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红;王俊华;杨凤翔;何小珍
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构音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A组加用发音肌电刺激,患者同时配合主动肌肉收缩.结果:治疗28 d后,2组构音障碍检查法分级评定均有显著提高(P<0.01).A组言语功能>3级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有效率高于B组(97%与77%,P<0.05);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QQL-100)评分,A组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发音肌电刺激配合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唐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多种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给予中频电疗及矿泉水浴.观察组同时施以赖氏手法和颈椎间歇式牵引;对照组取患侧风池、颈夹脊、大椎、天柱为主穴针刺,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0%与17.5%、87.5%,P<0.05).结论:综合物理疗法中,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明显作用.
作者:宋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及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强化组加用强化躯干控制、配合蹲起及站立平衡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试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强化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
作者:孙倩雯;王南;赵建华;黄艳萍;朱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按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包括急性期正确肢体摆放,恢复期控制肌痉挛及肢体功能训练、ADL训练等.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自尊水平.结果:经过6周治疗,训练组患者BI和SE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仅BI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提高,从而减轻或消除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对全面康复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崔红缨;王忠华;邓景元;崔延超;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男性血清雌激素浓度变化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主诉有腰痛的男性患者39例,采用双能X线(DEXA)测定其BMD;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13例,骨量减少组11例及骨质疏松组15例,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的浓度,并统计分析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血E2浓度明显下降(P<0.05);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浓度的变化是决定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程英雄;庄洪;赵可伟;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7年9月~2009年6月我科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均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行走扭曲,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眩晕;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4岁,平均43.6岁;病程5 d~10 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8.2岁;病程3 d~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家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同步应用生物刺激反馈和空气压力波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2级的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2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和康复治疗.A组并同步应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训练患侧肱三头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牵张桡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等,30 min;B组则先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30 min后休息15 min,再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30 min.2组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侧肘和手改良Ashworth 量表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Brunstrom上肢功能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A组Fugi-Meyer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B组,其疗效优于B组(均P<0.05).结论:同步与非同步应用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和空气压力波治疗均能缓解偏瘫上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但同步应用的效果更明显.
作者:乔蕾;杨坚;张颖;李擎;李洪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及呼吸康复训练对慢阻肺(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各20例,A组单纯药物治疗;B组配合传统中医气功训练;C组配合现代呼吸肌训练;D组综合前3组的方法综合治疗.训练前及训练后1、3、6及12个月时评定4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EV1/FVC%)及COPD生存质量问卷(CRQ)调查.结果:A组训练前及训练后各时间段肺功能指标及CRQ各项评分均无明显改变.B、C、D组训练后1及3个月时各项评定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训练后6个月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与B、C组比较,D组表现更显著(P<0.05).B组CRQ单因子情感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现代与传统呼吸康复训练方案均能很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但2种方案结合治疗COPD,则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改善更突出.4组治疗时间提示康复训练具有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杨凤翔;何小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不同部位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后的效果.方法:脑外伤恢复期患者125例,均按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及康复疗法等治疗.于治疗前后通过认知评定成套测验量表(LOTCA)对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程度评分.结果:125例患者中左侧半球损伤患者在定向和思维障碍上明显重于右侧.双侧大脑半球或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更为广泛,LOTCA测验的各个项目分普遍低于正常值.经康复治疗70 d后,84例获完整资料,LOTC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左侧或双侧损伤患者提高幅度较右侧明显.结论:不同部位脑外伤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认知障碍特点.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后认知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皓;张小年;山磊;王晓艳;孙新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均按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1周内配合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及针刺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项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压调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0例,均根据脑梗死病情给予常规静脉药物治疗;同时A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8 Am);B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8 pm);C组必要时服用利尿剂控制血压.于入院时及治疗各时段进行血压、空腹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监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计算中风体积等.结果:治疗7 d时,A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1个月时临床疗效比较,A组无变化率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3个月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及梗死病灶比较,A组显著小于B、C组(P<0.05,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预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血压调控治疗用药的首选.
作者:刘玲玉;吕志华;陈斌;廖秋霞;黄家彬;汪保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2例,均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诊断标准[1],男32例,女30例;年龄16~80岁,平均42.2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6个月.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面肌主动训练、电针按摩及超短波疗法.①穴位注射:取完骨、牵正、太阳、翳风、下关及颧髎等穴,用弥可保1 ml(0.5 mg),每次3个穴位,各注射0.2~0.5 ml,每日1次.
作者:程阳;彭全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GRE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均口服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治疗;西药组38例均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显著低于西药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97.5%与81.6%,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可提高GRED的临床效果.
作者:江超先;刘兴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9年1~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18~93岁,平均57岁;病程1~7 d;单纯下肢骨折45例,多发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28例,多发骨折并发创伤性休克10例,髋部骨折手术27例(其中关节置换13例),其中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按骨科下肢骨折常规处理和护理,观察组增加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方法.
作者:左金梅;张琼;左霞;陈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3例,均服用常规降压药和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弹拨、拿捏,隔日1次.A组同时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7 d 1次.治疗前后2组各测量血压,评定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30 d,颈肩部症状积分和血压指数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B组比较,A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64.2%、96.2%与45.3%、86.8%,P<0.05).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可纠正颈椎的移位,缓解颈交感神经的刺激,使血压明显下降,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李秀玲;杜磊;李藏芬;李雪清;白爱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石膏组22例采用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后拆除进行功能锻炼;康复组21例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3~10 d),早期进行手法治疗配合中药薰洗及功能锻炼.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石膏组(100.0%与81.8%,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法配合中药薰洗可显著促进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大明;程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同时从各个方面研究PD发病机制的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便捷、高效的寻找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表达改变,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有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各种PD模型和尸检标本进行基因表达研究,并应用系统学方法对PD患者和PD动物模型不同脑区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有助于发现易感基因、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及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徐芳;魏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经脉配穴法选穴针刺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10只为空白组;50只制作为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A、B、C、D各10只.针刺组A取本经配穴,B取表里经配穴,C取同名经配穴,D取他经配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7 d.7 d后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胃黏膜及血浆PGE2、SS、TNF-α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和TGF-α的表达.结果:PGE2浓度,针刺组A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针刺组D;胃黏膜及血浆SS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A明显高于B、C、D;胃黏膜及血浆TNF-α浓度,针刺组A、B、C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针刺组D(P<0.01),其中A、B低于C;与其它组比较,针刺组A能上调EGF及TGF-α的表达(P<0.05,0.01).针刺组B能上调EGF的表达(均P<0.05,0.01).结论:通过选穴针刺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释放,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PGE2、SS合成及EGF和TGF-α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但存在差异.本经配穴法作用明显,其保护效应与以上各方面均相关;表里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及促进EGF的表达;同名经配穴法侧重于调整TNF-α、SS的合成、释放;他经配穴法则对上述调整作用不明显.
作者:钟艳;严洁;罗晓婷;李禹含;王晓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 h)手术66例(A组),早期(出血8~24 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 h)手术3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板减压术或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能力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高晨;周敏慧;刘耀明;贺云飞;马宝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性与非精神病性抑郁的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67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抑郁症状不同分为精神病性抑郁75例(A组)和非精神病性抑郁92例(B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表对2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心理社会因素、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因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主要精神症状中精神运动性迟滞、绝望、乐趣丧失、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联合用药的患者亦多于B组(P<0.05,0.01);其起效时间及治疗转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性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应重视和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作者:彭星星;孙祺章;黄雄;黄雄;余国权;林育华;黄金满;姜南;陈栋旋;聂莎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