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宋曼萍;柳玉芹;王明聪;张艳琴;何淑英;张伟

关键词:关节炎/痛风性, 艾灸, 刺络放血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方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2例,分为传统组32例和西药组30例.传统组采用患处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片为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疼痛变化.结果:治疗5 d后,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疼痛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传统组更显著(P<0.01).结论: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81例儿童低视力的病因及视觉康复

    目的:分析儿童低视力的病因及配用助视器后视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对3-14岁的低视力儿童83例(166眼)进行病因分析及验配助视器,并了解他们视觉康复情况.结果:儿童低视力病因以先天及遗传眼病为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是低视力的原因.83例中25例(30.1%)经常规屈光矫正后视力有改善;裸眼使用助视器脱残率低于戴镜后用助视器的脱残率(62.8%、89.2%,P<0.01).83例中有23例选用近用助视器,其中73.9%近视力≥0.5.结论:重视防止低视力发生;低视力儿童应常规进行屈光检查,配戴眼镜并配合使用助视器则效果更佳.

    作者:陈咏冲;周建华;朱文珲;廖瑞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短波并紫外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波并紫外线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的治疗.理疗组同时配合短波并紫外线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疗效及检测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大通气量(MVV).结果:治疗6-20 d后,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理疗组优于对照组(96.7%、76.7%,P<0.05);肺功能检测,理疗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短波并紫外线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加速气道和肺内炎症消失,改善肺通气功能,是重要的辅助疗法之一.

    作者:张艳丽;庄桂英;宫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的疗效

    1999年4月-2002年4月我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OSAS)患者36例,均符合OSAS的诊断标准[1],均为男性;年龄24-70岁,平均46岁;病程5-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打鼾、憋气,伴有晨起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夜间多梦或高血压等;咽腔部检查均狭小,软腭松弛,悬雍垂较长,部分患者扁桃体肥大、肥厚性鼻炎或鼻中隔偏曲;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33.0±20.1)次/h,血氧饱和度(SaO2)45%-88%,平均82.7%±3.5%.

    作者:李本农;许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PTE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40例PT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日期、确诊方法、PTE类型及合并的危险因素.结果:近10年PTE年住院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89.3%的患者存在PTE相关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40岁(82.9%)、高血压(32.1%)、手术(18.6%)、冠心病(12.9%)、脑卒中(12.2%)、2型糖尿病(11.4%)、呼吸衰竭(9.3%)、高脂血症(7.9%)、深静脉穿刺(5.7%)和创伤(4.3%).大面积及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手术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非大面积(除外次大面积)相应危险因素的构成比(31.6%、9.6%,P<0.001).结论:PTE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手术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深静脉穿刺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丹丹;邱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的观察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合适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饮食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A组按照护理文献中提到的鼻饲方法(常规方法)进行鼻饲;B组按照改进方法鼻饲,2组均观察30 d.结果:2种方法鼻饲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常规方法比较,改进鼻饲方法的鼻饲日工作量明显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01、0.05).结论:改进鼻饲法的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对长期鼻饲患者更适宜.

    作者:周策;王梓凌;赵雪平;陆素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1例30只眼,均行Nd:YAG激光治疗,术后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7及14 d时患眼中央部位及6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6-3.2 mj能量的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恒明;袁媛;林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06例脑卒中患者发生HA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发生HAP的患者中,G-感染占大多数,且部分产生耐药性,G+感染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耐甲氧西林,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病死率占11.3%.结论:HAP是住院脑卒中患者中重要的并发症,重视引起HAP的危险因素,通过预防减少H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邢利宝;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e-Ne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患者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26-65岁;病程2-30 d;临床表现为躯干部位神经受累55例,四肢及头面部神经受累30例.85例患者分为激光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费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群(NM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从住院病历中抽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5678例患者,按Levenson等提出的NMS诊断标准诊断为NMS的患者2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25 678例患者中发生NMS率为0.93‰,发生年龄平均(32.6±7.8)岁,男女比例为1.7∶1,单一用药7例(29.2%),其中使用氟哌啶醇4例(57.1%);合并用药17例(70.8%),其中使用长效制药11例(78.6%).诱发NMS因素为脱水14例(58.3%).共死亡1例(4.2%).结论:NMS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比女约多1倍,有逐年下降趋势.单一使用氟哌啶醇或合并用药(尤其合并长效制剂)较易发生NMS.脱水是个体因素中诱发NMS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治个体诱发因素可减少NMS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利于NMS的预后.

