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倩;刘梅;黄琨;霍旭东;周春宇;丁霞
目的:调查分析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需求,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患者术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2015年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8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需求调查和结果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希望从医师和护士处获取健康知识,但实际获取途径较少,有40.80%的患者从医师处获取健康知识,27.10%的患者从病友处获取健康知识,26.10%的患者从报刊上获取健康知识.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需求以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持续时间、主刀医师资历和技术水平、手术成功率、术前有医务人员的访视和关心、术前有麻醉医师的访视和关心、术中不暴露隐私部位及希望医务人员及时告知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为主.结论: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需求明显,医护人员应加大关注力度,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术前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丽香;甘雅丽;张晓芳;叶伟娟;郑聪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案而将其分为临终关怀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各30例,并且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临终关怀组的患者给予临终关怀护理.结果:临终关怀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和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2010年医院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提出重视基层工会建设,积极开展建设“职工小家”活动的精神,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建立职工小家,以“小家”的和谐带动“大家”的和谐,以“小家”的建设带动“大家”建设.
作者:邱艳;李香琴;陈爱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数量,为对照组,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患者760例,统计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大限度降低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
作者:吕秀芸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吸人性肺炎是其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发病原因包括高龄、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包括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和辨证护理在内的中医护理在应对此病时注重发挥中西医各自特长,能够提高人体正气及抗病能力,有效预防治疗吸人性肺炎.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院检验科是化验各项医学指标、病理检验的科室.无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还是县乡镇医院均设有检验科.提高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检验水平、培养专门的检验人员、优化检验科操作环境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有效办法.文章针对医院检验科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沈丹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在医院血液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圈,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1年,医院血液科在输血管理中的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及输血总体质量的合格率.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及输血总体质量的合格率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之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液科的实施,能够使相关管理制度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具体,管理更加到位,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进一步改进,从而更加健全完善,从而能够提高输血中的申请单合格率和输血质量,提高用血安全,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输血管理方法.
作者:金家丽;谢莹芳;李巧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管理在ICU预防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ICU多重耐药菌患者50例,并将ICU多重耐药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于预.结果:观察组每日费用为(1012.34士12.33)元,住院时间为(11.21士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 (P<0.05).结论:在ICU内实施护理于预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每日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丽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的成效,为降低手术室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医院从201 5年3月开始采用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6年2月手术室日常沉降菌监测合格情况,比较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后手术室感染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感染医患纠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前3间手术室沉降菌常规监测合格率为90.00%,共实施手术5624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89例,患者感染率1.58%,医护人员感染45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23起,发生率0.41%.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3间手术室沉降菌监测合格率为98.00%,共实施手术5589台,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45例,患者感染率0.81%,医护人员感染12例,因手术感染导致医患纠纷15起,发生率0.27%.实施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后手术室沉降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率及医患手术室感染纠纷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综合管理措施防范手术室感染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价值,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文章通过收集广东省“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利获得情况,阐明中医药科研工作对专利的重视程度.结果显示,广东省19个“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所有重点学科都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共申请专利201项,获授权专利178项,其中122项是在2010年以来的建设期间所取得的.178项授权专利中,以中药方面的专利为主,计155项,占87.00%;按专利种类分,发明专利165项,占93.00%.各专利涵盖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重点研究领域为主.
作者:陈铁宏;李文波;张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虚拟桌面技术的发展,桌面应用的统一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为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大化利用无线网络平台的所有资源,使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欢迎.文章主要阐述医院虚拟桌面技术在无线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探索,并就虚拟桌面技术在无线网络建设和实践应用进行研究.
作者:张朝晖;马宗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者9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组患者90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护理干预措施导致重症不适合危险情况发生.结论: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提高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李春梅;吴琼芳;李群;苏红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8~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医护患的满意度.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肛肠外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因素,提出防控管理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肛肠外科的14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肛肠外科护理人员对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护士的一般情况、血液传播疾病防护认知及行为、血源性疾病职业接触情况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建议.结果:肛肠外科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在防护行为上明显欠缺.结论:应加强对肛肠外科护士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防护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相关管理及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暴露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美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培训助产士的方法,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助产士专业素质.方法:按照助产士核心能力标准和助产士层级进行分类并在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期间进行分级培训,然后根据各级助产士的知识情况及对他们技能的培训目标来制定相关的理论、技能和个案管理考核内容.结果:助产士接受过分层培训后的六个月内,他们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六个月(P<0.01);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在助产士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助产士进行分层培训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有效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如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房中药处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4年9月在中药房实施调剂质量监管模式,选取2014年1~8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剂质量监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林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并探讨管理对策,以降低转运风险.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24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2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管理方法,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以往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平均转运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率、护理纠纷率、转运时间分别为0.82%、0.41%、(17.21±4.22)min,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73%、86.53%,观察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析心内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来娅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医院收治的4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按照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输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知识评分为(24.46±3.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7±4.5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液知识知晓率,提高整体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芝;林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与实行传统周期性排班法的2014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从工作时间、当班人员安排情况、急诊科医师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价情况以及急诊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比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明显降低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人员安排清晰合理,弥补了中午和夜间当班护士人员不足的现象,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组连续排班在急诊科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不足,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适合现代急诊科的日常护理工作特点和要求.
作者:周婵;麻笑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康复科的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金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12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依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入院2个月末,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FMA)评分、神经缺损(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MBI)评估结果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比对照组少,满意评分比对照组高,各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改善身体功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罗旦 刊期: 2017年第07期