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刘玉生;尹勇;宋振华;刘文凤

关键词:脑卒中, 头皮针, 偏瘫
摘要: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和中药热敷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更显著;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1.0%、98.3%与12.0%、77.5%,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痛阈值及临床疗效.

    作者:崔改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中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高中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对1000例高中生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5份.925例中睡眠质量中及差的学生占68.6%.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性质,学习压力,人际交流问题,与家人和同学的矛盾等.男女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时间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可促进同学、家长和老师间的沟通,是解决睡眠问题的关键.

    作者:尤琪;严薇荣;许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A组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及生理盐水100 ml,每日2次;B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 g及生理盐水100 ml,每日2次,均治疗14 d.治疗前和治疗14、28 d时分别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ESS)积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和28 d时分别进行CSS评定,总有效率A组明显高于B组(53%、77%与27%、47%,P<0.05和0.01);GCS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11±1、13±1与9±1、11±1,P<0.05和0.01);2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3%与10%).结论: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且治疗过程安全.

    作者:黄本长;薛艳荣;熊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单侧发病,男74例,女60例;年龄15~45岁81例,>45岁53例;左侧68例,右侧66例;病程3~>7 d;134例分为住院组66例和门诊组6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邓绍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气压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2007年1~10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均符合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 ,男42例,女28例;年龄40~81岁;糖尿病史8个月~16年;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末梢麻木、疼痛或瘙痒等;检查膝腱、跟腱反射减弱.

    作者:陈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PM配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肱骨近端骨折后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心理疏导和调制中频电治疗,CPM组同时增加前屈及外展方向的CPM.结果:治疗2个月后,CPM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M配合调制中频电及心理支持能明显提高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曹曼林;江澜;俞红;张冥;周俊;吴国贞;马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脑内Flt-1和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F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分为3组各30只,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术后中药组用补阳还五汤灌胃.3组均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脑内Flt-1和Flk-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Flt-1和Flk-1蛋白表达;模型组造模后1 d Flt-1和Flk-1开始表达,持续增高至21 d;中药组补阳还五汤干预后7、14及21 d时Flt-1和Flk-1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Flt-1于21 d达高峰,Flk-1于14 d达高峰(均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增强脑出血大鼠脑Flt-1和Flk-1蛋白表达,以促进脑组织修复.

    作者:刘宜峰;邢之华;唐涛;阳鹤鹏;陈柏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早期穴位电刺激对新生儿脑损伤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穴位电刺激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损伤综合征新生儿94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脑活素、VitB6和B12等药物治疗,并给予触觉、视觉及听力等刺激.观察组患儿增加体格检查、穴位电刺激治疗,连续 3个月.2组患儿纠正胎龄1周岁时分别进行体格检查、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评定及发育商(DQ)评分.结果:身长、体重、头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96.8 %、93.3%);观察组FMFM及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辅以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其机制可能与低频电刺激可启动预防性及治疗性中枢神经保护机制有关.

    作者:杜开先;贾天明;栾斌;蔡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缺陷对家属的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缺陷以及对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定8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的家庭和社会功能,并与中国常模(常模组)比较;同时对患者家属86例(家属组)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自编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调查,并与7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对照比较.结果:抑郁症组FES-CV评分与常模组比较,家属组GQOLI-7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抑郁组以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及矛盾性、家属组以心理及躯体健康表现更突出.各个分条目中对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疾病治疗前景、歧视、患者情绪波动、经济、病情加重、复发、安全、疾病遗传等.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功能缺陷,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必须从改善患者社会和家庭功能入手.

    作者:郭克锋;马秀英;吴群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的心脏康复

    在美国尽管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为>65岁,但在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则普遍被排除在外[1,2].

    作者:何成奇;谢薇;杨霖;杨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社区康复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对全市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3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其中男204例,女121例;年龄23~65岁,平均(41±1)岁;文化程度均初中以上;无重大疾病.

    作者:周玉英;王学庆;钱雪芬;朱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加脉冲电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2002~2006年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49岁;病程3 d~8个月;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7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吴杨;彭玲;王汉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SCL-90负性心理特征调查和护理干预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寻找负性心理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64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50例良性乳腺包块患者(对照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评和工作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并根据调查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常模范围(P<0.05);乳癌组SCL-90的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中F1(躯体化症状)、F2(强迫症状)、F3(人际敏感)、F4(抑郁)和F5(焦虑)的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手术及护理干预4 d后,与术前比较,2组SCL-90均分及各因子均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比较,乳癌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的护理干预是一个长期过程,应通过各种手段给予患者良性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健;郭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时效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时效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注射组及综合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风池、曲池、肩髃等穴,注射组取复方当归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以上穴位.综合组联合2种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MPQ疼痛询问量表(MPQ)评分.结果:治疗后0.5、2及6 h时3组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缓解,MPQ评分明显下降(P<0.05).综合组及时缜痛时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及注射组,针刺组与注射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临床实用性强、可行性较好.

    作者:刘悦平;张唐法;王洪宇;张琴;张齐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关节损伤无痛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

    在康复治疗中针对骨关节损伤功能受限和疼痛康复治疗所使用的放松治疗、被动运动治疗、主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和矫形治疗等均是触及患者身体组织的操作,会引起疼痛,如何减轻或消除患者这种不良感受是目前康复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条无痛康复治疗方案,供康复医师、治疗师使用,以利于提高康复治疗技术的效果,减少治疗性伤害.

    作者:熊恩富;何红晨;杨霖;喻鹏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起立床训练不良反应8例分析

    2000~2006年在我科行起立床训练患者108例,男83例,女25例;年龄13~83岁,平均52岁;病程11~93 d,平均40.5 d;损伤部位在颈髓8例,胸髓2例,腰髓5例,脑卒中65例,脑外伤28例;108例患者均在DKQ-Ⅲ型多功能康复治疗床上行站立训练,开始起立床为30°,停留3~5 min,适应后以每15°逐渐增高至70~80°,每天1次,20~30 min.

    作者:赵力力;徐丹;程慈;童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与早期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以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等的影响.方法:27例脊髓肿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术后早期采取运动功能训练和ADL训练,并配合理疗、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总积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经过30 d康复治疗后,27例患者运动功能总积分及Barthel 指数,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79.43±25.53、71.29±19.38与61.68±16.78、53.91±18.46,P<0. 01).结论:显微手术可以安全地切除脊髓肿瘤,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

    作者:于加省;杜蓉;韩肖华;雷霆;陈劲草;陈坚;李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认知电位P300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随着电生理的研究及广泛应用,认知电位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其中电位P300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尚淑怡;尤春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病程16~25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头皮针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均按常规给予中西药物、物理疗法、心理及语言等综合康复治疗.头皮针组配合针刺头皮穴,取运动区顶颞前、后斜线(MS6、7)顶旁1、2线(MS8、9),颞前线(MS10),顶中线(MS5);常规组配合针刺患侧肢体穴位.结果:治疗2~4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头皮针组治愈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57.1%、98%与20.5%、75%,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配合头皮针治疗疗效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玉生;尹勇;宋振华;刘文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抑郁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结果:经过1年的观察后,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观察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康复运动的依从率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作者:吴燕;吴红敏;朱利月;汤鸿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