    作者:张春平;黄金满;戴俊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对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时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90例,分为肠内营养(EN)组38例,于入院当天每天供给能全力2000-2500 ml.对照组52例,根据患者要求,选择不含脂肪的流质(清水和米汤)、含有低脂肪的流质(鲜奶和肉汤)或半流质饮食.结果:EN组饮食恢复时间为(9.35±2.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94±2.95)d(P<0.01),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强于对照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对术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安全,并且疗效好于常规的流质治疗.

    作者:唐和平;黄健;王雨龙;李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脱氧硫代胞苷联合白细胞介素-2、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目的:观察二脱氧硫代胞苷(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疗效.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73例,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均口服拉米夫定片100 mg/d;联合组患者同时每2周注射1次IL-2 60万U和乙肝疫苗10 μg.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氟酸氟基转移酶(AST)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更显著(P<0.05);HBeAg和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慢性HBV感染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更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恢复.

    作者:陈治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区血管新生的形态学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35只,另140只利用胶原酶诱导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分为模型组、益气组(益气方灌胃)、活血组(活血方灌胃)及益气活血组各35只,不同时间点灌注取脑.采用脑微血管银染法观察各组血管新生情况、测量血肿面积.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第1天时,造模的4组大鼠血肿内可见大量结构不清的液化坏死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肿胀,血肿周围少量呈毛细血管扩张,中线移位.与造模后的其它3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益气活血组血肿开始明显吸收,35 d时部分切片完全吸收(P<0.01).第14-28天时血肿周围及内部新生血管增多.第28天后各组新生血管开始消退.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提高血肿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以促进脑组织修复.

    作者:齐勇;唐涛;罗杰坤;邢之华;张宗棨;虢灿杰;王玲;刘小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基质金属蛋白-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A、B、C 3组各8只,A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B、C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C组于造模结束30 min后针刺大鼠肢体,5 h后再针刺1次,以后每天1次,均20 min.3组大鼠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大鼠皮层MMP-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大鼠大脑皮层MMP-2mRNA和MMP-2蛋白有少量表达,B组增高明显(P<0.01);与B组比较,C组MMP-2mRNA及MMP-2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MMP-2表达,减少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作者:熊伟;黄光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加火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近年我院收治的横突综合征患者136例,男91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36.3岁;病程1个月-3年;均有腰部外伤及受凉史;单侧腰痛89例,双侧47例;范围局限在L3横突附近,可触及条形索状物.

    作者:林忠豪;黄东华;钱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老年PD患者(PD组)与非PD患者(对照组)各50例,采用自填结合个人访谈法,选用老年抑郁量表(O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及Schwab-England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功能、认知功能及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①PD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L、认知功能及抑郁程度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改善这3方面的症状.

    作者:朱慧颖;朱遂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高压氧(HBO)治疗的介入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早期组(<3 d)105例,中期组(5-7 d)106例及晚期组(>10 d)104例,均于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同时分别在相应时间行HBO治疗.结果:HBO治疗20次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中、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行HBO治疗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唐月学;颜永忠;石婉丽;向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肌腱术后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效果.方法:35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仪(BTE Primus),对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石膏托固定腕、手指于伸直位,手指自由活动、CPM训练及模拟职业训练等.结果: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治疗,35例患者屈肌腱达优良率为71%,伸肌腱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BTE Primus制定肌腱修复术后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控制性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的功能.

    作者:赵维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脱位的护理对策

    2002年5月-2006年9月在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28-86岁,平均67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股骨颈或头骨折1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手术方式均为单侧全髋置换术.

    作者:陈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1例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治疗,观察组并增加踏车运动,每天1次,30 min.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运动对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ADL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桂芳;沈红梅;赵雪平;魏清;康宇华;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均按急性脑卒中常规处理,病情稳定后均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5-30 d后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89.6%,P<0.05).Barthel指数及FMA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ADL.

    作者:田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