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张莉;张雯雯;耿斌

关键词: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 临床特点,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34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按系统疗程治疗,观察疗效,并行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34例患者经治疗后19例(55.88%)治愈,13例好转,有效率为94.12%.结论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按本疗程治疗预后较好,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94例胸腔积液患者.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来评价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患者18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107例.在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135 U/ml;CA199 9.73 U/ml;CEA 4.85 ng/ml;NSE 14.35 ng/ml;以及SCC 0.85 ng/ml.其中CA125显示了高的灵敏度(88.57%),但特异性差.在胸腔积液检测中,肿瘤标志物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396.05 U/ml;CA199 16.58 U/ml;CEA 6.15 ng/ml;NSE 10.14 ng/ml;以及SCC 0.65 ng/ml.胸腔积液中各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比值的佳阈值分别是CA125 8.15;CA199 1.87;CEA 3.39;NSE 0.93;以及SCC 1.16.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组CA125、CA199、CEA在胸腔积液的含量,胸腔积液与血清CA125、CA199、CEA的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ROC曲线分析单指标肿瘤标志物发现,胸腔积液与血清CEA的比值的佳阈值为3.39,具有高的特异性90.62%,灵敏度为83.87%.

    作者:顾岩;乔晓娟;高俊珍;王立红;贺岚;付秀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硫酸镁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药物、肌松药物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麻醉术后恢复室相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补镁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比较两组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3 min(T4)、切皮时(T5)、肿瘤切除(T6)、缝皮(T7)、气管拔管时(T8)和气管拔管后5 min(T9)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的平均输注速度,术后1、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A组T2、T3、T7、T8、T9时的MAP值显著低于B组(P<0.05);T1、T4、T5、T6时组间MAP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A组T3、T5、T7和T8、T9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性镇痛药物舒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4h和8h,A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硫酸镁用于肿瘤手术麻醉,不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减少术中全麻药、肌松药的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常见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成子飞;张丽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复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第五位,而死亡率为第三位[1].肝癌在我国是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约有30万~4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51%[2].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3],但即使是根治性切除,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性,肝内复发为常见,约68%~96%的肝癌复发的病人都是肝内复发[4],切除术后3年复发率为57%~81%,小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5].目前国际上对于复发性肝癌的定义尚未统一,我国叶胜龙教授指出,复发性肝癌是根治性治疗以后又复发的.复发性肝癌病灶主要来自原发病灶或硬化结节的恶变[6].

    作者:关俊辉;张英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8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分布结构,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8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结核4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4例,转移癌9例,恶性淋巴瘤4例,结节病3例,分别占51.80%、28.92%、10.84%、4.82%、3.61%.结论 淋巴结结核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第1位原因,其次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转移癌为第3位原因,紧随其后为恶性淋巴瘤和结节病.淋巴结活检对明确诊断非常实用.

    作者:吕爱娥;高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自粘性弹性绷带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留置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目的 是探讨学龄前儿童留置针固定中自粘弹性绷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80例静脉注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后自粘弹性绷带在进行固定,对比组采用常规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结果 完成静脉穿刺之后,实验1组40例患儿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进行固定+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固定,其中29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11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 d之间;实验2组40例患儿则按照常规要求采用3M透明敷贴+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其中6例有效固定天数在5~7 d之间,34例静脉留置针有效固定天数在1~3d之间.实验1组有4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无针管脱落情况,5例液体渗漏;实验2组有10例出现针管堵塞情况,10例针管脱落情况,20例液体渗漏;两个数据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能够显著增加留置针有效固定时间,出现针管堵塞、脱落、液体渗漏的机率明显降低,应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还可以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还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朱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提高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方法 抽取68例实施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给予心理指导,肠道准备,引流管、疼痛、饮食及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 经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漏1例,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结论 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使患者平稳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较好稳定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艳华;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T血管与尿路造影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采用CT血管与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有无痛性血尿临床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诊断,观察组采用血管造影术(CTA)+尿路造影术(CTU)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统计观察组辐射剂量.结果 CTA++TU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KUB+ IVU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 CTU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6.095 mGv左右.结论 采用CTA+ CTU诊断泌尿系肿瘤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能降低使用的辐射剂量,为临床影像诊断以及手术提供了良好帮助.

    作者:陈立春;王宇峰;黄伟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对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92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个性化护理组(简称个性组)和循证护理组(简称循证组)各46例,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习惯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生活习惯各项指标除坚持锻炼方面,个性组患者均优于循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循证护理方式相比,个性化的护理不仅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作者:赵玉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护患沟通艺术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00例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充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张雪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n=24)与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治疗,n=24),两组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特发性肾病采用环孢素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艾芹;刘国平;于磊;张德鱼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的临床体会

    目的 整理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并发肺感染的发生率,并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肺感染42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降低,而死亡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逐渐增加.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早期应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肺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后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晔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信公众平台”在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微信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教育,微信组患者除常规教育外,加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微信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达标率为9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的知晓度达标率为73%,满意度为80%.微信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微信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缺陷,有效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白淑云;郭丽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凶险,而近2/3的急性冠脉事件是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破裂造成的急性狭窄,以及其后血栓形成所致,因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元凶,需要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并积极进行干预.目前,许多有创及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广泛应用于易损斑块的评估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简要总结各种影像学方法对易损斑块的新研究进展、技术特点和优势.

    作者:乔津;张晓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研究

    目的 探究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10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以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以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为依据,分析左心室肥厚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心电图国内标准与Cornell电压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rnell电压标准,操作繁琐,但敏感性强,对于心电图国内标准,操作简单,但敏感性低,因此,临床诊断左室肥厚时,可联合两者,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晚期腹腔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易发生腹膜侵袭,形成腹腔种植转移,并导致恶性腹腔积液.临床上处理棘手,疗效不满意.近年发展起来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等腹腔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效降低了腹腔内复发及转移.但目前缺乏对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腹腔热灌注的技术方法也未有统一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何敏;张翠英;杨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2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共30例(93.8%),其他少见癌2例(6.3%);按乳腺癌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9.4%),ⅡA期2例(6.3%),ⅡB期8例(25.0%),ⅢA期9例(28.1%),ⅢB期7例(21.9%),Ⅳ期3例(9.4%);淋巴结转移阳性22例(68.8%),阴性10例(31.2%).患者术后复发7例,复发率为21.9%;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明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拟行择期椎间孔镜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B组)和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C组),每组30例,A组、B组、C组在手术开始前20 min分别从静脉给予地佐辛5mg、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地佐辛5 mag+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结果 术中A、B两组VAS评分高于C组.3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地佐辛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安全、有效.

    作者:赵智慧;杜晓冰;何金玲;郝伟;铁木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青年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手术在青年颈椎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间21例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青年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和后随访时的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1.64)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12.78±2.24)分,术后1周平均JOA评分为(15.11±1.37)分,随访时(15.83±0.92)分.术前与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1周与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青年颈椎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付海平;刘剑峰;武瑞星;李鹏飞;王文筠;王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乌兰察布地区806例青年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了解青年人群心电图特征,分析异常心电图的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对806例青年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排除可能影响干扰心电图的因素.结果 受检者出现异常心电图109例,占总人数的13.52%.经过心电图复查、内科医师听诊及其他辅助检查,结合病史询问等常规诊断,综合分析认为,多数心电图异常属于生理性异常.结论 青年人心电图异常改变多为生理性,非器质性病变.医务人员要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结合临床诊断,以免误诊.

    作者:齐长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