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陈芬;姚惠君;陈莉华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医院于2015-2016年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护理中共出现护理风险事件29例,其中因医疗环境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8例,因护理人员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7例,因护理操作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5例,因感染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5例,因管理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4例.结论:医疗环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感染及管理均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只有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强化相应管理,并给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入住医院的100例需行手术的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室护士给予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在外科手术管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与认识,以便于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手术,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柏坤;黄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消化内科溃疡患者中医体征分型对饮食调控护理的启发

    目的:探究利用中医体征分型对消化内科溃疡患者进行饮食调控护理的启发.方法:选取由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溃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调控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体征分型后针对性进行饮食调控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疾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人数均略高于对照组,无效人数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中医体征分型对消化内科溃疡患者进行饮食调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溃疡的愈合和炎症的消除.

    作者:叶国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急诊科输液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干预对策,包括改善输液环境、加强环节管理、落实在职培训、促进护患交流、增强法律意识等.结果:针对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改进措施后,急诊科输液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了解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策略并有效落实,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袁佳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DVT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DVT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丽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结果:通过研究调查显示,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加入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其DVT发生率,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王燕锋;吕雅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调查与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医院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各35例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评价;于2011年8月开始对急诊科实施危机管理,对实施危机管理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比较.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危机管理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护士越职操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无差异(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得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护士越职操作明显少于管理前(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相当,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其危机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寒;陈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PN模式培训对消化内科新入科护士临床工作的影响

    目的:探究个性化临床护理路径(CPN)训练模式对于消化内科实习护士临床工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100名新入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CPN模式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专业成绩、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论:采用CPN模式培训可提高消化内科新入科护士专业成绩、护理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思思;吴之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与中医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由医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根据制定的中医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和层流室是影响因素,但患者的年龄和手术类型不是影响因素.接受中医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发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和层流室.对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应注重整体护理、辨证护理、饮食护理和作息护理,才能降低急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苏妙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综合医院精神科发展与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的探讨

    文章通过对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设置、收治患者、安全风险、病房管理等方面比较分析,提出了设立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必要性.阐述了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的优势,总结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医院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综合医院精神科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纪婕;兰频;潘锋;梅映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管理方案在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管理方案在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期分组,2016年1~9月收治的41例为对照组,201 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33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胃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红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观的探讨

    根据中医辨证护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征,促进中医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推广,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从中医理论出发,按照辨证、辨症、辨病、微观、宏观、体制等多个方位,探讨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为儿科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指导性意见,推动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的开展.

    作者:邓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眼科综合病房的院内感染防控与管理

    目的:探讨眼科综合病房住院患者的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2017年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综合病房1045例住院患者为对象.分析其院内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及管控措施.结果:眼科综合科室在患者住院期间导致的二次感染情况时有发生,而通过严格执行相应制度后,患者院内感染次数明显下降.结论:积极树立眼科综合病房内医护人员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感染防控意识;完善病房内管理制度成立控感团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眼科病房内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提高眼科医务工作者手部卫生水平等.

    作者:冯伶俐;吴伯乐;杜莹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方式差异随机分组,2016年7~1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操作和沟通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麻醉科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随着医学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成为临床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进行手术时,麻醉药物是手术麻醉常用的药品.此外,受环境污染和饮食等影响,人们发生癌症概率明显提高,然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厉害,常依赖麻醉药品来镇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所以麻醉药物不仅具有麻醉效果还具有镇痛作用,但临床误用或滥用麻醉药物则会致患者出现依赖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医院麻醉科是麻醉药物使用的主要科室,加强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如出现麻醉药品管理不善或监管不力等情况则会致麻醉药品出现较多不安全因素,威胁患者健康.文章就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完善麻醉科麻醉药品的管理,保障麻醉药品安全性.

    作者:江琦;蔡建龙;夏伟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分级管理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分级管理措施及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2016年1月开始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比较分析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实施一年前后,急诊科护士高危药品用错率、高危药品过期现象、高危药品放置错误现象的情况比较,来评价管理效果,保障药房改为药品用药安全.结果:通过在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危药品分级管理后高危药品用错率由之前的10例减少到0例,高危药品过期现象由之前的6个减少到0个,高危药品放置错误现象由15例减少到0例(P<0.05).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高危药物用药的安全性,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韦虹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围术期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在此基础上增加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指标和疼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减缓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敏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某三级中医院呼吸科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某三级中医院呼吸科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分析2015年6~12月义乌市中医医院呼吸科痰标本培养采集质量下降的原因;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痰培养标本采集及送检相关知识的规范操作流程等;然后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案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2016年1~8月)和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4月)痰标本培养采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采集质量存在问题有268例,其中发生多原因的是忘记留取,占23.88%;其次是宣教不全,占17.16%;经持续质量改进后痰标本采集质量存在问题有43例,其中发生多的是忘记留取,占27.91%;再次是患者无痰和失败标本未处理,均占13.95%;干预前后发生例数比较(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措施,使痰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按时按质送检,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价值,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资源浪费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DCA管理法在高危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管理法在儿科高危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68例高危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环境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管理法用于儿科高危患儿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江君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医院于2015-2016年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医院2015-2016年手术室护理中共出现护理风险事件29例,其中因医疗环境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8例,因护理人员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7例,因护理操作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5例,因感染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5例,因管理因素引发护理风险事件4例.结论:医疗环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感染及管理均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只有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强化相应管理,并给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陈芬;姚惠君;陈莉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标识对降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对降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进行口服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护理标识并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结核科患者口服药物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降低口服药的差错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丹;黄金鹏;周玲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内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内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常山县人民医院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检查医院内科病区药品质量管理情况的数据.将2016年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2015年的情况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数据.讨论科室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总结并向质控小组反馈,提出整改计划,对内科病区药品管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一系列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后,内科病区在药品管理方面的问题显著少于持续质量改进前(P<0.01),药品相关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减少到0.205%,患者满意率提高到97.02%(P<0.01).结论:对内科病区药品管理工作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升病区的药品管理水平,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

    作者:胡琼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