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学;颜永忠;石婉丽;向大军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并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3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同时配合HBO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2组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HBO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并针刺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贾晓玲;李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2年5月-2006年9月在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28-86岁,平均67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股骨颈或头骨折1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手术方式均为单侧全髋置换术.
作者:陈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均按急性脑卒中常规处理,病情稳定后均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5-30 d后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89.6%,P<0.05).Barthel指数及FMA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ADL.
作者:田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PTE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40例PT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日期、确诊方法、PTE类型及合并的危险因素.结果:近10年PTE年住院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89.3%的患者存在PTE相关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40岁(82.9%)、高血压(32.1%)、手术(18.6%)、冠心病(12.9%)、脑卒中(12.2%)、2型糖尿病(11.4%)、呼吸衰竭(9.3%)、高脂血症(7.9%)、深静脉穿刺(5.7%)和创伤(4.3%).大面积及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手术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非大面积(除外次大面积)相应危险因素的构成比(31.6%、9.6%,P<0.001).结论:PTE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手术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深静脉穿刺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丹丹;邱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06例脑卒中患者发生HA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发生HAP的患者中,G-感染占大多数,且部分产生耐药性,G+感染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耐甲氧西林,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病死率占11.3%.结论:HAP是住院脑卒中患者中重要的并发症,重视引起HAP的危险因素,通过预防减少H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邢利宝;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游泳训练对生长质量的影响.方法: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均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游泳训练.结果: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质量有明显的优化作用.
作者:金玉;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999年4月-2002年4月我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OSAS)患者36例,均符合OSAS的诊断标准[1],均为男性;年龄24-70岁,平均46岁;病程5-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打鼾、憋气,伴有晨起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夜间多梦或高血压等;咽腔部检查均狭小,软腭松弛,悬雍垂较长,部分患者扁桃体肥大、肥厚性鼻炎或鼻中隔偏曲;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33.0±20.1)次/h,血氧饱和度(SaO2)45%-88%,平均82.7%±3.5%.
作者:李本农;许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卒中合并平衡功能障碍患者7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初次发病,男49例,女27例;年龄47-68岁,平均(51.1±16.2)岁;病程3 d-6个月,平均(2.6±1.3)个月;脑出血26例,脑梗死50例.
作者:陈新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儿童低视力的病因及配用助视器后视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对3-14岁的低视力儿童83例(166眼)进行病因分析及验配助视器,并了解他们视觉康复情况.结果:儿童低视力病因以先天及遗传眼病为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是低视力的原因.83例中25例(30.1%)经常规屈光矫正后视力有改善;裸眼使用助视器脱残率低于戴镜后用助视器的脱残率(62.8%、89.2%,P<0.01).83例中有23例选用近用助视器,其中73.9%近视力≥0.5.结论:重视防止低视力发生;低视力儿童应常规进行屈光检查,配戴眼镜并配合使用助视器则效果更佳.
作者:陈咏冲;周建华;朱文珲;廖瑞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脂肪餐负荷后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老年2-DM患者(DM组)及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给与脂肪餐试验,分别于空腹和餐后2、4、6 h抽血化验LP(a),采用B超检测空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0)及餐后4 hFMD4.结果:与空腹时比较,脂餐后各时段2组自身LP(a)的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DM组空腹及餐后LP(a)的水平、IMTc、FMD0均明显增高(P<0.05);LP(a)水平与IMTc、FMD呈正相关(r=0.36、0.45,均P<0.05).结论:老年DM患者有明显的LP(a)血症,LP(a)血症可以一过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萍;白莲;李明龙;梁波;陈立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单次合适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饮食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A组按照护理文献中提到的鼻饲方法(常规方法)进行鼻饲;B组按照改进方法鼻饲,2组均观察30 d.结果:2种方法鼻饲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常规方法比较,改进鼻饲方法的鼻饲日工作量明显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01、0.05).结论:改进鼻饲法的单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对长期鼻饲患者更适宜.
作者:周策;王梓凌;赵雪平;陆素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后发性白内障患者21例30只眼,均行Nd:YAG激光治疗,术后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7及14 d时患眼中央部位及6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6-3.2 mj能量的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恒明;袁媛;林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辅以CPM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疼痛和膝关节ROM的作用.方法:68例膝OA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辅以CPM机锻炼,干扰电组36例同时增加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超短波组32例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12次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膝关节(屈曲)ROM测量明显提高(P<0.01或0.05);与超短波组比较,干扰电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治疗中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可以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ROM.
作者:何建华;张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2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早期患肢即行系统功能训练,对照组则按常规自行锻炼.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60.9%,P<0.01);术后6个月统计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预防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王建丽;郭嬿;毛建辉;田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1]的银屑病患者291例,男199例,女92例;年龄12-72岁;病程2个月-46年;临床分为寻常性267例,脓疱性10例,关节病性9例,红皮病性5例.
作者:胡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短波并紫外线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的治疗.理疗组同时配合短波并紫外线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临床疗效及检测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和大通气量(MVV).结果:治疗6-20 d后,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理疗组优于对照组(96.7%、76.7%,P<0.05);肺功能检测,理疗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短波并紫外线综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加速气道和肺内炎症消失,改善肺通气功能,是重要的辅助疗法之一.
作者:张艳丽;庄桂英;宫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舒凯;游超;韩林;郭东生;鲍文公;雷霆;李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效果.方法:35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仪(BTE Primus),对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石膏托固定腕、手指于伸直位,手指自由活动、CPM训练及模拟职业训练等.结果: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治疗,35例患者屈肌腱达优良率为71%,伸肌腱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BTE Primus制定肌腱修复术后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控制性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的功能.
作者:赵维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我院收治的横突综合征患者136例,男91例,女45例;年龄18-72岁,平均36.3岁;病程1个月-3年;均有腰部外伤及受凉史;单侧腰痛89例,双侧47例;范围局限在L3横突附近,可触及条形索状物.
作者:林忠豪;黄东华;钱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对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71例,分为矫正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以Vojta法,Bobath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矫正组患儿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踝关节活动度好转,足背屈(被或主动)近90°时取模制作踝足矫形器(AFO),并在无训练时坚持每天配戴.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大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辅以踝足矫形器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作者:王月红;孙梅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