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假性球麻痹后不同时间针刺风池穴的疗效比较

叶飞;董军立;席刚明;岳炫烨;周少华;庄凤娟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 风池穴, 针刺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假性球麻痹患者病程不同时期针刺的疗效.方法:24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给予针刺风池穴治疗,治疗前后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评分.结果:240例中发病<10 d的患者针刺治疗有效率达100%,>10~30 d有效率97%,>1~3月有效率83%,>3~6月有效率77%.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假性球麻痹各时期均有疗效,但早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P<0.05).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物理治疗偏瘫肩痛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治疗对偏瘫并发肩痛的疗效.方法:偏瘫肩痛患者16例,均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中药薰蒸、运动疗法等.结果:治疗4周后,16例患者肩痛症状均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1±1.9、7.4±2.2,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偏瘫肩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谢丽君;丘卫红;李奎;钟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丹参酮对人软骨细胞增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体外人软骨细胞增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流产胎儿肱骨近端、股骨近远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软骨成功分离培养为人软骨细胞后,以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将浓度分别为1×10 μmol/L丹参酮药液(丹参酮1组)及1×102 μmol/L的丹参酮(丹参酮2组)作用于3%H2O2诱导后的软骨细胞,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丹参酮2组可对抗3%H2O2降低软骨细胞生存率,并能升高培养液中SOD的活性.结论:适量的丹参酮药液具有促进体外软骨细增殖及对抗3%H2O2损害软骨细胞的作用.

    作者:杨腊芝;张琴;张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玉生;尹勇;宋振华;刘文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经皮椎体骨水泥灌注手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骨水泥灌注手术后康复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老年骨质疏松VCF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21例和后突成形术7例,术后均进行监测、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平均183 d的随访,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椎体手术后给予积极的康复护理,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ADL能力.

    作者:舒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关节损伤无痛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

    在康复治疗中针对骨关节损伤功能受限和疼痛康复治疗所使用的放松治疗、被动运动治疗、主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和矫形治疗等均是触及患者身体组织的操作,会引起疼痛,如何减轻或消除患者这种不良感受是目前康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条无痛康复治疗方案,供康复医师、治疗师使用,以利于提高康复治疗技术的效果,减少治疗性伤害.

    作者:熊恩富;何红晨;杨霖;喻鹏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波辅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36例

    2004年6月~2007年2月我科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36例(152耳),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1],男80例,女56例;年龄2~14岁,平均7.6岁;病程3 d~1年;检查外耳道干燥,鼓膜完整呈淡红色或琥珀色或有鼓室积液征;鼓膜活动度降低.

    作者:刘荆荣;张群;李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缺陷对家属的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缺陷以及对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定8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的家庭和社会功能,并与中国常模(常模组)比较;同时对患者家属86例(家属组)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自编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调查,并与7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抑郁症组FES-CV评分与常模组比较,家属组GQOLI-7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抑郁组以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及矛盾性、家属组以心理及躯体健康表现更突出.各个分条目中对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疾病治疗前景、歧视、患者情绪波动、经济、病情加重、复发、安全、疾病遗传等.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功能缺陷,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必须从改善患者社会和家庭功能入手.

    作者:郭克锋;马秀英;吴群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及生理盐水100 ml,每日2次;B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 g及生理盐水100 ml,每日2次,均治疗14 d.治疗前和治疗14、28 d时分别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ESS)积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和28 d时分别进行CSS评定,总有效率A组明显高于B组(53%、77%与27%、47%,P<0.05和0.01);GCS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11±1、13±1与9±1、11±1,P<0.05和0.01);2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3%与10%).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治疗过程安全.

    作者:黄本长;薛艳荣;熊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物理治疗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治疗对不同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TMD患者74例,分为肌源性21例(A组);关节源性53例(B组),其中B1组25例,B2组28例.3组均给予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B2组并配合用氦氖激光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3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痊愈显效率比较A组>B2组>B1组(P<0.01、0.05).结论:肌源性TMD的治疗效果优于关节源性,加用氦氖激光治疗可增强关节源性TMD的疗效.

    作者:戴桂英;何怀;李莉;杨建;王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72 h小鼠脑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22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各55只,A、B组均为假手术组,C、D组制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B、C组即给予HBO治疗5次,术后2、9、21、45及69 h的5个时点,各组分别取10只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B)后处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及比色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ICAM-1、VCAM-1 mRNA的表达及EB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点C、D组小鼠EB渗出含量及ICAM-1、VCAM-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B组(P<0.01);C、D组间比较,C组ICAM-1 mRNA的表达及EB的含量均低于D组(P<0.01),VCAM-1 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A、B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BO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72 h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对BBB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红;宋阳;奚卉;曹士信;陈学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法结合温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男36例,女24例;年龄14~64岁;病程15 d~7年;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成守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抑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后近期预后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143例,均给予常规心脏药物治疗,观察组并辅以心理治疗及加服抗抑郁药舍曲林50 mg/d,2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常规组变化不明显.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及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观察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或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抑郁患者近期预后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毓;关文强;肖在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短波与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5例,均符合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年龄24~60岁,平均33.9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5年.

    作者:古力美拉;曹维宁;迪力木拉提;迪丽拜尔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70例,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标准[1],X线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等,男121例,女149例;年龄45~82岁,平均57.7岁;病程2个月~25年;双膝92例,单膝178例;有外伤史62例,无外伤史108例.270例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

    作者:王基萍;丛培军;王春叶;李吉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SCL-90负性心理特征调查和护理干预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寻找负性心理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50例良性乳腺包块患者(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评和工作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并根据调查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常模范围(P<0.05);乳癌组SCL-90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中F1(躯体化症状)、F2(强迫症状)、F3(人际敏感)、F4(抑郁)和F5(焦虑)的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手术及护理干预4 d后,与术前比较,2组SCL-90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乳癌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应通过各种手段给予患者良性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健;郭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治疗依从性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躯体化障碍患者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配合认知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6个月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定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治疗4周时及6个月时SAS、SDS、自编躯体自觉症状严重度自我评估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2组间比较,研究组各时点各项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均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作者:林英明;陈文泽;姜义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新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活动障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1].在美国行THA的患者逐年增多[2],并且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THA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3].

    作者:方汉萍;杜杏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加脉冲电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2002~2006年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49岁;病程3 d~8个月;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7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吴杨;彭玲;王汉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假性球麻痹后不同时间针刺风池穴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假性球麻痹患者病程不同时期针刺的疗效.方法:24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给予针刺风池穴治疗,治疗前后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评分.结果:240例中发病<10 d的患者针刺治疗有效率达100%,>10~30 d有效率97%,>1~3月有效率83%,>3~6月有效率77%.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假性球麻痹各时期均有疗效,但早期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P<0.05).

    作者:叶飞;董军立;席刚明;岳炫烨;周少华;庄凤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关节制动对肌腱形态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关节制动是骨关节损伤后必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组织的功能适应的特性,制动在保护受损组织的同时,也会对关节周围组织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关节韧带、关节囊和肌腱等组织的挛缩,并形成关节内外粘连,导致关节挛缩、强直而畸形.本文综述制动后关节周围肌腱形态学和力学特性改变.

    作者:汤小雨;马燕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