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

    2008年~2010年在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5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且初次得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①糖尿病组(A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8岁,平均(56.8±11.2)岁;有糖尿病史1~11年[2],平均(7.9±2.6)年25例.既往无糖尿病史10例.②无糖尿病组(B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5~82岁,平均(48.4±17.3)岁.2组均于发病第4天采用针刺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等.①针刺:主穴为地仓透颊车穴,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迎香、牵正和合谷(双)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髎穴;鼻中沟歪斜加水沟穴;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穴;目不能合加太阳穴;面颊板滞加下关和巨谬穴.针刺后接G6805-C电针仪,疏密波,频率4~20 Hz/min,刺激量耐受限,30 min,每日1次.②药物: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口服维生素B1 10 mg、腺苷钴胺0.5 mg,每日3次.

    作者:石云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民政康复医院在社区中开展老年病康复的效果

    为了寻求民政康复医院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出路[1],1996年我院开始转型,对外开办养老、托老;老年病;偏瘫、外伤性截瘫;临终关怀4个康复病区,主要收治社会上各种生活能或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晚期癌症等需要治疗及护理的老年患者[2],并总结出一套老年病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琴;叶少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作用

    目的:观察产前宣教联合术后低频电治疗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320例,随机分为4组各80例,术前后均给予常规护理,A组配合产前宣教;B组术后加用低频电治疗;C组进行产前宣教及术后低频电治疗;D组术前后不给予辅助治疗.结果:4组产妇术后24 h VAS评分,A、C组明显低于B、D组;治疗4 d后,B、C组明显低于24 h时及A、D组.A组低于D组;5 d后,4组均明显下降,其C组

    作者:周金安;陈文丹;王蓝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防治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防治脑梗死的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服蚓激酶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果:治疗15 d后,2组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血脂及NIHSS评分仍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15 d时,对照组与15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防治脑梗死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作者:刘宏斌;任占军;于广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胃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在胃肠癌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胃肠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常规化疗、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治疗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认知干预、医患互动、放松治疗及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结果:经过持续4周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各单项目评分(除生理机能外),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胃肠癌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牟景敏;赵莹;张雪媛;张华平;王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为创造适合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住院模式提供资料.方法: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139例,均由专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住院环境需求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区构成、病区绿化、病室装饰、生活用品、穿病员服装等.结果:调查显示139例患者对病区构成中的混合开放病区及绿化、病区装饰及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率较高,对病员服装需求较低,其中女性患者需求混合开放病区的要求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要求着病员服装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为减轻住院患者的压抑和戒备心理,满足患者社会性的需求,病室的设置应尽量家庭化,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莫婷芳;秦轶灵;莫扬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