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英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医院120例有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制定特色的护理方案、关心患者情况、多于家属沟通,通过调查比较两组在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加入PDCA循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静;邹妙丽;雷聪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转运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于2017年1~6月急救的527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于2016年7~12月急救的53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采用常规院前急救转运管理措施;经分析急救转运风险因素后,2017年1~6月采取相应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院前急救转运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管理策略,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院前急救转运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郑谋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分析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6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根据风险管理方式差异随机分组,2016年7~12月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接受量化分级管理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规范操作和沟通技巧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分级模式在呼吸内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危药品安全的分级管理措施及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2016年1月开始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比较分析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实施一年前后,急诊科护士高危药品用错率、高危药品过期现象、高危药品放置错误现象的情况比较,来评价管理效果,保障药房改为药品用药安全.结果:通过在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危药品分级管理后高危药品用错率由之前的10例减少到0例,高危药品过期现象由之前的6个减少到0个,高危药品放置错误现象由15例减少到0例(P<0.05).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在急诊科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有效地提高了高危药物用药的安全性,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韦虹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中心卫生院输液室输液的170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525例和观察组8565例.观察组用药全程采用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用药管理.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护士药物配制错误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护士配药错误等方面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用药过程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室的药品管理,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护士配药错误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有效减少输液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沈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护共同查房在内科医疗工作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7月起内科病区实施医护共同查房,以2016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6年下半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内科护士实施前后的自我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实施前后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除医嘱执行外,其他自我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病区实施医护共同查房,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改善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卢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超声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工作中,还存在重复检查、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没能严格限定工作量、没能明确划分职责及专业设置不合理等现象.研究从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常见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能让医院超声科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作者:戴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时实施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在医院应用内镜手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时间范围为201 6年2月~2017年2月,研究对象共84例,其中的42例为观察组,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及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治疗下的胃息肉患者,通过实施风险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及生活质量.
作者:胡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护理服务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并为普外科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18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配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资料方面较为接近,在护理管理方法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在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后,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服务中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依靠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闵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风险分级管理措施对急诊科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 6年1月起在急诊科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针对急诊科风险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管理流程,共包括7项程序,根据流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级,针对不同分级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以201 5年工作为实施前,以2016年工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急诊科急救空车率、转院风险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出车效率、医护配合、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急救空车率、转院风险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于急诊科工作管理,能够有效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徐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急诊科输液患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干预对策,包括改善输液环境、加强环节管理、落实在职培训、促进护患交流、增强法律意识等.结果:针对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改进措施后,急诊科输液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了解急诊科输液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策略并有效落实,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袁佳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6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肺结核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率,致病菌种类,感染发生的部位,及他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和统计.结果:经过统计可知,共有28例肺结核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所占比例为4.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感染率为57.14%,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率为21.43%,及胃肠道,感染率为14.2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占比例为59.09%(13/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27.27%(6/22),后为真菌,所占比例为13.64%(3/22);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其他疾病,高龄,长时间住院,应用抗生素种类过多,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护理过程中注重手卫生,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可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控制.
作者:陈丽莎;李红;陈锦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文章通过对综合医院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房设置、收治患者、安全风险、病房管理等方面比较分析,提出了设立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必要性.阐述了综合医院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的优势,总结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医院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综合医院精神科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纪婕;兰频;潘锋;梅映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护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行修补术后,100例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可能引发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BMI指数、疝环粘连程度为引发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但患者的性别、年龄、疝类型、疝囊大小、补片类型不是危险因素.结论:引发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BMI指数和疝环粘连程度.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管理,控制BMI指数,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保证疝气袋的规范化使用,减少术后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浅析肿瘤内科护理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2~10月收治的60例肿瘤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加强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情况,对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纠纷率、差错率、事故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内科出现的各种风险,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姜美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资源优化方案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起在门诊输液大厅实行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15年全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液护理质量、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资源优化方案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减少了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郝艳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医学营养管理联合运动疗法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行个性化医学营养管理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血糖水平以及干预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医学营养管理联合运动疗法有利于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式.
作者:吴宇栋;陈亚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入住医院的100例需行手术的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室护士给予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在外科手术管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与认识,以便于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手术,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柏坤;黄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病理诊断是多种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临床能够为患者制定合适、有效的诊疗方案,病理科提供的诊断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病理科管理上应当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减少人工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提高诊断准确率.文章就病理科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进行分析,旨在为病理科管理质量改进提供建议.
作者:王勇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调查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和放疗科住院患者,了解患者对图书馆服务需求情况,为下一步图书馆开展患者阅读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和放疗科两科201 5年9月~2016年10月的住院患者,并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在住院期间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患者占81.23%,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康复科患者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显著高于放疗科患者.希望图书馆提供的资料主要有医学健康保健类、食疗类和一般科普类书刊.患者认为住院期间理想的阅读场所为病房.结论:多数住院患者认为需要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服务方式不同.
作者:徐亚维;严晓波;徐俊;石芳芳;赵红梅;苏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