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关俊辉;张英霞

关键词:肝癌, 复发, 原发性肝癌
摘要: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第五位,而死亡率为第三位[1].肝癌在我国是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约有30万~4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51%[2].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3],但即使是根治性切除,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肝内复发为常见,约68%~96%的肝癌复发的病人都是肝内复发[4],切除术后3年复发率为57%~81%,小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5].目前国际上对于复发性肝癌的定义尚未统一,我国叶胜龙教授指出,复发性肝癌是根治性治疗以后又复发的.复发性肝癌病灶主要来自原发病灶或硬化结节的恶变[6].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对于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介入溶栓术治疗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为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介入溶栓治疗,同时实施一般护理流程,选取患者47例作为常规组;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间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选取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总结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患者干预后机体健康状况、情绪表现、家庭融入度及沟通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常规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2.34%,观察组为93.6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介入治疗后成功率为31例(65.96%),症状良好改善为11例(23.40%),观察组为42例(89.36%),症状良好改善为5例(10.64%).结论 对于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价较好,且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张建敏;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礼仪培训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礼仪培训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13日进入临床实习的146名实习护生(其中经过培训的有87人,未经过培训的有59人)为研究对象,在经过护士基本礼仪培训和模拟情景演练后,进入临床实习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礼仪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经过培训和未经过培训的本科实习护生分别进行打分,同时让实习护生对基本礼仪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结果 经过礼仪培训的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明显优于未经过培训的实习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本礼仪内容的自我评价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 0.05).结论 礼仪培训在本科护生临床实习中有效,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赵妤聪;张亚楠;冷雪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部位、渠道、病原菌的种类和正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发生感染的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占神经外科院感的4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占24%,造成因素以术后护理不当,肺部护理不及时,切口护理不当为,占52%.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增强手卫生消毒,病房环境卫生监管,加强病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刘旭超;呼斯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8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分布结构,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8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结核4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4例,转移癌9例,恶性淋巴瘤4例,结节病3例,分别占51.80%、28.92%、10.84%、4.82%、3.61%.结论 淋巴结结核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第1位原因,其次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转移癌为第3位原因,紧随其后为恶性淋巴瘤和结节病.淋巴结活检对明确诊断非常实用.

    作者:吕爱娥;高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n=24)与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n=24),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特发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艾芹;刘国平;于磊;张德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凶险,而近2/3的急性冠脉事件是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造成的急性狭窄,以及其后血栓形成所致,因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元凶,需要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并积极进行干预.目前,许多有创及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易损斑块的评估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简要总结各种影像学方法对易损斑块的新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和优势.

    作者:乔津;张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康复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未发现膝关节僵直粘连,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通过1年的随访股四头肌肌力达到五级,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十字韧带重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疼痛较轻等优点.科学、系统、细致、完善的康复护理计划前交叉十字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

    作者:包春芳;倪秀斌;胡永恒;刘龙;李翠云;王文静;杜刚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的6月至2016年的1月院收治的53例根骨骨折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根骨骨折与非手术治疗相比疗效更佳,利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俊杰;李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粘性弹性绷带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留置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目的 是探讨学龄前儿童留置针固定中自粘弹性绷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80例静脉注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后自粘弹性绷带在进行固定,对比组采用常规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结果 完成静脉穿刺之后,实验1组40例患儿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固定+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其中29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11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 d之间;实验2组40例患儿则按照常规要求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其中6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34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d之间.实验1组有4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无针管脱落情况,5例液体渗漏;实验2组有10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10例针管脱落情况,20例液体渗漏;两个数据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能够显著增加留置针有效固定时间,出现针管堵塞、脱落、液体渗漏的机率明显降低,应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还可以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还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朱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就诊我院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和对照组59例(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不良事件,依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临床特点方面随年龄增长,女性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增高,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脂危险因素较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局限性病变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时老年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住院时间较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严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Ⅳ级(Killip分级)的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预后差,非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脂发生率高.

    作者:刘胜男;包那仁托亚;王文斌;侯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青年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手术在青年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21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青年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和后随访时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1.6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12.78±2.24)分,术后1周平均JOA评分为(15.11±1.37)分,随访时(15.83±0.92)分.术前与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1周与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青年颈椎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付海平;刘剑峰;武瑞星;李鹏飞;王文筠;王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晚期腹腔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易发生腹膜侵袭,形成腹腔种植转移,并导致恶性腹腔积液.临床上处理棘手,疗效不满意.近年发展起来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等腹腔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降低了腹腔内复发及转移.但目前缺乏对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腹腔热灌注的技术方法也未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何敏;张翠英;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探讨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2例HC-BPPV患者分为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组(n=18)和单纯BBQ组(n=14),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序贯治疗组一次治愈率为66.7%,高于单纯BBQ组的50%,但无显著性差异;序贯治疗组一次改善率(治愈+有效)为100%,显著高于单纯BBQ组的64.3%.第2个周期后BBQ+ FPP组17例患者治愈,BBQ组8例治愈,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BQ联合FPP手法复位序贯治疗HC-BPPV疗效显著,优于单纯BBQ.

    作者:郭义坤;刘建芳;董贯忠;陈卓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提高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 抽取68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给予心理指导,肠道准备,引流管、疼痛、饮食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 经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使患者平稳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FTS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的实施效果,探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组和比较组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祁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较好稳定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艳华;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T血管与尿路造影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采用CT血管与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有无痛性血尿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诊断,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术(CTA)+尿路造影术(CTU)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统计观察组辐射剂量.结果 CTA++TU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KUB+ IVU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 CTU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6.095 mGv左右.结论 采用CTA+ CTU诊断泌尿系肿瘤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降低使用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影像诊断以及手术提供了良好帮助.

    作者:陈立春;王宇峰;黄伟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蜂毒蛰伤导致的多脏器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蜂毒蛰伤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蜂毒蛰伤合并多脏器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单纯采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血液灌流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其它指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以及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LDH、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可有效缓解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可改善功能受损器官的恢复,改善机体内环境指标的紊乱,维持患者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鹏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小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结缔组织牛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促纤维化细胞因子,本实验旨在构建以人CTGF基因为靶点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方法 首先将pGenesil-1质粒的EGFP部分基因片段切除,成为新的pG质粒,然后根据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基因序列,及互不配对原则,设计3条针对人CTGF 的siRNA 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TGF 1-3,同时设无关序列为阴性对照,命名为CTGF 0,然后将CTGF 1 -3及CTGF 0克隆到siRNA载体pG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DH5 Q菌株,挑取阳性菌落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经测序,成功构建了3条CTGF-siRNA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靶向人CTGF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步进行CTGF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雅萍;蒋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PDCA循环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由全科室护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管理,进行前后应用对照,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张丽天;藏月彤;程芳芳;李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