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坚;刘利辉
研究雅达心达康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及口服雅达心达康每次20 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3.3%和70.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和血脂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血浆粘度及总胆固醇降低较常规组显著(P<0.05).提示:雅达心达康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尤其可降低血浆粘度和总胆固醇水平,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则因粘连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1],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应用关节松动术及传统的按摩手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作者:闵群英;李哈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痉挛性脑瘫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特点,取材2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脊神经前根及外周末梢神经标本40个,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亚显微结构改变.结果:脱髓鞘病变范围广,Schwann氏细胞病变先于并严重于轴索,轴索病变相对不明显;未见神经再生迹象;有髓纤维病变明显于无髓纤维;束膜内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痉挛性脑瘫的周围神经呈原发性脱髓鞘表现,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差,可见免疫反应介入征象.
作者:陈哨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脊髓损伤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1万人,年患病率为20万人[1],脊髓损伤的后果严重,但也有一部分恢复较好.评价及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预后是临床医生尤其是康复医学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底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对脊髓损伤的评价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内容[1],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的评价、辅助检查的评价和ADL的评价.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陈武雄;肖少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脑干损伤常出现四肢、心理及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对1例脑干损伤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如下.
作者:张道立;李立勇;周淑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能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增加功能活动范围,但在国内具体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我科自1999年8月~2000年5月对26例因颅脑外伤和中风所致大肌肉痉挛的患者应用BTXa局部注射,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段晓文;窦祖林;胡昔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了解偏瘫患者ADL的康复疗效以及与某些因素的关系,对我院10年来收治的353例经过系统康复的偏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治疗前后患者ADL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程时间的长短对其ADL能力改善影响不大(P>0.05);但年龄因素对其改善有一定影响(P<0.05).提示:康复治疗对于不同时期的偏瘫患者在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性的作用,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差异明显.
作者:王刚;崔利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护理工作是康复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1].1988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提出要在现有医科院校和护士学校中开设康复课程,有条件的应设置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并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的计划.我校1992年开始,在护理专科中,开设康复医学课程30学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康复医学课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1998年9月对1997届高等护理专科学员的康复医学教学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分析讨论.
作者:石坚;刘利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地区常见病,重症患者往往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现将我院近年来重症HFRS发生MODS和MSOF的患者40例分析如下.
作者:龚道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本文对1994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的影响及致残率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的影响及致残情况、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特征,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动态变化趋势,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新时期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管理、康复、精神卫生健康的规划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谷广臣;崔承英;秦金兰;黄爱菊;张国平;刘广敬;李永玺;张李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腰部牵引目前多采用仰卧位牵引,对俯卧位牵引则报道较少.为探讨2种牵引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郭智荣;官昌伦;张历;侯世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面神经损伤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1年.损伤原因为车祸9例,钝器伤3例,锐器伤1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例,上肢骨折3例.临床和肌电图检查面神经颧支损伤9例,异位再生颞支,表现为颧肌形态饱满,向外凸出,两侧面部明显不对称,颧肌与眼轮匝肌联带运动;颈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颈阔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下颌缘支损伤2例,异位再生颊支,表现为下颌肌与提上唇肌联带运动;颞支损伤1例,异位再生对侧颞支,表现为额肌患侧运动较对侧差.
作者:高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手术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属于创伤性手段,常给患者造成心理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应激反应常较剧烈.我们对81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康复护理,并贯彻于整个手术过程,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彭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手部深度烧伤患者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5~62岁,病程3个月~1年,均接受过1~2次单纯瘢痕松解术,术后功能无明显改善.
作者:王智强;谭昶;张建林;刘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PKC活性的变化与FOS、BCl-2表达的关系,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基转移片检测PKC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FOS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膜PKC活性持续增加.F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有明显增加,至缺血再灌注2 d时仍有少量表达.BCl-2表达的高峰是在缺血再灌注2 d时.提示:缺血再灌注期间PKC发生易位激活,PKC促进了FOS和BCl-2的表达,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李云峰;陈康宁;郑彩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于1997年3月接收1例痉挛型双侧瘫的脑瘫患儿,通过14个月的半日制引导式教育和中医按摩治疗后明显好转.介绍如下.
作者:刘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对123例(病例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传导速度和H反射检测,并与正常人组比较和健患侧对比.结果:病例组肌电图和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87.8%和90.0%,F波传导速度减慢显著.提示:综合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作者:林敏婵;卢泽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7年1月~1998年3月本院门诊复查的放疗结束1个月后的鼻咽癌患者53例,以就诊时的单、双日分为2组.观察组27例,男23例,女4例;平均年龄44.4岁.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45.5岁.2组病理诊断均为鼻咽低分化鳞癌,均采用C600-γ射线6-8MV-X线外照射.观察组入组后半年内每日鼻咽腔冲洗1次.治疗时患者取端坐头低位,冲洗前10 min先用薄荷甘油滴入,润湿鼻咽腔内较干的分泌物,使之易脱落,然后用冲洗器将温开水或生理盐水200~3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的冲洗液经鼻腔冲入鼻咽腔,经口腔流出,半年后隔日冲洗1次.冲洗完毕后再滴入1%的链霉素或0.5%氯霉素液,晚上患者仰卧,肩垫枕,头尽量后仰,用鱼肝油滴剂鼻咽腔滴药,5 min后随意改换睡姿.对照组仅鼻咽局部用药,药物和方法同观察组.以鼻咽粘膜充血程度和分泌物的多少作为观察指标.1度:粘膜轻度充血,无分泌物;2度:粘膜轻或重度充血,有分泌物.
作者:杨小英;李辉;喻美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儿科门诊是各年龄期患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各种生理、心理和对社会适应的问题来医院诊治的集体场所,也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窗口.我们利用儿科门诊患儿及家属集中,医疗卫生宣传针对性强的优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起到普及卫生知识与干预行为改变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诊疗效果,增进了患儿家长的信任度.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为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者的姿势及行走能力的影响,将3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术后3~5 d开始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以Bobath法为基础,加上作业治疗.对照组术后仅对家长予以康复指导.结果:2组坐位、直跪、站立及行走4种姿势均有改善.治疗组术前与康复治疗后行走潜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4.59,P<0.001);康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行走潜能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t=2.93,P<0.01).提示:SPR术解除痉挛,但病理运动模式仍存在,肌无力亦不能解决,但康复训练可促进躯干肌及下肢肌的肌力增强,逐渐建立良好的调正和平衡反应,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提高姿势的控制能力并显著提高患儿行走能力.
作者:张毅;李智勇;黄东锋;卓大宏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