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何建华;张威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立体动态干扰电, CPM, 关节活动度
摘要:目的:观察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辅以CPM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疼痛和膝关节ROM的作用.方法:68例膝OA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辅以CPM机锻炼,干扰电组36例同时增加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超短波组32例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12次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膝关节(屈曲)ROM测量明显提高(P<0.01或0.05);与超短波组比较,干扰电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治疗中配合立体动态干扰电疗可以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ROM.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06例脑卒中患者发生HA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06例发生HAP的患者中,G-感染占大多数,且部分产生耐药性,G+感染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耐甲氧西林,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病死率占11.3%.结论:HAP是住院脑卒中患者中重要的并发症,重视引起HAP的危险因素,通过预防减少H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邢利宝;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

    脑卒中合并平衡功能障碍患者7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初次发病,男49例,女27例;年龄47-68岁,平均(51.1±16.2)岁;病程3 d-6个月,平均(2.6±1.3)个月;脑出血26例,脑梗死50例.

    作者:陈新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抗纤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抗纤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使用保肝、退黄、降酶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服抗纤饮,每日2次,每次100 ml.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血清HBV-DNA含量和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纤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丁体龙;马勇;李瑞麟;叶根深;涂远航;姜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e-Ne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患者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26-65岁;病程2-30 d;临床表现为躯干部位神经受累55例,四肢及头面部神经受累30例.85例患者分为激光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费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高压氧(HBO)治疗的介入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早期组(<3 d)105例,中期组(5-7 d)106例及晚期组(>10 d)104例,均于入院后采用综合治疗,同时分别在相应时间行HBO治疗.结果:HBO治疗20次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1);中、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行HBO治疗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唐月学;颜永忠;石婉丽;向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二脱氧硫代胞苷联合白细胞介素-2、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目的:观察二脱氧硫代胞苷(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疗效.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73例,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均口服拉米夫定片100 mg/d;联合组患者同时每2周注射1次IL-2 60万U和乙肝疫苗10 μg.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氟酸氟基转移酶(AST)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更显著(P<0.05);HBeAg和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慢性HBV感染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更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恢复.

    作者:陈治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舒凯;游超;韩林;郭东生;鲍文公;雷霆;李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对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82例,均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82例患者治疗10-20次后,颈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弓深平均增加(13.98±4.52)mm(P<0.001);颈ROM明显提高(P<0.001);疗效评定:显效34例,好转4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3%.结论: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能够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并在颈椎病的康复评定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银海;姚红华;杨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均按急性脑卒中常规处理,病情稳定后均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结果:治疗15-30 d后疗效评定,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89.6%,P<0.05).Barthel指数及FMA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ADL.

    作者:田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DM患者脂餐后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脂肪餐负荷后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老年2-DM患者(DM组)及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给与脂肪餐试验,分别于空腹和餐后2、4、6 h抽血化验LP(a),采用B超检测空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0)及餐后4 hFMD4.结果:与空腹时比较,脂餐后各时段2组自身LP(a)的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DM组空腹及餐后LP(a)的水平、IMTc、FMD0均明显增高(P<0.05);LP(a)水平与IMTc、FMD呈正相关(r=0.36、0.45,均P<0.05).结论:老年DM患者有明显的LP(a)血症,LP(a)血症可以一过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萍;白莲;李明龙;梁波;陈立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1例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配合治疗,观察组并增加踏车运动,每天1次,30 min.结果:经过8周的训练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运动对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ADL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桂芳;沈红梅;赵雪平;魏清;康宇华;贾子善;宋兰欣;黄明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压氧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并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3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同时配合HBO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2组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HBO组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并针刺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贾晓玲;李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450例为卒中组和普通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卒中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将2组患者的PSD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有PSD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卒中组患者PS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卒中组PS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PSD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卒中后PSD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PSD患者HAM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利俊;陈国华;周景芬;龚雪琴;马燕;刘兵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短波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探讨超短波并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228例PHN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穴位注射以及抗病毒治疗,超短波组80例同时增加超短波,对照Ⅱ组74例并增加口服维生素B1、B12片.结果:经过10-30次的治疗,3组疗效比较,短波组优于对照Ⅰ、Ⅱ组(P<0.01,P<0.05),对照Ⅱ组优于对照Ⅰ组,治疗次数比较,短波组明显优于对照Ⅰ、Ⅱ组(P<0.01,0.05),对照Ⅰ组稍少于对照Ⅱ组.结论:超短波并穴位注射治疗PHN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其它治疗方法.

    作者:李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103例,均符合PHN后遗神经痛的诊断要点[1],男54例,女49例;年龄23-89岁;病程3 d-5年;受累神经有肋间神经、腰骶神经、三叉神经及臂丛神经.

    作者:龙桂花;陈丽贤;詹欣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传统方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2例,分为传统组32例和西药组30例.传统组采用患处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片为主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疼痛变化.结果:治疗5 d后,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疼痛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传统组更显著(P<0.01).结论:艾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曼萍;柳玉芹;王明聪;张艳琴;何淑英;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13例脑梗死患者抑郁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和研究抑郁状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413例脑梗死患者应用抑郁量表(CES-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HAMD)、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及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进行分析,统计PSD发生率及PSD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SSS)、影像学诊断、脑梗死灶部位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413例脑梗死患者中符合PSD诊断的136例(32.9%)设为抑郁组,另277例设为对照组.抑郁组与对照组在A型行为、负性事件、并发症、SSS、影像学诊断、血管性痴呆(VD)和A性行为问卷(TABQ)评分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SS和影像学诊断为PSD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A型行为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在恢复期,努力减少负性事件,积极治疗或防治并发症和VD,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防治PSD的关键.

    作者:毛德军;唐咏春;郭瑞友;杜秀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波治疗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的疗效

    1999年4月-2002年4月我科收治的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OSAS)患者36例,均符合OSAS的诊断标准[1],均为男性;年龄24-70岁,平均46岁;病程5-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打鼾、憋气,伴有晨起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夜间多梦或高血压等;咽腔部检查均狭小,软腭松弛,悬雍垂较长,部分患者扁桃体肥大、肥厚性鼻炎或鼻中隔偏曲;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33.0±20.1)次/h,血氧饱和度(SaO2)45%-88%,平均82.7%±3.5%.

    作者:李本农;许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和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老年PD患者(PD组)与非PD患者(对照组)各50例,采用自填结合个人访谈法,选用老年抑郁量表(O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及Schwab-England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状态功能、认知功能及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①PD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L、认知功能及抑郁程度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改善这3方面的症状.

    作者:朱慧颖;朱遂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155例

    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1]的银屑病患者291例,男199例,女92例;年龄12-72岁;病程2个月-46年;临床分为寻常性267例,脓疱性10例,关节病性9例,红皮病性5例.

    作者:胡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